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孽缘苦情(中)


小说:汉末枭龙   作者:浪迹勾栏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1074/ 为您提供汉末枭龙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今天是徐志摩逝世七十四周年,请喜爱他的人缅怀!http://news.163.com/special/x/00011K86/xuzhimo051119.html
  (江家华道:不要把我看得那么龌龊!把妇女摁倒在地,没发生性侵犯,顶多算“强奸未遂”!还有,开篇都说了,我是和几个死党去野外生存,当然要带常备药了!帮哥哥带东西是顺便!看清楚再说!昏!)
  那女子哭叫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吾恨不能食尔肉、寝尔皮!汝纵使再放我一次,我仍必除尔而后快!至于保命一节,爹爹已去,我也了无生趣,还与汝便是了!”我闻言一怒,心说我顶着包庇朝廷钦犯的风险救了你,你就这样“报答”我啊?于是厉声责骂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常当惜之,无愧恩养!汝即便不承吾活命之情,亦当念汝父抚育尔之艰难,怎能轻言死生!”
  那女子听到我的说辞后一愣,随即又大哭起来:“我不管!爹爹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如今他也去了,叫我一个人如何过活!”接着又恨恨地说道:“若不是你跑来助那丁原狗官,我黄巾大军又怎会惨败?不将你扒皮抽筋、锉骨扬灰,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父亲和黄巾弟兄!”
  我大怒,放开她的手脚,抓住她的衣领将她从毯上拉了起来,把匕首递给他,然后扯开自己的衣襟,指着自己的胸口吼道:“来啊!你杀啊!朝这捅啊!你不是要吃我的肉吗!告诉你,从这下手,先放点血,喝两口,鲜着呢!保证你喝多了就离不了嘴!还有,你不是要睡我的皮吗?喏,从这下刀,慢慢撕开,就像剥羊皮一样从头揭过,来呀!快动手啊!”我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身上比划。
  她刚被我拉起时有些惊慌,以为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在她身上发生,到我递给她刀的时候就呆住了,再看到我裸露的胸膛时不由自主地脸颊微红------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性观念保守,待听到我那阴森恐怖的胡扯后不禁浑身一抖,通红的眼眶又见湿润,马上丢掉匕首,随即趴在地上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喊:“你不是人!你是个魔鬼、流氓!你混蛋!你无耻!你欺负人!呜呜呜。。。。。。爹爹呀!你为何不带女儿一起去?要把女儿留在这世上受苦啊!”
  我闻言心头一松:总算渡过难关了!其实我当时也不是真的鼓励她杀我。我只是想,她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内心应该没那么恶毒残忍,刚开始说的不过是鹦鹉学舌的气话(各位年轻父母可要记住了,言传身教,不要教坏孩子哟!),我故意将杀人形容得那么恐怖,就是要震撼她,把她内心深处的善良、温婉等人性给激发出来,以此来抵消她因丧失亲人而失去控制的兽性。换句话说,我当时是有很大把握认为她不会动手的,即使有那个万一,我也相信凭自己的身手可以解决,大不了叫卫兵嘛!(网友们可千万不要模仿哦,出了事作者不负责)
  我收起毡毯上的匕首(太危险了!),坐到她的身边,轻轻拍着她的背温柔的说道:“好了,别哭了,我刚才是故意吓你的!你瞧瞧,挺好的一个姑娘,干嘛要卷进这血腥的仇杀中来呢?你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不会安歇的吧?我和你父亲都是为了各自的信念而战,尽吾志而无悔,有一天我也会像你父亲一样死去,但无论如何,你们这些女人和孩子都应该活下去,每一个活着的男人也都有义务帮你们活下去!”
  虽然她趴在毯上不停地抽泣,但我感觉得到她的身体在颤抖,显然是把我的话听进去了,于是我接着说道:“一切就都让它过去吧!我不能阻止你继续恨我,但我有理由保住我的性命,因为这世上人大多活得太苦了,需要有人去帮助他们。靖虽不才,但已是二千石的官职,入朝可以位列公卿,手中有权,做起好事来要比一般人能力大得多,而且我也确有心那么做,并且一直在做。希望你能暂时收起报仇的心思,好好过活,找个老实人家嫁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并在一旁看着我的作为,如果我言行不一,到时你再杀我不迟!果真到了那时,李靖绝无怨言!”
  说完这段话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我已经尽自己所能,掏心掏肺的把好话说尽了,她要再不听劝,我也就管不了了,毕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我又不是上帝,还能在别人打了左脸后再把右脸伸过去?
  帐内的灯火在不停的摇晃,我的心却渐渐安定下来,因为她慢慢地止住了哭声,变得平静起来。她缓缓的从毯上爬起,坐直上身,拨了拨散乱在眼前的长发,用那乌黑漆亮的珍珠盯着我道:“你真的说到做到?要是你是这种人,为什么不帮我们反而要帮朝廷那些狗官来打我们黄巾军?”
  我凝视着她的脸庞,发现哭过的她的面容添了一分秀丽,白里透红,眼眶充血但不见怎么肿-------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不知谁有幸能娶她为妻!我收摄心神,和她对视答道:“李某来到这个世上本就不只是为了食肥服华、娇妻美妾,我说要为万民谋福祉就不会食言,但人力有限,究竟能做到何等程度,李某不敢妄言,尽心竭力而已。至于你们黄巾军。。。”说着我拍了拍大腿,然后继续说道:“情有可原,但理无可恕!当今朝廷的确是腐败不堪、病入膏肓,陷入不亡何待的困境。但你们黄巾军就能取而代之吗?你们可曾仔细谋划过推翻朝廷后如何建立新的国家,是不是要让那张角当皇帝?你们可曾认真考虑过如何养活这十三州数千万的生灵?既然你们自称黄天当立、天下大吉,那是否想好如何医治大战后广大百姓的创痛、尽快的恢复生产?据我看来,都没有!好,且不谈大的,从两军对抗来说,你们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吗?没有!不要太高看我的那两千兵!其实就算没我你们也赢不了!丁原把护匈奴军的骑兵都调出来了!大部分藏在山丘后,你们知道吗?五兵奇缺,卒不经练,军无大将,这摆明了是来送死的嘛!你们杀官劫富,难道还指望那些豪强官吏引颈就戮?你也是穷苦人出生,应该知道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如果你们不能在半年内成大事,寒冬一到,那些跟着你们造反和受战事波及的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山中野兽就那么多、那么好打吗?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是不知道其实你们这样贸然起事反而害得千万人早死!我不是说不该反抗,但要由有足够能力的人和团体来组织,打碎一个旧世道容易,创建一个新世道难!”
  我一口气说了一大串,也没管她听没听懂,只见她闻言默然,呆呆的看着我,眼神中已没了那森然的仇恨,良久,她轻轻说道:“我爹和大师傅怎么就没早遇到你!若是有你助我黄巾,何愁大事不成!”然后轻柔而深长的叹息一声,将头缓缓地了下去。她沉思了一会,然后仿佛下定了决心似的迅速抬起头,顾不得擦掉脸上的两行清泪,一字一顿地对我说到:“好,我且相信你一回!不过杀父之仇不能忘,你的性命始终是我的。但现在我有一件事要求你,如果你答应的话,我就放弃杀你之念,远遁山林,再不理着人间仇恨!”
  我闻言思索了一会,随即恍然,答道:“你是希望我放掉被俘的黄巾军吧?你可真会出难题啊!还是在考验我的胆量?好吧!我答应你尽力而为,但你要知道绝大部分俘虏在丁刺史那,能救多少我不能保证。还有,在事情没结束之前你必须紧随我左右-----这是为你的安全考虑!”我心说到,也是为丁原的性命和老子的官帽考虑,谁知道你这刺头会不会再去刺杀丁原啊!
  她爽快地答道:“可以!我也想待在你身边监视你,记住!不要给本姑娘耍心眼!”我慨然笑道:“我李靖还不屑于对你这小姑娘撒谎。哦,对了,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请位姑娘芳名,可否告知?也好让小生朝夕有个念想!”说着作了一个揖。
  她闻言脸色又红,又羞又恼地啐道:“本姑娘姓董,至于名字,你不配知道。真不知你这么个泼皮无赖是怎么当上大官的!看来汉朝真是该亡!”接着又板起脸问道:“说,今晚本姑娘睡哪?”
  我无奈的摊开手说道:“当然只有跟我一起睡啦!”“那怎么行!你又想欺负我!”董姑娘怒道。
  “那还能怎么着?难道你想到其它帐中和我那些臭烘烘的士兵们睡一块?告诉你吧,他们可都习惯裸睡,就是脱得赤条条的钻被窝!我这算好的啦,被褥都用香料薰过。再说你也不要太过自信,李某已有一妻两妾,无论哪个都比你漂亮,还有个半岁的小女儿,我才没心思碰你这十五六岁的小丫头呢!”
  董姑娘吃了一惊:“你都有三房妻妾了?”我懒得理她,倒头便睡,丢出一句:“快睡吧!明早还有事呢!”
  我喜欢晚春,虽然这个季节可能有梅雨,但空气非常清新、氧气充足,让我觉得格外的精神。早晨起来,我和赵胜对练了半个时辰的剑法便神采奕奕的准备到晋阳城去赴庆功宴,进帐换衣时看到董姑娘已经起来,我便笑着对她说道:“你起来了?昨晚睡得怎么样?”
  她嘴角微翘,一阵气恼,恨恨地说道:“睡个鬼!你把锦被大半都拉去啦,叫人家盖什么?还有,睡觉也不老实,两个蹄子乱踢人!”我郝然一笑,摸着后脑勺道:“没办法,老毛病了!至于被子,我也是不想和你挨得太近嘛,要知道在家我可是抱着良人睡的,我怕习惯成自然!”她眼眶一红,又期期艾艾地说道:“总之你就会欺负人!”
  我闻言无奈,这女人倒是不喊打喊杀了,却又哭哭啼啼起来,真是麻烦!懒得管她!我一边套上青色袍服一边对她说道:“今天郡城里开庆功宴,我知道会伤害到你,就不要去了,好好的呆在帐内等我回来,不要给我惹麻烦!人活着都不易,要学会体谅别人!”说着便挂上佩刀出帐。
  到了帐外,张辽命人牵来座骑,待我上马后便要随行,我制止道:“文远,今天由韩校尉随行,你就不要跟随了,给我看住那姑娘,不要让她乱跑!记住!她很麻烦!”张辽犹豫道:“这不好吧,李大哥,我毕竟是外人,不太方便。。。”我好气道:“你小子想哪去了?我是那种乘人之危的人吗?昨晚什么事都没有!她还给我出了个难题,今天就要去办!”张辽问道:“什么事?”“到了晚上你就知道了,到时可有你们忙的。”
  庆功宴在郡城晋阳的太守府举行,太原郡可是我们并州的明珠,西周时唐虞即受封于此;它坐拥汾河中游最肥美的土地,不仅兴五谷,且有枣桑之养、渔牧之利,人口三余万户,占整个并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有南匈奴的大部分牧民;故一直是北方重地,得之便可北掌河套、南据河东、东扼冀州、西凌雍秦;隋末李家即以此为基,西收关中、东阻窦建德、南压王世充、北和*,终于开创大唐盛世。我现在能利用的地利也就在于此,北疆三州中,以凉州民风最劲,羌胡男女皆兵,但东汉以来久经动乱,户口只及西汉十之一二;幽州人口只略少于并州,有大量的乌桓、鲜卑降众可用,又有大量盐铁之利,真要说不及并州的也就是南临冀州大平原,战略纵深小,虽然有辽东、辽西,但那本就是从胡人手中所得,一向开发不足,百业待兴;并州人口最多,开发又早,虽说只有些铁儿而少盐,但南边河东郡就有池盐,得之不难,再环抱于阴山、黄河、太行山之间,可谓山河险固、民殷国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随过秦论胡诌的,当不得真)。
  宴会由太原太守阮文(编撰人物)主持,丁原、我、世家族长王毅(编撰)俱是座上客,整个府衙大厅红绸彩绫、极尽奢华。宴会开始前,王毅发表祝酒辞:“列位公卿、诸位大家,王某今日有幸,代表全郡数十万黎民,在此为诸位讨贼英豪庆功!丁使君,。。。李将军,皆是我大汉朝国之栋梁,此番又大破黄巾贼董、叶部,功在社稷、惠泽一方,他日达于天听,必能位列九卿,封侯拜相,前途不可限量啊!”(我在旁嘀咕:王允的威望不小啊,连带着他们王家都这么风光,祝酒辞都顶替了刺史、太守!)
  众官吏、豪绅闻言纷纷表示赞成,啧啧赞叹之声、云云恭维之意不绝于耳。丁原此时也是志得意满、豪情满怀,只见他身穿大红外袍,内里淡青色直裾深衣,腰上缠着玉带,施施然站起道:“蒙王族长与席上诸君谬赞,原感激不尽,若论此次大胜之功,亦少不了阮太守与诸位乡绅之鼎力襄助,且尚有李将军援手之德,原亦不过是因利乘便、忝居首功罢了!故此,某提议,为吾等官民一心、共破顽贼之喜共庆,诸君,饮胜!”说着便端起一樽清酒,举之四顾,于是众人哄然应命,纷纷拿着酒杯站起,一饮为尽。
  宴酣之乐,丝竹之声、歌舞美姬当然少不了,轻柔的罗衣,随风飘扬;长长的袖子,翻飞交横;长袖飞舞挥动络绎不停,节奏也合乎曲调的快慢;舞者轻而稳的姿势,好似立于树上的燕子,而跳动时的迅疾又像惊弓的鹄鸟;她们的体态是那样的轻盈柔软,既婀娜多姿,又妩媚动人。“裙似飞燕,袖如迥雪”长袖舞是以先秦时期的小舞《人舞》发展衍变而来的,它凭借长袖交横飞舞的千姿百态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此舞的特点在翘袖和折腰,舞者在不断扭摆腰肢的同时,双手甩动长袖,使袖子在空中翻腾飞舞,流动起伏,产生动律。优秀舞者必然是腰肢纤细而柔韧,体态窈窕而轻盈。这种美的观念比较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也是此舞能受到普遍喜爱并流传久远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剑舞,左边一人双手握戟,奋力直刺;右一人作跽坐状,左手秉钩镶,右手持剑,剑锋正中对手的前额,夸张的动态烘托了比舞者的矫健。为增加场面的气氛。比舞者的两旁还有人抚瑟、以吹竽,丝竹助兴。(1)
  精彩要算杂耍了,那时统称“百戏”,百戏内容有掷剑、弄丸、舞轮、安息、五案等。左边是乐队伴奏,弄丸表演者同时飞掷五个弹丸;飞剑者跳跃着将剑抛向空中;舞轮者立在踏鼓上将车轮抛动;倒提者在四重叠案上倒立;童技是最惊险的节目,一人仰卧地上,手擎樟木,樟头安横木,中间骑一人,横木两侧各一人,作反弓倒挂状;画面上部,一男子与一执飘带的女子正翩翩起舞。表演者都赤膊,束髻,肩臂绕红带,动作优美、矫健。虽然生于后世的我对这些并不稀罕,但由于长期忙碌,今日有闲一观,也颇解思想之苦。
  席间宾客最喜欢的要算投壶了,射中了喝彩,射不中罚酒,觥筹交错,起坐喧哗。这和后世酒席上一样,平时要是看谁不顺眼或是生意谈得吃了亏,就一定要在酒桌把对方灌倒,以解心头闷气。我趁着在座之人酒酣耳热、头昏脑胀之际悄悄来到正中首席的丁原处,端着酒杯道:“使君大人,承蒙君之厚爱,靖半年以来,平步青云、官运亨通,现又助大人剿灭并州黄巾,得与大人同享恩赏,浓情厚意,感激不尽。靖在此敬大人一杯,谨祝大人步步高升、龙恩甚眷、家和事顺、福至心灵!”
  丁原呵呵笑道:“甚好!承华安吉言,某干了此杯!嗬嗬,想不到汝非但武略过人,这臧表贺喜之词亦是非同凡响!真可谓天纵英才啊!”说着将樽中酒一饮而尽。
  我陪饮完毕,小心地说道:“使君大人,靖尚有一事相求。”“噢?华安,尔不妨直言!”
  “大人,您是知晓的,这北疆之地,本是胡汉杂居、千载争夺之地,自武皇帝北驱匈奴以来,一直是徙刑徒罪民以实边,且耕且战,卫我大汉北藩。然塞上苦寒,宜牧不宜农,故边郡之民时有逃往,一旦朝中有事或是边境不宁,便十亡八九。如此朔方、五原乏人守御,阴山以南,不复为我大汉之土,而成胡人牧羊之所。如今北边情形正是如此,末将身负朝廷重责,每每思之,不禁深以为忧啊!”
  丁原闻言点头,诚恳地问我道:“既然如此,华安可有良策应对?如有之,不妨明言,丁某自当鼎力相助!”我心中一喜,压了压激动的情绪,缓缓地说道:“其实某也无别样新法,但愿依循古制,移罪民实边耳。”
  丁原闻言默然,手捋长髯,目烁精光,细细的沉思起来,良久才答道:“如此说来,华安可是欲将这黄巾罪民徙至北边,以充军实?”我像等待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一样,突然迎来春天的曙光,忙不迭答道:“正是,正是!此事若成,靖敢保并州以北三十年无大战事,若是鲜卑、胡人敢犯,某便效邓鸿(2)前辈,北击鲜卑,直破狼居胥山!”
  丁原笑道:“李将军好豪气!某深为感佩。只是此番情形有些不同,此辈皆是黄巾反贼,平素作恶多端、为害乡里,若是都交于汝去戍边,只恐朝廷之上、清流之中少不得揣测非议,于汝很是不理啊!”
  我忙答道:“此事大人说得极是,某也无需全要,那些反贼头目、强横不驯者自是由大人上交朝廷,明正典刑,以警世人。某只需一万青壮,男女皆可,以之充实云中、五原之地,便可稳住形势。”
  丁原笑道:“吾此处有三万黄巾降众,便是与汝一半亦不打紧,只是吾答允此事,华安可有礼尚往来?”
  我闻言心说道,不就是索贿吗?说吧,要多少钱?反正这年头人命贱,还不如一头羊!于是我忙答道:“使君大人严重了,些许玩物不值一提,某这就修书一封回家为大人准备!”
  丁原哈哈大笑:“李将军妻家富甲一方,丁某早便知晓,不过丁某倾慕古贤,不尚浮华,所愿唯尽忠竭力、誓报皇恩、为官一任、安定一方耳,李将军莫要误会了!”说着意味深长的看着我,笑吟吟的捋着胡须。
  我初时困惑,将他的话仔细思索一番,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要那东西啊!”
  (1)在汉代人的生活中,每到宴饮酒酣之际,常有人出来舞剑助兴,以增加酒席上的热闹气氛,并形成了一种时尚。
  (2)(邓)禹少子鸿,好筹策。永平中,以为小侯。引入与议边事,帝(显宗)以为能,拜将兵长史,率五营士屯雁门。肃宗时,为度辽将军。永元中,与大将军窦宪俱出击匈奴,有功,征行车骑将军。--------邓禹是东汉光武帝的开国大功臣。本段引至《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