第十一章 都是高难度


小说:明血1641   作者:种十八   类别: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31177/ 为您提供明血1641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在朱慈烺看来,周延儒算不得奸臣吧。
  其实他的一些举措还是很有见地的。
  周延儒的最大的问题,三点。
  一是有些贪婪,不过想来这是人性。
  多少执掌大权的人物都很贪婪,包括名相张居正也是极为贪权的。
  二是任人唯亲,比如那个吴昌时等。
  这让他的名声大损。
  但是谁人上台都是任人唯亲的,最起码听话,否则政令如何通行,只不过识人不明。
  后世李诺执掌公司也是任人唯亲。
  三是不通兵事。
  日后他下台的关键就是统兵出击入寇的建奴,却只是一味避战。
  这只能说明他是个胆小鬼,没有统兵的能力和胆略,但好在没有把剩余明军主力搭进去。
  要知道大明的制度,文臣督军,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一味苦读书的书呆子成为合格统帅的可能性有多高。
  当然是少之又少,大明能有孙承宗、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等进士出身的名帅,已经是老天颇为眷顾了。
  所以周延儒是可以联盟的一方。
  而且必须要联盟。
  因为他要整军,必然要和勋贵产生矛盾。
  那么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和文臣爆发大的冲突。
  虽然日后冲突不可避免。
  但是他牢记战略上不可双线作战,那是自寻死路。
  大明就是这么作死的。
  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是对的,如果内部没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肆虐,建奴最多偏安辽东。
  只是大明没有坚持下去,最后两面作战,作死了自己。
  这是他需要牢记的教训。
  现在他需要的是安抚文臣。
  当然也不是没有遗憾,比如作为财政的重要一环,盐税在大明所在比例太低,只有区区一百多万。
  简直是笑谈,后世满清可是足有千多万的盐税,比如今大明的整个财政收入还多。
  两相比较真是让大明羞死。
  这里面大盐商和官员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穷了大明财政。
  朱慈烺发誓要改变这个局面,但是现在他不得不隐忍,如果向盐政动刀,那就是多线作战了。
  朱慈烺清楚他没有那个实力,现在他不过是个小太子,作出了成绩,有了事权和威严再走下一步。
  返回了府中,朱慈烺刚刚更衣。
  有太监来报,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链拜见。
  朱慈烺立即让人引入。
  李若链是个三十多岁的瘦削男子,面相怎么能说呢,大约小孩子见面说的有些吓人,而且眼睛总是乱转。
  倒不是忠臣义士的稳重模样。
  看起来倒是很活泛。
  再次印证人不可貌相。
  “拜见太子,”
  李若链当即跪拜。
  “起来吧,”
  朱慈烺虚扶一下。
  ‘臣下今日调防,专职宿卫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尽管吩咐,’
  李若链起身再拜。
  “李若链,从今后在本宫身边侍候,当小心在意,否则臣不密失身,”
  朱慈烺先敲打一下。
  “臣下一定谨言慎行,”
  李若链忙道。
  “本宫问你,南边的西夷在京中是否派驻了人员,”
  “殿下,澳门西夷在京中有教士,还有商人,其中澳门教士汤若望就在钦天监任职,颇有名气,但其实真正掌总的是一个名唤索萨的商人,而昔日袭扰我朝南边,引发料罗湾海战的红毛夷没有一人在京,他们也不敢来京,否则我们锦衣卫早就料理了他们,”
  李若链狠狠的一挥手。
  “看来李同知倒也想上阵杀敌,”
  朱慈烺试探了一下。
  “总是在京中环转,却是没有机会,臣下倒是颇为向往杀敌报国,”
  李若链抱拳正容道。
  朱慈烺哈哈一笑,很是赞许的模样,李若链脸上多了些红润。
  如果是锦衣卫其他人这么说,朱慈烺大略以为其开始日常表演,这一位日后可是身体力行的,没必要测试了。
  ‘李若链,本宫有件事交与你,’
  “殿下尽管吩咐,”
  ‘明日将那个索萨唤来,某有要事问他,’
  “其实今天臣下就能找到他,”
  “哦,你倒是对这些葡人熟得很,”
  朱慈烺有些好奇。
  “陛下,非是臣下吹嘘,京城的事逃不过我等的眼睛,”
  李若链是个十分自信果断的人。
  这是朱慈烺给他的判断。
  “那就立即将他唤来,本宫还真有要事,”
  朱慈烺也就不拖延了。
  李若链急忙领命而去。
  李若链走了没多久,骆养性就求见。
  他带来了朱慈烺希望得到几个人的消息。
  孙传庭就在昭狱呢。
  下狱原因呢,说白了就是跋扈。
  被杨嗣昌所妒,进了谗言。
  想想也是,孙传庭可是击败并俘获故闯王高迎祥,数次击败李自成的主儿,主要的功劳是他的,怎么会服气杨嗣昌。
  两人龌蹉不断,然后这位的官职和情商不是杨嗣昌的对手,被杨嗣昌阴了,崇祯下令入狱。
  朱慈烺龇牙,不好办啊。
  方孔炤在老家猴着呢。
  方孔炤的罪名是败军失地。
  其实他也冤枉,他是极力反对招抚张献忠等人,当时张献忠假意归正,他是反对最激烈的。
  就凭这个见识,朱慈烺就记住他了。
  至于败绩,还是那句话,大明读书人有几个能纵横战场不败的,要求真的不能太高,朱慈烺要的是方孔炤的眼光。
  方孔炤的老家是安徽桐城,额,有点远。
  倒是他儿子方以智就在京中,如今是三皇子四皇子的侍读。
  这也是一个忠臣良才。
  汪乔年,如今是陕西三边总督,这个大权在握,但是命不久矣,好像是过不久樊城蒙难,李自成做的恶。
  这个汪乔年也是一个有才干的忠臣,他明知不敌李自成也义无反顾的投入中原战场。
  最后被李自成围困,可怜这位总督身边只有千多人,贺人龙等三个总兵见贼兵势大先跑了。
  而左良玉见死不救,于是这位总督惨烈殉国。
  怎么能避免呢。
  还有那个张煌言,骆养性言称去南方的人明日出发,大约来回要三月时间。
  朱慈烺坐在那里敲着桌案皱着眉头。
  他发现这几个人的难度都不低啊。
  孙传庭和方孔炤那里不知道崇祯是否盛怒未消。
  汪乔年一方大臣,不存在调任京中的可能了,怎么避免惨烈殉国是个问题。
  都是高难度啊。
  骆养性看着朱慈烺皱眉,心里发虚。
  今天朝堂,这位小爷可说一鸣惊人,把朝堂都炸开了。
  他知道的很详细,因为负责戍卫朝堂就是一百余名锦衣卫校尉和力士。
  他可知道太子建言的每一样最后都定局了。
  万岁爷可谓言听计从啊。
  而他还知道如今有些大臣在探听是不是有人教唆太子建言诸事。
  因为这不是一个十四岁长在深宫的太子所为,他们不信。
  但是骆养性信,昨天他经历过了,这位太子就是这般聪慧而有决断的主儿。
  而且今日看来,太子爷深得万岁宠信,日后权柄不轻。
  所以骆养性才来的这么快,不敢说交结太子,只求不被太子惦念。
  “这般,你派去江南的人找到张煌言,通晓他,本宫任命他为东宫属官,即刻让其入京,”
  朱慈烺吩咐道。
  他等不及了。
  时间太紧,他怕去的人找到张煌言,然后他再吩咐招募,只怕多半年过去了。
  骆养性立即领命,他是深深嫉妒这个好命的小子。
  当然他有些疑惑,谁人举荐的呢,太子只是依稀记得他的籍贯,不过他是不会多嘴询问的。
  他能走到今天,谨慎小心是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