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对联引来管宁


小说:三国之称孤道寡   作者:地坤势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847/ 为您提供三国之称孤道寡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既然气血对炼体的作用如此之大,刘坤决定;以后不能再从士兵的身上抽血!
  因为刘坤麾下的士兵,每日也在炼体,万一损伤士卒们的根基,岂非得不偿失。
  过完年以后,便号召难民们献血。每献一次者,可得粮两斛,不过刘坤等人用不到那么多的血,只得对献血之事作出限制;每天仅限三十人献血,每人每月只准献血一次。
  如今辽西的难民,即便是干活的青壮,每天仅有三斤米发放,汉代三斤米只有750克。
  这些米若仅仅是一个人吃,自然是绰绰有余,若是拖家带口,两个人的话,仅仅勉强够吃,三个人的话,就只能吃个半饱了。
  有了献血给粮这个政策,献血的人即可解决温饱问题,而刘坤也有了鲜血的来源,可谓两全其美。
  不过,鲜血之事事关重大,一定要卢详做好检查;患病的人,绝不准其献血。
  三国世界只有一个冰柜,百姓们献的态度,也没有办法储蓄,每天献血数量,能够供应我和义弟们练功使用,便足矣!
  三月之后,我要去征战黄巾,这样的话,还需要在现实世界,冷藏一些血浆,以备出征在外,也可以随时有血浆使用。
  整整大半夜,刘坤思绪翻飞,一直过了子时才迷迷糊糊的睡着。
  次日早起练功、吃饭、输血之后,刘坤走在大街之上,觉得冷冷清清。
  不应该啊?怎么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呢?今天是大年三十耶,大家应该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吧!
  刘坤拐弯来到府衙,找到简雍,让他给自己写了几幅对联,准备回去贴到大门上。
  门盈喜气喜盈门,屋满春风春满屋
  五福临门千秋盛,八方进宝万代昌
  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
  刘坤开了一个头之后,府衙内众人的才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出来好多对联;
  “听我这个;吉祥如意福满庭,富贵平安喜临门!”
  “我也来一个;家添财富人添寿,春满田园福满门!”
  “我的、我的;春到堂前添瑞气,日照庭院起祥云!”
  “福满人间家家福,春回大地处处春!”
  “我也想到一个好的,你们谁能对出下联?”
  “说说看、说说看!”
  “天增岁月娘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呃!你小子坑我....”
  “打他!”
  “打!”
  过年嘛!就应该是这样的气氛才对。刘坤亲自将对联贴在府衙的大门两侧,一旁见到的百姓纷纷效仿。
  这个时代,纸贵的要命,而且百姓家中,并没有红色的纸,刘坤使用的红纸,都是从现实世界拿来的。
  不过没关系,劳动人民最具智慧的,锯一块木板刷上朱漆,而后便可以效仿刘坤,在上面书写对联。
  对于百姓来说,不会写字的人占大多数,没关系,今天郡守高兴,让府衙的人帮忙写。
  于是乎,郡守府衙凡是会写字的官吏,都被求联之人围的水泄不通,刘坤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样才有年味,才像个过年的样子,不错!
  有了对联,还缺爆竹,刘坤再次回到现实世界,买回几箱爆竹、烟花,待夜色降临之后,一个个烟花飞上天空爆炸,引的全城之人出来观看。
  (地皇歪传记载,地皇于光和六年末,中平元年初,于府衙门口张贴春联,夜里燃放烟花,以庆贺其造纸术的提高和火药的发明,劳命伤财、可见一斑!)
  若是刘坤知道日后有人如此记载,一定先把他爹给阉了!
  ……
  几天之后,大家似乎把对联的乐趣都给忘了,这怎么能成?
  刘坤决定;正月十五举办花灯大会,借此机会,彻底让大家知道,对联究竟怎么玩。
  正月初十,刘坤在现实带回大、中、小三个玻璃灯笼挂到门口,并让门房对来往的百姓解释;这三个灯笼,便是花灯盛会的奖品,谁于十五日晚对上郡守出的三幅上联,这灯笼就是谁的!
  为此刘坤特意刊印了一本书;《厚德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这几个琉璃灯笼晶莹剔透,凡是见过的百姓,皆深爱之!为了能够得到一个灯笼,不少文人,纷纷下功夫研究对联。
  还有不少爱热闹的百姓,见郡守搞花灯盛会,咱们也来襄助,没有琉璃的,我有纸糊的,没有纸糊的,我有竹草编制的。不会出对子也没关系,我出些谜语让大家猜。
  正月十五晚,府衙前这条大街上到处都是游玩的人,其他人的灯笼也纷纷亮相。
  刘坤将准备好的上联,贴在府门外的琉璃灯笼上,众人纷纷围了过来,有人大声念了出来;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寂寞寒窗空守寡。”
  “烟锁池塘柳。”
  这几个对子,虽然一个比一个字少,却是一个比一个难!
  (地皇歪传记载,地皇陛下于中平元年正月十五举行花灯盛会,以彰显其制作玻璃之功,此举劳命伤财、百姓苦不堪言。)
  这个写地皇歪传的人,明显对刘坤有意见,此时刘坤尚不知道,不然一定砍了他。
  此刻,四周的百姓越来越多,三个玻璃灯笼之前已是水泄不通,可惜得是,每一个上前之人,看过对联之后,皆摇头退至一旁。
  太难了!这三个对子真有下联吗?
  此事,一人出声道:“我对上一个!”
  此言一出,周围顿时寂静了下来,真有人能够对上吗?
  刘坤循声望去,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一幅士子打扮,身高八尺,须眉甚美。此人从没见过,口音也不像幽州人。
  “足下请了,不知足下姓甚名谁?从何而来?”
  “在下姓管名宁,字幼安,途经此处,见此地甚是热闹,特意前来一观,没想到竟有如此雅事!”
  原来是管宁管幼安!
  最近一段时间,刘坤没事的时候,就会查看三国时期名人的资料,’一条龙;华歆、邴原、管宁三人都已进入刘坤的视。
  资料上显示;管宁和邴原二人,汉末大乱的时候避居辽东,此时的大汉尚且没乱,没想到此刻此刻,他会出现在这里。
  “原来是龙尾管幼安,久仰大名、如雷贯耳,请幼安兄上前来!”
  管宁指着最小的灯笼道:“昨夜年尾,今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话音方落,周围的百姓纷纷抚掌称赞;
  “好!”
  “真对上啦,去年年尾,今年年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人群中议论纷纷,见有人对上一个,似乎打开了思路,纷纷研究下一个。
  刘坤同样赞道:“对的好!不亏是龙尾管幼安,对仗甚是工整,这个灯笼归你了。”
  管宁谦虚的道:“不好不好,我这句对子若是在大年初一对出来,可谓上佳,此时怕是有些牵强!”
  “对联本就是过年的时候贴的嘛,幼安兄不必纠结,相逢即是有缘,吾欲请幼安兄到家中一聚,不知意下如何?”
  “不知足下如何称呼?”
  “吾姓刘名坤,字厚德!”
  “原来足下就是造出新型纸张,并且全国低价售书的辽西郡守刘厚德,失敬失敬!”
  “区区小事,不值一提!”
  刘坤将对联之事交给门房,告诉他;若有人对上,可将人请进府内!
  而后,刘坤拉着管宁回郡守府,管宁一边跟着刘坤走,一边说道:
  “这些物美价廉的书籍,对于足下而言,或许是小事。但是,对于大汉的莘莘学子们而言,却是大善,吾和根矩正欲办学,有了足下的书籍,可谓事半功倍!”
  郡守府中,刘坤和管宁相对而坐,交杯换盏。
  “不知幼安兄欲在何处办学?”
  “尚未寻到合适的地方,如今大汉境内,太平道势力越来越大,日后必生祸乱,我和根矩想要找一个安宁的地方。”
  刘坤心道;明眼人都知道太平道的心思,只是瞒住皇帝一个人而已。
  “不知管宁兄觉得我辽西如何!”
  “实不相瞒,阁下虽然把辽西搞的有声有色,这里却是乌丸等胡虏随意来去之地,不好、不好!”
  “幼安兄不要忙着拒绝,先听我道来;其一,我辽西城内有精兵数千,不久之前,乌丸三万兵马进攻辽西,被我统统擒下,所以,安全方面,绝对没有问题,幼安兄尽可放心!”
  “哦~竟有此事?既如此,安全问题可以略过,既然有其一,想必还有其二,厚德兄不妨一一道来!”
  刘坤拿出一本三字经,交给管宁,道:“这是由我编辑的儿童启蒙书,还请幼安点评!”
  管宁结果这本精美的书籍,翻看之后,轻轻的诵读出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这本三字经中,刘坤已将汉末后期的事件删除,管宁越看眼神越亮,全部读完之后,站起身来,对刘坤深施一礼。
  刘坤急欲阻拦,却听管宁道:“尊驾此书于幼童启蒙有大功,当受吾一拜!”
  “幼安兄再看看这一本千字文,”
  刘坤打算彻底征服管宁,又送出一本修缮过的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管宁一口气看完全本,连声高呼:“善!大善!
  厚德兄大才,这本千字之文,不仅可用作初学儿童识字,其文更是磅礴大气,直指大道,令人萌生无穷感悟,请再受吾一拜!”
  刘坤上前扶住管宁,道:“幼安兄,我欲成立一个有体系的正规学院,一直没有合适的主事之人,既然幼安兄和根矩想要办学,何不来我辽西?”
  “正规学院?还请厚德兄明言!”
  “我准备在辽西各县成立启蒙学院,六岁以上的孩子皆可来读,不需缴纳任何费用!不仅如此,孩子的吃饭问题也由我来负责。
  而后在辽西城建立中学院,将各县成绩好的孩子择优入取,带来辽西免费教导。”
  “厚德兄是否还是更后的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