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伍)


小说:明朝大纨绔   作者:贪狼独坐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11371/ 为您提供明朝大纨绔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当然是大人物,至少对于在这港口边上小城的费震费铮崴来说……
  这两位,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物!
  “学生费铮崴,见过螭虎先生、见过汪公。”
  来人,自然是从春城而来的张小公爷玉螭虎及汪直二人。
  说话的则是费震费铮崴,粤北湛若水的弟子。
  祖上出过一进士、三举人,到了他这里则是考了个秀才便没再科举。
  一心一意的操持家里的货殖事宜,然后提携族中后辈进学科举。
  站在费铮崴面前的,是一位年纪明显比他小了许多的少年。
  当这少年步下马车的时候,站在门前的费铮崴看着这传说中的少年不由得恍惚了一下。
  传闻中这少年生就一副好颜色,只要是曾见过他的无不言及他那过人之姿。
  费铮崴也曾觉着,坊间士子们怎的如此浅薄?!
  玉螭虎做那标点符号、做诗词,擅武艺、战鞑靼……这些为何他们视而不见?!
  却总是提及玉螭虎的好颜色,当真是浅薄的紧!
  可当费铮崴真正见到了这玉螭虎的时候,才明白为何坊间士子会如此了。
  “不见螭虎终身误,但见螭虎误终身……”
  这句话是当时米鲁初见玉螭虎时所说,但却广为青楼大家、坊间士子们传颂。
  此番得见这位张小公爷玉螭虎,便是自诩见多识广的费铮崴也心下轻叹。
  莫说才学风仪,便是这一身好颜色……
  恐怕,也当得那“横推八百年无出右者”罢!
  “哈哈哈……若水先生高徒,可听他多次说起你!”
  这位玉螭虎今日所着的,乃是一件白金缠丝绣螭虎祥云踏火袍。
  若是别人穿着这样的一身出现,那估计见到的都得说一句“骚包”。
  可这玉螭虎穿着,却显得是那么的相得益彰。
  似乎无论多么华贵的衣袍穿在他身上,都会显得合适。
  “请上座!请上座!”
  被玉螭虎一叫回过神来的费铮崴心道一声惭愧,到底是养气功夫不到家啊!
  才看玉螭虎一眼,居然自己就恍惚了会儿。
  真真是不应该的。
  大家主宾落座,便有人奉上了茶水。
  没一会儿,便见得一条高大壮硕虬髯豹眼环首的汉子大踏步走了进来。
  这汉子一踏入屋内,张小公爷和汪直的眼前不由得一亮!
  好一条铁骨铮铮的真汉子!
  “末将戚景通,见过张帅、见过汪帅!”
  这汉子,赫然便是奉命前来的水师副帅戚景通戚世显。
  便见他肃然立正,对着张小公爷与汪直便是一个军礼。
  身姿站的笔挺,一瞅便是平日里经常站军姿的人物。
  戚景通!
  很多人大约只是知道,这位是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父亲。
  史载他“赋性刚毅好学,能尽聪明正直,通于神明,居官有守,以孝廉闻……”
  “尝提兵破刘贼及青州贼李琪等,屡立战功”,似乎很守规矩、较为能战的武官而已。
  然而从温陵居士李宏甫的里面,却可窥知一些更细节的详情。
  曾有“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不肯同流合污而被降职的事迹。
  还好,后来“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景通笑曰‘吾且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
  从这里可以看出,戚景通是一名极为正直的武官。
  而在记载的最后,则是“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于是又可以看出来,人家戚景通包括他儿子戚继光能打不是没有原因的。
  “坐!”
  汪直对于这位戚景通的表现,显然很是满意!
  一摆手,便让他坐了下来。
  “两位大人,且请看此番末将所整理占婆地势、军伍,及我军布置情况……”
  便见得戚景通从怀里掏出两份卷宗,恭敬的递了上来。
  汪直拿过来打开,扫了一眼就惊诧了。
  这上面的堪舆图不仅非常细致,甚至还标注了每一处驻守军卒数量、战力如何。
  转过头去,汪直随即从小公爷的眼中也看到了一种赞赏!
  这才是一个将领应该有的特质,到了地方就先研究如何作战。
  看着上面的标注,很显然戚景通这段时间是跑遍了这些地方。
  但戚景通却极为守规矩,大明水师的军卒丝毫没有动弹。
  全部都在港口周边的庄子、山寨中蛰伏,占婆毕竟才被灭了不到五十年。
  还是有很多遗老遗少们想着要复国的,哪怕是后来灭了两百余年还有人琢磨复国呢。
  于是当那位占婆原王子带着大明的水师前来,这些遗老遗少们直接就哭了。
  占婆第一次复国,可不就是因着大明么?!
  现在大明来了,他们还怕个逑。
  于是纷纷将自家庄园让出来,还有就是寻摸山寨秘密安置大明水师。
  这个时候的安南因为远征滇南的失败,不得不将原本在占婆这里镇压的军伍抽调走。
  于是,这里现在相对的放松了许多。
  “随时可以动手?!”
  张小公爷缓缓的阖上了这卷宗,对着戚景通沉声道问道。
  戚景通躬身行礼,目视张小公爷申请肃然。
  “末将以项上头颅做保!张帅一声令下,末将便能在一月之内尽取占婆故地!”
  若是没有拿出卷宗之前,戚景通说这话有虚张声势之嫌。
  然而人家实实在在的拿出的卷宗,已经说明他对于整个占婆之地了如指掌。
  张小公爷缓缓的站了起来,沉声道:“那么……就开始罢!”
  戚景通直接傻眼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位张小公爷如此果决、答应的这么痛快。
  他才刚刚下船没多久罢?!
  “明日本帅要看到军略,三日之内发动!”
  滇南的驿道修筑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虽然缺乏大量的物资但进度却不慢。
  缴获的大量粮食,在对方产生了战损、并送走了一批俘虏之后显得很充足。
  那些个滇南的部族则是乐坏了,因为小公爷订下的每餐必得有肉食。
  让监工的各家货殖会不得不采买了大量的肉类,这些钱到底是滇南部族们挣了。
  骤然有钱了,这些个部族头人们居然也开窍了。
  一方面把银子砸进了货殖会里面占股份,另一方面则是开始将族中子弟放入军伍中操练。
  国防军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让他们在黔国公沐昆的暗示下爽快的把寨民交出来。
  同时平价将手中的田亩售予了滇南布政使司、户部,还有内库。
  那些肉食他们也不是白拿的,都是照价付了银子。
  所以在他们挣了银子的同时,那些归化成为了滇南布政使治下之民的寨民也挣钱了。
  手上有钱了,自然是要大量采买。
  首先就是粤北拳头产品的铁镬销量大增,其次便是下山领受田亩、给自己修宅子。
  从前的流民也下山了,现在既往不咎不说还给派田亩。
  一时间曾经卫所、流民上山的,也都纷纷下山与布政使司登记。
  但这些流民手上没啥钱啊,只能是卖个劳力挣口饭吃。
  筑路不需要他们,迁下来的寨民修宅子就用上他们了。
  这方面货殖会早有经验了,立马将这些流民们雇佣起来。
  内库从京师、粤北找来大匠,开始就地起砖窑大量的烧砖瓦。
  李东阳坐镇春城,有他在自然诸多事宜都可以协调起来。
  参照于黔州的经验,大量的秀才、举子们被召集起来。
  临时的庠序教谕部搭建了框架,由李东阳亲自代管。
  并上奏国朝请派庠序教谕部滇南司使,将滇南的社学办起来。
  “还需多久可通行?!”
  毛锐带着亲卫,站在山岗上看着下面的安南战俘们熙熙攘攘。
  边上的国防军们倒也和气,主要是这些战俘们都很配合。
  因为都知道赶紧修好了,才能拿银子回家。
  于是这些战俘们每人偷懒,都在卖力干活儿。
  “五日之内,这已经是最快的了!”
  负责筑路的大匠在边上苦笑着叹气道:“这还是有战象,不然更慢。”
  毛锐抿着嘴不吭气儿,吴鉴那边已经领着黔州的壮勇、国防军运动到东吁边境了。
  张小公爷的信鸽飞回来了,他们已经抵达占婆故地。
  按照计划他们抵达后会在三日内发起进攻,而现在这里的驿道还没有修好。
  “安排人手日夜轮替,三日内必须修好!”
  便见得毛锐豁然转身,拍了拍这大匠的肩膀:“小公爷在等着我们!”
  “一着不慎,很可能小公爷就得落入数十万安南大军的围攻中!”
  这大匠听得如此,不由得一个哆嗦!
  他可很清楚张小公爷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原来的工匠什么待遇、现在什么待遇。
  可以说,他们全都是靠着张小公爷一力推撑起来的。
  若是张小公爷有了个啥事儿,回头各种读书老爷们说不得就得下手收拾他们了。
  仅仅是粤北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满了,尤其是很多秀才们。
  凭啥你们这些个贱籍匠人,比某这寒窗苦读数十年的要过的好?!
  还尼玛有身份地位了,还尼玛归属内库皇家了!
  若非是京师来的内官们镇着,给他们撑腰。
  说不准这些个秀才们,一早就找茬儿闹上门来了。
  “将军放心,老头子就算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会在三日内打通!”
  这大匠一咬牙,拱手赶紧下去。
  而毛锐则是对着他行了一个军礼,肃然道:“先生辛苦!”
  不希望张小公爷出事儿的,除了大匠还有国防军。
  都知道这国防军是谁建议建立起来的,军中还有大量张小公爷的门生故旧。
  国防军内的也都知道,文官们早想给国防军里渗沙子了。
  只是叫张小公爷给顶回去了,但这也就是张小公爷还活着的情况下。
  一旦张小公爷这里出现了啥子问题,陛下能顶住文官们的压力么?!
  摆脱了文官的肘制,国防军先展现出来的是勃勃生机。
  皇家支持下大家干的虽然还是刀头舔血的活儿,可至少有了指望。
  战死的烧埋银子没短过,平日里还有月银。
  谁特么想回到从前那样啊?!
  可以说,无论军伍还是工匠都是因着张小公爷而地位升高的。
  没有人比他们更盼着小公爷长命百岁、权势荣宠不衰,唯有这样才能护持他们富足。
  毛锐在山上沉默的看了一会儿,便带着亲卫们下山了。
  山下的一处营寨里,一群安南军卒们正在不太利索的练习着大明官话。
  谍报司的人正在给他们讲课,内容便是之前玉螭虎订下的。
  “大家要好好学,回去后给家中乡邻老少说清楚!我大明不干犯百姓!”
  谍报司西南提督郑友郑常平笑眯眯的站在场中,用着娴熟的安南话给下面的军卒们道。
  “所以你们得好好学好官话,这才能给到地方的国防军引路!”
  毛锐尽管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每次过来看着这情形不由得都生出些许寒意。
  郑常平笑眯眯的面孔下,不断喷薄着的却是能毒死安南的毒液。
  他教这些人怎么用话术蒙混过关卡,潜伏回自己乡里。
  如何判断信得过的乡亲,要找那些跟大户读书人有仇的。
  把乡里的那些大户的情况都摸清楚,他们家粮仓在哪儿、有多少家丁。
  家里有多少刀剑铠甲,占了多少田亩。
  “到时候大明把那些大户人田都分给大家租种,按大明三十税一来交就行了!”
  郑常平痛心疾首的,对着下面的这些个遴选出来的安南军卒们道。
  “某可是知道的,如今安南是十税一罢?!老爷们还得抽你们三成,吃饱都难啊!”
  这话一说,下面的军卒就有人呜咽了起来。
  “我家弟弟就是吃不饱,碰上水涝被卖给了阮老爷家的……”
  “呜呜呜……”
  下面的军卒们多也是贫苦出身,哪怕家里稍微好点儿的谁肯孩子出来从军啊。
  这可不是后世,还有个当兵光荣。
  别说是这会儿了,便是在民国时都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大家放心!我大明军伍乃仁义之师,大家都可以看到的!”
  说到这点,下面的军卒们倒是承认的。
  旁的不说,光是给肉吃这点就比在安南军伍里强啊!
  自己都是战俘了,干活儿完了还给银子。
  这……这尼玛未曾闻也!
  军卒们虽是贫苦出身,但哪个又是纯粹的傻子?!
  谁实实在在的对他们好,难道感觉不出来么?!
  老爷、将校对他们那是非打即骂,就算是杀了也没人搭理。
  在这里干活儿虽然苦,可不偷懒也不会挨鞭子、挨骂。
  “所以啊!大家可以放心,某今日所言句句属实!”
  便见得郑常平红着眼珠子,拍着胸口昂首道:“我郑某也是贫苦出身啊!”
  “我家陛下心疼贫苦人,我大明秦地里受灾陛下都要请太后、皇后两宫亲自派粮……”
  “还给大家找了活儿干,给他们盖屋子、发粮食……”
  我们陛下那是心善人啊,见不得大家受苦。
  而且犯错的是那些老爷们,跟咱们贫苦百姓没关系啊。
  咱们何必要给那些老爷们背黑锅啊?!
  他们有吃有喝也不给咱们,还征咱们重税、收咱们租子。
  大家要配合咱们大明,把他们全给逮了!
  回头那田亩的租子陛下给大家降下来,而且那些田亩还按家里丁口给大家分……
  毛锐眼见下面的战俘们眼珠子都红了,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
  那模样恨不得现在就带着大明国防军,直接杀到他们家里去。
  把那些老爷们全给干了,回头好给他们分田亩。
  看着郑常平一通声情并茂的忽悠……呸!是教育,毛锐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白莲的身影。
  只是毛锐不知道,这郑常平还真就是干过白莲的。
  后来被汪直带着人给逮了,一家老小一个没跑整整齐齐的进了大狱。
  在全家地上富贵,还是全家地下富贵这项选择题上……
  郑常平果断的选择了全家地上富贵。
  然后,这位就被丢到了安南来。
  “见过伏羌伯!”
  郑常平这个时候走了过来,对着毛锐拱了拱手。
  毛锐则是回以军礼,感慨的道:“听常平一番话,毛某真是受益匪浅啊!”
  “哈哈哈……伏羌伯过奖了!”
  便见得郑常平哈哈一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伏羌伯还请随我来!”
  郑常平哈哈一笑,在前方引路。
  带着毛锐左右穿梭了一下,很快的钻到了营寨后山处。
  而给那些俘虏们教学的任务,则是由其他谍报司的人接手过去。
  远远的已经可以看到了一个山洞,郑常平一边走一边道。
  “这些都是我谍报司摸过底子的,在各个关隘内都有着路子、关系……”
  “而且家里都是贫苦出身,完全没有问题。”
  毛锐一边走着,一边沉声道:“这些人,确定能做到么?!”
  “我谍报司也有人在关隘中,只是碍于身份不好跟守军接触太多。”
  “这些人则不同了,他们本就是安南军伍中人。”
  郑常平说着,嘿嘿一笑:“只要是那些人肯出来、能接触,咱们就有机会!”
  毛锐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这些事情他也不懂,但谍报司说他们能搞定自然是信他们的。
  这次谍报司做出来的事情,大家都有目共睹了。
  安南和东吁晕了头,居然真的发兵攻打滇南。
  这从前谁能想?!谁敢想?!
  牛批不是吹的,人家这是真干出来的。
  两人走了一阵子,很快的来到了山洞前。
  几个穿着藤甲的汉子不知道从哪儿钻出来,对着他们点了点头。
  随后便点上火把,将他们引了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