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1074/ 为您提供汉末枭龙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制曰:。。。。。。诏左中郎将皇甫嵩行车骑将军,封都乡侯,食邑二千户;右中郎将朱隽拜镇贼中郎将,封西乡侯,食邑千二百户;。。。。。。骑都尉曹操,拜济南相;度辽将军李靖,封广武亭侯,食邑三百户。。。。。。”
“臣等叩谢皇恩!”众将各有封赏,自是欢欣鼓舞。随宣读诏书的使者一起来的侍御史桓典(1)向我们笑着拱手道:“恭喜诸公大破黄巾贼众!车骑大人,典奉命与君一道出军东郡,还望大人多多协助!”原来,他被朝廷派来做皇甫嵩部的督军,一起向东北行,去东郡平定黄巾军卜己部。而我,将和朱隽一起西进,去平定南阳张曼成部。
皇甫嵩忙答礼道:“公雅兄言重了,嵩一向仰慕桓家《欧阳尚书》之学,今得幸相见,还望公时时提点!”
“好说好说,哈哈。。。”桓典愉快地答道。
“咦,为何南容未得封赏?公雅兄,此事怎解?”皇甫嵩、朱隽仔细看完诏书后惊问道。
“呃。。。。。。哎,某也无能为力,傅司马先前所上奏章(2)触动宦党太甚,彼等坚持不让封赏傅司马,今上也就从了。”桓典无奈地回答道,随后又补上一句安慰的话:“然天子亦未怪罪,可算是一幸。”
曹操大怒,愤然而起道:“张让、赵忠等辈着实可恶,若吾尚在雒阳,定以五色棒杖责之!”
傅燮却并不伤感,反而劝慰我们道:“先贤云‘圣达节,次守节’,燮食君之禄,虽不能学孟圣之养浩然之志,亦未敢冀候封赏、规避劫难,但求无愧而已。”
我慨然叹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南容兄高风亮节,实当为靖之楷模!”
曹操一惊,赞叹道:“李度辽之句真乃绝妙之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信夫!操受教了。”说完向我行了一礼。
我忙回礼道:“哪里哪里,孟德兄过誉了,靖亦是粗通文墨,日后还望多多提点,以有裨益。”
朱隽在一旁哈哈大笑道:“孟德与华安都不必再如此谦虚谨让了!来,今日便由某作东,宴请诸位同僚将士,欢庆大胜,不醉无归!”
第三日,按照灵帝的诏命,皇甫嵩、桓典、傅燮、曹操等人率军东进北上,其余众人自是依依惜别,送至野外。皇甫嵩向众人施礼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公伟兄(朱隽)、子师兄(王允)、诸位同袍,愿诸君秉承皇命、各安一方,平定贼寇,早奏凯歌,告辞了!”说着翻身上马,汇入东征大军的洪流中去。
曹操也对我们告别道:“世上无不散之筵席,前日与诸君开怀畅饮,幸甚至矣。今日曹即将赴齐国上任,临别之际,便赋诗一首,博诸君一笑。”接着便大声吟诵起来: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忄曷。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3)
何颙望着曹操及其随从随着越来越低的歌声渐渐消失在青山绿水之中,悠然叹道:“孟德虽出生中宦,却难得有躬行孔孟正礼之心,无一般阉宦子弟之浮行放浪,着实难得,命世之才也。”
许攸却道:“公等不知汝南许邵如何评价孟德的罢?”
何颙奇怪地问道:“那许子将又是如何评的?”
许攸怪笑着说道:“那许邵对孟德说道,汝,‘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也’。”(4)
在一旁一直持礼缄言的孔融,此时也不禁插进来问道:“许子将何出此言?曹相国(已封济南相)虽平日言行上有些不羁,但往日宣扬教化、惩恶扬善之行为,也还是可圈可点的,如此评说,是否太过不稽?”
许攸强忍着笑意说道:“汝等可知孟德是如何得到许子将之评语的?”
“如何?”大家问道。
“当时,孟德带着厚礼跑到汝南许子将的住所,低声下气的求许邵给他个好评语,好让自己在众多年轻儒生中脱颖而出。可谁曾料想,那许邵因为孟德乃是宦官之后就瞧不起他,躲着不肯跟他见面。孟德后来也是被惹烦了,一怒之下,偷偷潜入许府劫持了许邵的小儿子,威胁许邵说如果不给句话就他儿子来上两刀。那许邵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好无奈而又愤愤地说道:‘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也!’孟德一听,哈哈大笑而去。”许攸说完也放声大笑起来。
众人听罢也是揶揄不止,何颙笑着说道:“那许子将想必是被孟德气昏了,不忿他的胡闹作为,威逼之下说出这样前后矛盾之词。其实若要好好说道,孟德可称得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之评。”
我心里寻思道:“后世通行的说法可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算是最中肯的总结了。”
少顷,孔融勒马向众人告别道:“融受大将军辟,将回雒阳征拜侍御史,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诸公,后会有期。”说完打马绝尘而去。
何颙望着孔融远去的背影叹道:“孔文举天性好学,博涉多览,只是为人太过拘执高傲,易招不测之祸。前者河南尹何进迁为大将军,司徒杨公赐遣融奉谒祝贺,门吏只是没有及时通报,融就夺回谒礼回府,投劾而去。河南尹府下的属官们因此感到莫大的羞辱,私下派遣剑客要追杀文举,若不是老夫与逢纪、鲍信等人及时劝阻大将军,只怕他性命不保。幸好大将军能接受吾等的劝诫,不计前嫌复起文举,若常能如此,朝纲必将归于正道,大汉再兴可望!”
众人听罢纷纷点头称是,而来自于后世的我却心里打鼓道:“果真如此吗?但愿吧!”
出征南阳前夕,我心焦于主要谋士的人选,唤来张辽、赵胜询问郭嘉的情况。
“主公,别提了,那个姓郭的就是烂泥扶不上墙,那天我们陪着笑脸细声好说地请他来见主公,可那小子问了几句主公的事后就两眼一翻,不搭理我们了。本来我还以为他真是什么儒雅之士、孤傲不群,便跟着去访,哪知道他第二天就钻进了阳翟城最大的秦楼‘香附楼’,整天的邀妓唱饮,简直是斯文扫地,难怪中郎将大人不把他放在心上。那个吴子卿武艺不错,但他明确地表示不愿从军,属下也就没有强求。”
赵胜也劝我道:“大人,汝颖之间声名才智卓绝之士不知凡几,那郭嘉的确不是能正视听的鸿儒,还是另觅良才吧。”
我笑而不答,心说:你们还是受平常世俗观念的束缚呀,若我是找个老师教学养性,自然是要个博学鸿儒;可如今我是要一个给我出谋划策以期雄踞江山的俊才,那些个老夫子,长于清谈论辩,短于权谋诈术,明争暗斗之中是会坏大事的!
想到这里,我起身道:“文远、武德,你们不要再说了,我自有决断。天生万物,未尝有废弃多余者,其适与不适,在乎运用者也。来,带我去见见那个郭嘉。”
“香附楼”位于阳翟城内东南,面临南北大街,横跨居民坊,莺歌酒香,百步之外便可听闻。我在后世见多了灯红酒绿下的超短裙,对这些小儿科没多大兴趣,带着张辽等人直奔二楼,不顾老鸨的请求劝阻直接闯进郭嘉的“包房”。
“啊!。。。。。。”一名坐在郭嘉怀里、衽领滑肩、酥胸半抹的歌伎陡然看到一群玄甲褶褶的雄豪大汉破门而入不禁吓得花容失色,一个不小心,把酒洒到了郭嘉的身上。
“美人,别怕,有本公子在此。”郭嘉对怀中的歌伎温言劝慰道,然后轻轻抚去衣衫上的酒渍,不慌不忙地对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说道:“未知几位将官有何贵干,小生姓郭名嘉,乃一介乡学儒士,来此冶游消遣,似乎并无不妥之处。”
我毫不客气的来到酒案前,大马金刀地一屁股坐下,朗声道:“请郭先生摒去左右,香玉坐怀,恐非君子待客之道吧!”
郭嘉闻言,微皱了一下眉头,望了我身后的张辽、赵胜一眼,轻轻地挥手打发那名歌伎下去,然后稍正坐姿,上身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我说道:“将军所为,只怕亦是非礼之举罢。若将军此来,只是训诂教诲,嘉实不敢受之;且嘉已有意,待贼乱平定之后,即赴雒阳太学,将军若是寻求功曹吏,只怕亦是白忙一场,还请另觅贤达!”
我大笑道:“郭先生莫非欺我?君之所学,只足为一功曹椽(音传)吏乎?”
郭嘉闻言,神色坦然,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将军太高看郭某了,想嘉年不及弱冠,五经未熟,六艺不成,声名不出乡里,何来非分妄念?”
我稍收笑容,侃侃而谈:“先武皇帝有言‘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郭先生年纪虽幼,却胆气过人,亲赴贼穴,手刃贼首,即昔燕之秦武阳亦瞠乎其后,何言无名乎?”
郭嘉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即逝,松下身段,微眯着眼睛笑道:“将军说笑了,嘉不过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胸无济世之才,碌碌于简策,汲汲于荒野,只求家业兴旺、子孙蕃盛,为一富家翁,余愿足矣!”
我大笑道:“郭先生之志只怕并非如此罢!靖虽不才,亦知古之贤士,譬如昔商之伊尹躬耕于田野之间、周之子牙垂钓于渭水之畔,其人非不欲将相,乃时运未至也;宋玉大木难为用之叹,李广年高不封侯之哀,其时非不适,乃其主不善之也;是故天下之士,莫不冀其时而求其主也。靖虽粗鄙,然求贤若渴之意、匡扶社稷之心昭昭可对日月,故郝颜邀先生入幕府,以骋平生之志。靖在此立言,自今而后,无论先生何时来归,靖必毕礼扫榻、敬延上座!”
说罢,我自倒一樽酒,一饮而尽,随即站起身来抱拳拜别道:“靖随时恭候先生大驾!”说罢转身向门,噔噔噔直下楼去,走到大街之上,一阵暖风撞胸而来,我不禁豪气大发,仰天歌道: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同时,在“香附楼”的二楼上,郭嘉驻足阑干,怔怔的听着李靖的歌声渐行渐远,心中翻腾不已:“李靖,汝究竟是何种人。。。。。。”
*****************************************************
(1)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封关内侯,食邑五千户。子郁,郁中子焉,弟子传业者数百人,黄琼、杨赐最为显贵。焉孙典,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数百人
(2)燮素疾中官,既行,因上疏曰:
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是故虞舜升朝,先除四凶,然后用十六相。明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辞伐罪,始到颍川,战无不克。黄巾虽盛,不足为庙堂忧也。臣之所惧,在于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举,速行谗佞放殛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臣闻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子之事父,焉得不尽其情?使臣身备鈇钺之戮,陛下少用其言,国之福也。
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及破张角,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灵帝犹识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以为安定都尉。以疾免。
(3)曹操《气出唱。一》
(4)范晔《后汉书。许邵传》,三国志记载与此不同
“臣等叩谢皇恩!”众将各有封赏,自是欢欣鼓舞。随宣读诏书的使者一起来的侍御史桓典(1)向我们笑着拱手道:“恭喜诸公大破黄巾贼众!车骑大人,典奉命与君一道出军东郡,还望大人多多协助!”原来,他被朝廷派来做皇甫嵩部的督军,一起向东北行,去东郡平定黄巾军卜己部。而我,将和朱隽一起西进,去平定南阳张曼成部。
皇甫嵩忙答礼道:“公雅兄言重了,嵩一向仰慕桓家《欧阳尚书》之学,今得幸相见,还望公时时提点!”
“好说好说,哈哈。。。”桓典愉快地答道。
“咦,为何南容未得封赏?公雅兄,此事怎解?”皇甫嵩、朱隽仔细看完诏书后惊问道。
“呃。。。。。。哎,某也无能为力,傅司马先前所上奏章(2)触动宦党太甚,彼等坚持不让封赏傅司马,今上也就从了。”桓典无奈地回答道,随后又补上一句安慰的话:“然天子亦未怪罪,可算是一幸。”
曹操大怒,愤然而起道:“张让、赵忠等辈着实可恶,若吾尚在雒阳,定以五色棒杖责之!”
傅燮却并不伤感,反而劝慰我们道:“先贤云‘圣达节,次守节’,燮食君之禄,虽不能学孟圣之养浩然之志,亦未敢冀候封赏、规避劫难,但求无愧而已。”
我慨然叹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南容兄高风亮节,实当为靖之楷模!”
曹操一惊,赞叹道:“李度辽之句真乃绝妙之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信夫!操受教了。”说完向我行了一礼。
我忙回礼道:“哪里哪里,孟德兄过誉了,靖亦是粗通文墨,日后还望多多提点,以有裨益。”
朱隽在一旁哈哈大笑道:“孟德与华安都不必再如此谦虚谨让了!来,今日便由某作东,宴请诸位同僚将士,欢庆大胜,不醉无归!”
第三日,按照灵帝的诏命,皇甫嵩、桓典、傅燮、曹操等人率军东进北上,其余众人自是依依惜别,送至野外。皇甫嵩向众人施礼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公伟兄(朱隽)、子师兄(王允)、诸位同袍,愿诸君秉承皇命、各安一方,平定贼寇,早奏凯歌,告辞了!”说着翻身上马,汇入东征大军的洪流中去。
曹操也对我们告别道:“世上无不散之筵席,前日与诸君开怀畅饮,幸甚至矣。今日曹即将赴齐国上任,临别之际,便赋诗一首,博诸君一笑。”接着便大声吟诵起来: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忄曷。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3)
何颙望着曹操及其随从随着越来越低的歌声渐渐消失在青山绿水之中,悠然叹道:“孟德虽出生中宦,却难得有躬行孔孟正礼之心,无一般阉宦子弟之浮行放浪,着实难得,命世之才也。”
许攸却道:“公等不知汝南许邵如何评价孟德的罢?”
何颙奇怪地问道:“那许子将又是如何评的?”
许攸怪笑着说道:“那许邵对孟德说道,汝,‘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也’。”(4)
在一旁一直持礼缄言的孔融,此时也不禁插进来问道:“许子将何出此言?曹相国(已封济南相)虽平日言行上有些不羁,但往日宣扬教化、惩恶扬善之行为,也还是可圈可点的,如此评说,是否太过不稽?”
许攸强忍着笑意说道:“汝等可知孟德是如何得到许子将之评语的?”
“如何?”大家问道。
“当时,孟德带着厚礼跑到汝南许子将的住所,低声下气的求许邵给他个好评语,好让自己在众多年轻儒生中脱颖而出。可谁曾料想,那许邵因为孟德乃是宦官之后就瞧不起他,躲着不肯跟他见面。孟德后来也是被惹烦了,一怒之下,偷偷潜入许府劫持了许邵的小儿子,威胁许邵说如果不给句话就他儿子来上两刀。那许邵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好无奈而又愤愤地说道:‘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也!’孟德一听,哈哈大笑而去。”许攸说完也放声大笑起来。
众人听罢也是揶揄不止,何颙笑着说道:“那许子将想必是被孟德气昏了,不忿他的胡闹作为,威逼之下说出这样前后矛盾之词。其实若要好好说道,孟德可称得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之评。”
我心里寻思道:“后世通行的说法可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算是最中肯的总结了。”
少顷,孔融勒马向众人告别道:“融受大将军辟,将回雒阳征拜侍御史,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诸公,后会有期。”说完打马绝尘而去。
何颙望着孔融远去的背影叹道:“孔文举天性好学,博涉多览,只是为人太过拘执高傲,易招不测之祸。前者河南尹何进迁为大将军,司徒杨公赐遣融奉谒祝贺,门吏只是没有及时通报,融就夺回谒礼回府,投劾而去。河南尹府下的属官们因此感到莫大的羞辱,私下派遣剑客要追杀文举,若不是老夫与逢纪、鲍信等人及时劝阻大将军,只怕他性命不保。幸好大将军能接受吾等的劝诫,不计前嫌复起文举,若常能如此,朝纲必将归于正道,大汉再兴可望!”
众人听罢纷纷点头称是,而来自于后世的我却心里打鼓道:“果真如此吗?但愿吧!”
出征南阳前夕,我心焦于主要谋士的人选,唤来张辽、赵胜询问郭嘉的情况。
“主公,别提了,那个姓郭的就是烂泥扶不上墙,那天我们陪着笑脸细声好说地请他来见主公,可那小子问了几句主公的事后就两眼一翻,不搭理我们了。本来我还以为他真是什么儒雅之士、孤傲不群,便跟着去访,哪知道他第二天就钻进了阳翟城最大的秦楼‘香附楼’,整天的邀妓唱饮,简直是斯文扫地,难怪中郎将大人不把他放在心上。那个吴子卿武艺不错,但他明确地表示不愿从军,属下也就没有强求。”
赵胜也劝我道:“大人,汝颖之间声名才智卓绝之士不知凡几,那郭嘉的确不是能正视听的鸿儒,还是另觅良才吧。”
我笑而不答,心说:你们还是受平常世俗观念的束缚呀,若我是找个老师教学养性,自然是要个博学鸿儒;可如今我是要一个给我出谋划策以期雄踞江山的俊才,那些个老夫子,长于清谈论辩,短于权谋诈术,明争暗斗之中是会坏大事的!
想到这里,我起身道:“文远、武德,你们不要再说了,我自有决断。天生万物,未尝有废弃多余者,其适与不适,在乎运用者也。来,带我去见见那个郭嘉。”
“香附楼”位于阳翟城内东南,面临南北大街,横跨居民坊,莺歌酒香,百步之外便可听闻。我在后世见多了灯红酒绿下的超短裙,对这些小儿科没多大兴趣,带着张辽等人直奔二楼,不顾老鸨的请求劝阻直接闯进郭嘉的“包房”。
“啊!。。。。。。”一名坐在郭嘉怀里、衽领滑肩、酥胸半抹的歌伎陡然看到一群玄甲褶褶的雄豪大汉破门而入不禁吓得花容失色,一个不小心,把酒洒到了郭嘉的身上。
“美人,别怕,有本公子在此。”郭嘉对怀中的歌伎温言劝慰道,然后轻轻抚去衣衫上的酒渍,不慌不忙地对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说道:“未知几位将官有何贵干,小生姓郭名嘉,乃一介乡学儒士,来此冶游消遣,似乎并无不妥之处。”
我毫不客气的来到酒案前,大马金刀地一屁股坐下,朗声道:“请郭先生摒去左右,香玉坐怀,恐非君子待客之道吧!”
郭嘉闻言,微皱了一下眉头,望了我身后的张辽、赵胜一眼,轻轻地挥手打发那名歌伎下去,然后稍正坐姿,上身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我说道:“将军所为,只怕亦是非礼之举罢。若将军此来,只是训诂教诲,嘉实不敢受之;且嘉已有意,待贼乱平定之后,即赴雒阳太学,将军若是寻求功曹吏,只怕亦是白忙一场,还请另觅贤达!”
我大笑道:“郭先生莫非欺我?君之所学,只足为一功曹椽(音传)吏乎?”
郭嘉闻言,神色坦然,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将军太高看郭某了,想嘉年不及弱冠,五经未熟,六艺不成,声名不出乡里,何来非分妄念?”
我稍收笑容,侃侃而谈:“先武皇帝有言‘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郭先生年纪虽幼,却胆气过人,亲赴贼穴,手刃贼首,即昔燕之秦武阳亦瞠乎其后,何言无名乎?”
郭嘉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即逝,松下身段,微眯着眼睛笑道:“将军说笑了,嘉不过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胸无济世之才,碌碌于简策,汲汲于荒野,只求家业兴旺、子孙蕃盛,为一富家翁,余愿足矣!”
我大笑道:“郭先生之志只怕并非如此罢!靖虽不才,亦知古之贤士,譬如昔商之伊尹躬耕于田野之间、周之子牙垂钓于渭水之畔,其人非不欲将相,乃时运未至也;宋玉大木难为用之叹,李广年高不封侯之哀,其时非不适,乃其主不善之也;是故天下之士,莫不冀其时而求其主也。靖虽粗鄙,然求贤若渴之意、匡扶社稷之心昭昭可对日月,故郝颜邀先生入幕府,以骋平生之志。靖在此立言,自今而后,无论先生何时来归,靖必毕礼扫榻、敬延上座!”
说罢,我自倒一樽酒,一饮而尽,随即站起身来抱拳拜别道:“靖随时恭候先生大驾!”说罢转身向门,噔噔噔直下楼去,走到大街之上,一阵暖风撞胸而来,我不禁豪气大发,仰天歌道: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同时,在“香附楼”的二楼上,郭嘉驻足阑干,怔怔的听着李靖的歌声渐行渐远,心中翻腾不已:“李靖,汝究竟是何种人。。。。。。”
*****************************************************
(1)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封关内侯,食邑五千户。子郁,郁中子焉,弟子传业者数百人,黄琼、杨赐最为显贵。焉孙典,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数百人
(2)燮素疾中官,既行,因上疏曰:
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是故虞舜升朝,先除四凶,然后用十六相。明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辞伐罪,始到颍川,战无不克。黄巾虽盛,不足为庙堂忧也。臣之所惧,在于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举,速行谗佞放殛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臣闻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子之事父,焉得不尽其情?使臣身备鈇钺之戮,陛下少用其言,国之福也。
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及破张角,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灵帝犹识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以为安定都尉。以疾免。
(3)曹操《气出唱。一》
(4)范晔《后汉书。许邵传》,三国志记载与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