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0 再会


小说:夜与燕   作者:市丸银的微笑   类别:生活随笔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10487/ 为您提供夜与燕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有被标题骗到的吗?
  嘿嘿。
  ?
  上篇有些明显的瑕疵,做了微调之后,调整节点后面的本章说全“无迹可寻”了。
  ?
  容我致歉。。Mybad.
  ?
  初次改动,正文的本章说,窜到了别的位置,且点开后没内容。
  再次调整后,干脆就不提示了。
  强烈怀疑正文的本章说是根据行和列进行有限次抓取(大概两三次)。。
  ?
  就这吧。。闹心。
  充分说明了precise的重要性(听说德国人比较严谨)。
  以后发之前还是得多检查几遍。。以防疏漏。
  ?
  在路上,思考了一些奇怪的问题。
  比如,文字是固定的。却因为排列组合的不同,随之而来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高雅低俗等等。
  ?
  人和人的基础身体结构(氨基酸啥的)也是一样的,每个个体却又独一无二。
  不带重样的。
  ?
  以上是今天的,序章。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以下是上篇『插叙』的内容。
  ?
  (吃过晚饭)散步的路上寻思着。。
  今年,还没能见ta一面。
  ?
  有点儿失望。
  正思索着。
  转角,瞥到一抹绿。
  ?
  啊啦。原来你在这里。
  一只翠绿色的螳螂,混在落叶之间。
  ?
  这种感觉,就像那年和家人去海南。。
  独自跑步时无意间发现的蝼蛄一样。
  都是童年时的小伴。
  ?
  找它也没什么事情。
  就是想见个面,互动一下,顺便满足自己的存在感:
  把街上的“迷途”螳螂遣送回去。
  ?
  校园里人来人往,停留在马路上(尤其是路口),好不安全。
  ?
  至于这个现象本身。。
  来到路灯下,大概是为了狩猎昆虫。
  像燕子窗外那只壁虎一样。
  (我前几天也见到了壁虎)
  唔。。今天不谈食物链。。
  ?
  听说螳螂捕食瞬间速度约为1/20秒。
  移动速度呢。
  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还是正常的情况。
  更不要说,还有不怀好意的人。
  ?
  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在试图捉螳螂时,路过一个孩子、和家长。
  孩子问家长那是什么。
  可能是第一次见。
  Curiosity.Curiositykills.
  ?
  这只似乎很有活力。
  甚至让我觉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飞来飞去,却也还是在马路中间。
  有点儿犹豫。虽然是螳螂熟练搬运工,但小时候确实有被那双刀刺破皮肤。
  心有余悸吧。“一朝被蛇咬”。。
  ?
  因为害怕听到孩子对家长说:我想要,给我捉来。
  所以硬着头皮仓促的伸出手。
  尝试了好几次,终于成功。
  ?
  轻轻的捏着那纤细的颈部,要不致滑落,又要保证不会对它造成伤害。。
  就像从前给蚂蚁拉架一样,小心翼翼。。
  ?
  想到《宠物小精灵》。
  及电影《比佛利拜金狗》里的台词,dog-napped。
  ?
  孩子又问,要送到哪儿?
  家长的回答。。
  让我感觉,仿佛灵魂被闪电击中。
  ?
  “送回到草丛里~”
  ?
  怎样得到的,这个答案。
  把螳螂送回到草丛里什么的。
  我这一生中,从未听过,也没见过任何人会做这种“无聊”的事情。
  ?
  所以,怎就会、被一语道破?
  ?
  如果家人也是如此的话,我可能不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外表是冷漠的,坚强的,封闭的。
  内心炽热、柔弱、渴望被理解(却又无法沟通)。
  ?
  家人的口头禅之一:那有啥用,又不能赚钱!
  之二:你能干点正事吗?!
  ?
  写下这些,我是既无奈又忍俊不禁。
  常年保持沉默。
  对于之二。
  在心里,回曰:对不起,我不能。
  ?
  扯远了。扯回来。。
  整个过程里,只是聚焦于自己要做之事,对四周的人和物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Turnablindeyetothem.
  Turnadeafear.
  ?
  Courtesy.
  Wherearemymanners.
  (又想到《王牌特工》:Mannersmakethman.)
  ?
  或许只是过于内向而不知如何作出回应。
  好在我是一个diarykeeper...
  这时瞬间明白了写作的意义之一:
  阐明真相。
  即便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
  ?
  那么随之而来的,阅读的意义之一:获悉真相。
  作为眼睛和耳朵的补充。
  如果看人只看表象,很容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不,并非如此。
  用心去观察万物,才是首要的真理。
  此处想到一首《你是我的眼》。以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几乎没看过这本书,除了选进教材的部分)。
  ?
  嗯,这个写作也只是写给你们听。
  那孩子和家长,应该不可能看到这些文字。
  可能会对我有所误会吧(像哑巴一样什么也不说)。
  除非:对方是那种超棒的人,或和我同类型。
  这个就神奇了。
  ?
  完全不需要解释,就能够理解。
  怎么说呢。
  如果是前者那还好说。
  如果是后者,还是需要先建立联系。
  需要明确了解:是同类。
  毕竟,不同的原因也很可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
  打个比方,在刚才这个例子里:我没有听觉,所以没有回应。
  若果真如此,那这篇文章的主角只会是我和螳螂,就不会有这些讨论了。
  ?
  方才,我可能也不觉得自己失礼。
  毕竟,孩子和家长都未曾和我说话,我不作回应,也算正常。
  ?
  但,在反思这件事的时候,我在意的是:
  说来惭愧,熊孩子烂家长新闻看多了,就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警戒心理。
  ?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孩子,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家长,却预先假设了不好的情况。
  Sorry,Iwasn‘tnice.
  ?
  那么,更好的解决方式又是什么呢。
  站到一边,让孩子有机会好好观察吗。
  假如这样做了,谁又能保证不会有意外发生?
  ?
  比如孩子想触摸螳螂却被攻击,随后愤怒的家长。。。
  我不敢想。
  ?
  话说回来,说什么拯救,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
  和老家草丛中的螳螂不同,校园里的常常出现在路灯下。
  这个事儿,防不胜防。
  虽然未曾见过被踩扁的尸体,但还是觉得存在这个可能。
  ?
  三万多学生的学校,真不是闹着玩的。
  下课时,那是乌压压的一大片,和蚂蚁一样。。
  现在放假,还算清静。
  ?
  最后。Missionaccomplished.
  想和螳螂说,等等吧。
  等入夜、街上空无一人,再到街上玩耍。
  唔。。。。。。。倒是忘了,校园里有成吨的猫。
  走走就能看到,再走走,又能。
  那句怎么说的来着。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学校好像有一万多平方米)
  ?
  上次就看到一只猫在草丛捕捉昆虫并发出很响的咀嚼声。
  啊。。忘了,今天不谈食物链。
  ?
  至少,在说再见之前,让我予你片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