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吴起不归乡(二)


小说:战国第一公子   作者:鄢郢东君   类别:上古先秦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10987/ 为您提供战国第一公子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吴起嘴角微微扬起,似自嘲,又似在嘲讽公子羽。
  吴起反问道:“公子离中山数年,可有归乡之意?”
  公子羽抬头看了看中山的方向,而后道:“归!当然要归!中山国亡,身为一国公子,那一日不想着复国?只可惜,先生练的魏武卒战斗力实在强悍,我害怕我回中山后,还折腾出什么名堂来,就先被先生的魏武卒斩首了!”
  公子羽最后不忘玩笑道。
  吴起也是长叹,天下那个游子有不思念家乡的?
  乐不思蜀,只不过是糊弄人的罢了。
  吴起沉默不语,但公子羽却不想终止这个话题。
  “先生被儒家说是不孝之徒,先生就从来没有为自己辩解过吗?”公子羽问道。
  吴起冷笑,公子羽的这句话似乎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
  “腐儒之见!何处挂齿?公子若被狗咬了一口,难不成还要咬回来?儒家重丧,守灵三年,一事不为,他们说这是孝?真是可笑至极!可笑至极!”
  公子羽微微皱眉,略感不悦道:“儒家重丧,家中丧父母要守孝三年。儒家这等行事,虽有不妥之处,但先生何须如此偏激竟用儒家以狗而愚?是不是有些过了?”
  吴起仍然冷笑,看向公子羽的眼神有着那么一抹憎恶。
  “换是公子!公子会回家守孝?”吴起问道。
  公子羽思索片刻,认真道:“不会!大事在前,权宜行事,其实也不必如此迂腐。我并没有说你当初做错了,只是觉得先生口中之言有所不妥!”
  吴起微微点头,再问道:“若我说,是儒家逼得我不得不斩亡妻,公子信吗?”
  公子羽一惊,而后道:“此事跟儒家有关?”
  吴起摇头,不知所云道:“公子可愿意听一个故事?”
  公子羽点头。
  从前,卫国有一户人家,家中富裕,但却是没有什么背景的人家。
  和三皇五帝扯不上关系,和当时的名门望族也没有丝毫关联。
  这户人家,养有一儿,从小聪慧好学,家中之人誉为贤才。其母对其更是爱怜不已。
  只可惜这个时代并不是家财万贯,就能学到知识。
  知识永远只属于那些血统高贵的世家子弟。
  其母不愿这么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毁在自己的手中,散尽家财四处求人,只为自己的孩子能读上圣贤书。
  圣人早已死,但毕竟还有人记得圣人说过的那句:有教无类。
  在其母的努力下,他终于如愿以偿。
  读了圣贤书,自然就是为了出世为官,一展宏图。
  而这时,他面临的还是同样的一个问题。
  他的家世太过低贱,不能被举为官。
  求而不得,其母见其郁郁寡欢,便是用了最后一点钱财,想为孩子打通门道。
  只可惜,这次其母没有如偿所愿,钱花出去了,最后换来的却是讥讽。
  “汝儿生而低贱,竟求为官?”
  其母偷偷抹泪,却在他面前眼泪装欢,言会有出路。
  看着母亲日益发白的双鬓,看着家中为其变得家徒四壁。吴起再也忍受不了这种讥讽。
  仗剑一怒,杀了数十名羞辱母亲的乡里,最后离乡而去。
  其母为了维护儿子的名声,变卖家财,最终才将杀人之事揭过。
  而他在临别之时,跪倒在母亲面前,咬着手臂,流出鲜血,对母亲立下重誓:“起不为相卿,不复入卫!”
  他逃到了鲁国,拜在大儒曾子之子曾申的门下。
  本欲求借曾门之名,求得一入世为官之机。
  怎料,家中老母病倒,不久便撒手西去。
  曾申劝其回乡守孝。
  可他在母亲面前立下重誓,不为相卿,怎敢归乡?
  曾申见其无归乡之意,怒斥其不孝,而后便将其逐出门庭。
  出曾门后再次辗转,终是谋到了机会。
  可却因其妻为齐人,而被君主猜疑。
  他为表忠心,挥泪斩妻。
  最后虽功成名就,却落了一个凶残嗜血的骂名。
  再贬为庶民。
  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魏国,终一展所才,立下不世之功。
  距离相国也只是一步之遥,本想着用不了多久,还是被猜疑挤出了魏国。
  这便是吴起,这便是他悲惨而又让人感叹的一生。
  “英杰自古多磨难,是我得罪先生了!先生若不肯入卫,我们便先转上赵国,进齐国,再入滕吧!”公子羽听完,便是迅速改口。
  吴起再次沉默,看着公子羽而后问道:“公子就不觉得吴起凶残嗜血?公子就不怕像吴起这样的不孝之人,不堪重用?”
  公子羽闻言,是哈哈大笑。
  “魏斯敢用?为何我就不敢用?魏击无识人之能,但我请先生却是不远万里。先生如今还有这两问,倒真是轻看我了!”公子羽自信道。
  吴起起身,而后道:“公子说复国之期就在近日。吴起倒是好奇公子如何在名将乐羊的眼皮底下复国!”
  “先生不介意,可上壁上观。”公子羽见吴起有松口的迹象,也不急于招入麾下,而是遂了他的心意。
  公子羽看了一眼姊荌,而后道:“走!上路!走赵国!”
  姊荌等人对公子羽的决定自然不会有异议。
  姊荌拿着绳子走向吴起,吴起也是很配合的先把手背了起来。
  公子羽抬手,笑道:“不必了!牵一匹马来给先生,让先生自己走!”
  “公子!可是他……”
  公子羽微笑,“按我说的去做!先生绝不是一个言而无信之人,放心!”
  “诺!”
  姊荌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但却让人跟在吴起的身后,吴起上马之时,中山儿郎便上马,上下左右,将吴起死死锁在中间。
  吴起对此倒是不以为意。
  跟在公子羽身后,享受着大好河山,见景色怡人之时,就会下马和公子羽同饮两杯茶。
  一行走了数月,过赵国,进了齐国。
  吴起都没有心生逃跑之意。
  这一段路程下来,吴起倒是愈发发觉公子羽的不简单。
  二人很少谈当今之事,只谈诸子百家和春秋。
  说到春秋时,公子羽时常还会赞叹吴起作的《春秋》更于史实相符。
  这无疑又拉近了二人的关系。
  二人时常也会因为谈论纵横捭阖时,争得面红耳赤。
  但吴起却似乎更喜这种相处方式,每每叫唤公子之时,更显几分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