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入定


小说:生如戏唱   作者:于长生   类别:古典仙侠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9871/ 为您提供生如戏唱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清净和尚微微一愣,半晌后独自叹了口气。
  双方沉默,时间像静止了一样。
  不晓得这局面持续了多久,老僧只是紧闭双眼,身体如石头般。
  这里阴冷黑暗,宛如深海一样的在角落里,隐约传来僧人的声音。
  孤独,意味着沉默,孤独,意味着发呆,孤独,意味着安静!
  像是失去了什么一样,老僧落寞的坐在那里沉默了很久很久。
  屋里一片阴暗,安静的房间,寂寞的家具,都呈现出一幅毫无生机的模样。
  夜好静。
  老僧转头看着窗外的雨,忽然感觉不到了吵闹,或许只是想静一静,想一想明天的明天自己又会在哪里。
  只是老僧知道了结局又能怎样,自己终究还是人不是仙,况且仙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其实。
  寂不寂寞与你身边有没有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寂寞的不过是老僧自己的心而已,那些在人群中的寂寞反而更寂寞。
  马上就要到冬天了,那本是寒凉的季节。
  这老僧许是厌倦了尘世的尔虞我诈,尘世的互相拼杀,加之年岁已大,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更多的时候,这位老僧会把自己关起来,不爱去出了。
  其实孤独并不代表寂寞,避开了匆忙而行的街头和烦人的事,在这种氛围内,没有人打扰,思绪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松弛,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素心如简,老僧已经淡看一切红尘过往。
  老僧也习惯一个人的宁静,习惯一个人的寂寞,习惯一个人看雪,习惯一个人思索。
  在这座弘法寺中倾听心的静寂,心的孤独,心的寒冷。
  寂寞和孤单确实不一样。
  孤单只代表身边没有人寂寞,是一种内心感受无法与人沟通的心理状态。
  而真正的寂寞,是连老僧自己也忘了自己还存在的这种感觉。
  老僧与半仙问天所走的是不同的路径,所以也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实际上,即使是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眼中,也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格调。
  而同样的夕阳,有些人觉得温暖安详,有些人却觉得惨淡荒凉,同样的云彩。
  就比如半仙问天一生活得轻柔自在,而这位老僧却活得命运无定。
  所有的一切都淡去,小辈们也渐渐成长起来了,老僧表现出从容淡定。
  是啊!
  时间快到了,老僧想想自己在世的这些时光,想想自己这么久的别离,心中那份孤寂,那份落寞。
  老僧从没有这么多的讲究过天意,他只想平淡的走下去,安稳的走到尽头。
  可是是时光越老,距离越远,人心越淡,走着走着,彼此便忘记了曾经,想着想着便走错了地方。
  老僧在此时,某种的感觉就会显得更加强烈了,显得更加的坚定了。
  去与留已不会那么烦扰我的心,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心中的哪份呼唤那么重要了。
  或者最好的寺庙是其中有一位得道者,他可能是出家修炼许久的高僧,也可能是拿着一块抹布在擦拭桌椅的毫不起眼的俗家老人。
  在老人空闲的时候、和他对坐,听他诉说在平静中得来的智慧,就像坐着听微风吹抚过大地,人们心就在那大地里悠悠如诗的醒转。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自己那颗浮躁空虚的心灵便清静安稳下来,可以宁静地想一些该想的事情。
  老僧叹息了一阵,心想大地茫茫,就只我孤身一人,任得我四海飘零,侍得寿数尽了,随处躺下也就死了。
  在这弘法寺的山顶上不满一月,老僧却似已度过了好几年一般。
  “没想到他竟比老和尚我先走了。”
  老僧叹了叹气,微露出一丝难得一见的感伤。
  那一刻,老僧苍老的目光遇上了莫言年轻的视线,那老僧的眼睛是幽静的,让人一眼看进去,就忍不住心生宁静。
  “你祖父呢,莫人凤可还好?”清净和尚转头看向莫言开口问道。
  “祖父和祖母五年前四海云游,一直未曾归家。”莫言没想到这和尚竟连自己的身份都看破了,当即正色回道。
  莫言的祖父,一世浪荡不羁,仗剑云游千山万水,名山圣地是你驰骋的天地,爽朗的笑声响彻天际。
  那一片片飘过的白云记录着莫人凤云游的喜悦,豁达的心境让莫人凤远离了尘世的烦恼与忧愁。
  壮士云游九州,贤者戏说天下!
  悠悠岁月,声声唱罢,看五千年之长兮,叹八万里之浩大。
  愿两人泛舟太湖烟波,置身于浩渺云天,无牵无挂。
  亦可藏身梅林,折一枝梅花,便知人间春暖。
  遇荒村古刹可借宿,邀山僧行客便可品茶,无人知晓你的过往,亦不关心自己的将来,不计较过往日过错与缺失,更不在乎是否有所皈依。
  那时候,踏遍河山万里,访遍驿路他乡,又怎会不知,真正的释然是放下一切,随遇而安。
  莫人凤可笑人们为何偏偏要以功名为追求,自愿走进世俗的圈套。
  “还是你祖父想的透彻,老和尚瞧你身染佛光,应该身怀佛门宝物。”清净和尚笑道。
  小半仙盯着清净和尚,这老和尚能认识半仙和莫家人,肯定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可他怎么也想不起师祖跟他说过这样一个人。
  而且这三年来,小半仙身在虞城他却一直没有现身,而现在突然出现,实在不能不叫人怀疑。
  “这我却不知道了。”莫言淡淡道。
  “这位姑娘,你又是出自哪门呢?”清净和尚微微一笑,看向莫流年。
  “我只是个普通人。”莫流年道。
  “不对,普通人怎么会有这样强大的灵力。”清净和尚摇摇头。
  “她曾经受过重伤,醒来后就失忆了。”这句话小半仙也曾经说过,莫流年有些迷茫,小半仙道。
  “阿弥陀佛,能够忘记前尘,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清净和尚仔仔细细看了莫流年一会,宣了声佛号。
  “你们先休息片刻,等外面平静些老衲就送你们出去。”清净和尚道。
  “老前辈费心了,老前辈既然知道我等身世,为何这三年都不曾现身?”小半仙道。
  “万物都有时,想见亦有时,若是见早了,反而会坏事。”清净和尚道。
  清净和尚说完就走了出去,径自走到院子中间,盘腿打坐,似乎很快就入定了。
  根据一般的分类,文学分为三种,精英文学、社会主流意识文学以及大众文学。类似莫言的文学作品就可归为精英文学,它的特点在于对现在社会主流的观点以及行为模式进行叛逆式地再造,由于这样的文学艰涩、深奥,往往会有不少专业的批评家和高端读者进行详细地分析,这样的作品也就有了一套日臻完整的评论体系;同样,社会主流意识文学是职业作家通过对现今社会的观察,将社会目前的问题以及值得赞颂的内容通过文学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这样的作品是“社会的写照”,往往也能得到重视。
  而轻,作为处于这三种分类里最低端的大众文学,由于强烈的娱乐要素以及高度的产业化,人们往往视这些文字为消费品,看过笑过悲伤过便结束了,因此,完整的一套对于此类大众文学的评价标准尚未构建起来,在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的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属于“经验谈”,请勿拿此与他人进行“如何写作的辩论”,同样地,请勿将聊天记录保存并转发,目前的讲座内容只作为轻殿交流群的内部资料与大家分享,我也不会传群共享,等以后整套的内容我都整理、修改过了再议。
  目录:
  A:文笔的含义以及两大功能
  B:具体化场景的构建
  C:流畅的“文笔”
  D:轻文笔最大的两大特色
  A:文笔的含义以及两大功能
  文笔是什么?用通俗易懂的说法来解释,那就是“文学作品的载体”,是将作者的意识记录在载具上并让其他人的文字排列方式。
  文笔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文笔这一说,但每一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有区别,因此,文笔对于一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而言,既起着共通的“工具性作用”——或者说是基础性的作用,又起着体现每一种文学作品特殊性的作用,我称之为“功能性作用”,这两者的关系,可理解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当然,两者是对立统一,互为辩证的。
  文笔的“基础性的作用”很容易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基本文学手法以及语法的结合”,这些内容语文老师们都和大家纠缠过了,包括各种修辞手法等等,语法问题在大学也会有讲师进行教授,我这里就不展开了,它是所有文体都应该重视的基础,轻也不例外。
  但轻有它自己的特点——一个经常读轻的人一般是不会把轻当“”来看的,他们大多是扫看关键字来播放小电影,了解大概,所以如果一本轻在文笔上过于追求文法的严谨以及文句的优美,那可以说是没有分清主次。
  而正是出于上面这一点,大多数作者都认为“轻的文笔并不重要”,其实我想说的是——轻的文笔的确不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