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汉朝没有海军?


小说:徐福大帝   作者:九月雷鸣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5097/ 为您提供徐福大帝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未央宫中一片沉默。
  武帝登基不足十年,景帝时期能征善战的将领,也都到了垂暮之年。
  现在唯一可以担当重任的,便只有李广将军了,可他戍边在外,如何敢轻易调遣。
  众位大臣的目光,这一次又都聚焦在太尉田蚡的身上。
  田蚡作为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此时他不发言,谁还敢表态呢?
  “启奏皇上,微臣觉得,此去齐地沿海,尚需长途跋涉,没有一月以上的时日,怕也难以到达。”
  “况且,要出海探寻流寇的下落和虚实,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的海军才可,而我大汉目前……”
  田蚡欲言又止,他虽然没有详细掌握汉朝海军及战船的情况,却也知道,这些并不是汉朝的强势所在。
  汉朝自建立伊始,就始终把匈奴当成了头号对手,与其的战事就从没有停止过。
  其他国内的战事,也都是小打小闹而已,并没能掀起太大的波澜。
  至于向海上出兵打仗的事情,汉朝还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所以海军对于汉朝,几乎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现在汉朝突然要派出一支能远涉重洋的海军队伍,这简直和登天一样难啊!
  刘彻也深知这个情况,他一时激愤,竟忘记了汉朝的国情。
  皇上郁闷了,这是刘彻自登基以来,最感到无所适从的一件事情。
  “海军?战船?新朝?徐福?……”
  刘彻的心中打出了一连串的问号,他必须先理清自己的思路,好好想想如何做出部署。
  “退朝!”
  黄门太监一声高唱,刘彻心烦意乱,他便早早退朝回宫了。
  满朝文武也都茫然地退出了未央宫,今天朝会上遇到的事情,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田蚡的小圆眼不住地乱转着,他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皇上虽然在朝堂上放过了自己,但接下来的事情,绝对不会那么简单的。
  老道的田蚡怎会不了解皇上的脾性,刘彻已经是一只非常生猛的老虎了。
  越困难和越不可思议的事情,便越能激发出他的斗志来。
  田蚡最后一个离开未央宫,他斜眼瞅了瞅窦婴,发现窦婴好似十分平静的样子。
  “这个老狐狸,今天我田蚡又让你看了笑话!”
  刘彻悻悻地回到了寝宫。
  他的郁闷更多的来自于自己,当然也有埋怨朝臣的意思。
  “大汉朝居然连一支像样的海军都没有!”
  刘彻在未央宫后殿来回地走着,雄伟气派的皇宫,怎能阻挡他开疆拓土、纵横捭阖的雄心壮志?
  现在刘彻的心中,除了“牵挂”强悍的匈奴之外,又多了一个让他充满兴趣的对象,便是海上所谓的王国。
  少年气盛的刘彻,是不会无视这样的存在的,他渐渐有了自己的谋划。
  “来人!”
  刘彻高声叫道。
  “奴才在!”
  黄门太监包桑赶紧答话。
  “快传丞相和太尉到未央宫议事!”
  “喏!”
  包桑应诺着,便快速朝殿外奔去。
  窦婴的车驾还未到丞相府,就被急匆匆赶来的黄门太监给拦住了。
  “丞相慢走,皇上有旨,请丞相速到未央宫!”
  窦婴赶紧掉转车驾向皇宫驶去,其实他从宫中出来后,便一路都在思考着朝中所议之事。
  他早就预感到,皇上一定会再传他进宫的。
  果然,性急的刘彻还未等大家进得家门,便又要召见了。
  窦婴自然知道,皇上这次的召见所为何事,他也在心中思忖着对策。
  当窦婴来到未央宫时,神色慌张的田蚡,也正从另一侧赶了过来。
  “这个田蚡,今天看来不会让你消停了!”
  窦婴暗自发笑,他早看出了田蚡的窘境。
  刘彻正中宫中等候,他看到窦婴和田蚡已经到了,便抬手说道:
  “二位爱卿,快来和朕同坐!”
  此处为未央宫前殿,刘彻的身后就是他的寝宫。
  在这召见两位汉朝的重臣,可见刘彻对窦婴和田蚡的重视和亲近。
  虽然刘彻不拘君臣之礼,窦婴和田蚡怎敢与皇帝平起平坐,二人赶紧跪拜在地。
  “微臣向皇上请安!”
  “二位爱卿,快快请起!”
  刘彻走向前去,伸出双手,做出了搀扶的动作,示意二人起身说话。
  君臣三人便各自落座,很快进入了正题。
  “朕今日在朝堂上有些失态,退朝后,朕也深刻检讨了自己。”
  刘彻很坦诚地对自己今天急躁的表现,做出了自我批评,这已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皇上能严格要求自己,实为我朝百官的楷模,也是我大汉的幸事啊!”
  田蚡立刻起身,他不失时机地向皇上表达着仰慕和崇拜之情。
  窦婴却没有任何的表态,他知道田蚡献媚邀宠的本性,自己更了解当今皇上的喜好。
  刘彻性情豪放豁达,不拘礼数,更不喜欢臣子们逢迎拍马的作风。
  “这个田蚡啊!”
  刘彻果然没有正眼去看田蚡,而是把目光转向了窦婴。
  “丞相,依你之见,我朝该如何谋划布局海事呢?”
  刘彻并没有直接说要出海探寻的事情,他显然经过了缜密细致的考虑。
  这件事绝不可能靠临时拼凑出一支所谓的海军队伍,匆忙去出海那样简单。
  汉朝必须以此事为契机,从长远来打算,全盘来谋划才可以。
  所以,刘彻的话语中运了“海事”这两个字,足可见他的眼光和心胸。
  “皇上,微臣以为,我大汉目前的隐患,依然是来自西北部的匈奴。”
  “而对于海上虚无缥缈的事情,尚不用多虑,至于我朝在海上建制的问题,需从长计议!”
  窦婴的话让刘彻感到了一丝不快。
  “窦婴的这番话,说了却等于没说一样,这个窦婴怎么也模棱两可起来了!”
  窦婴仍然不慌不忙,他接着讲道:
  “皇上,微臣的意思绝不代表对‘海事’不予重视,而恰恰相反,大汉自此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才行。”
  “臣其实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只是对可派的人员,还没有考虑好。”
  窦婴抬头偷偷看了一眼皇上,发现刘彻的神情比刚才舒缓了许多,便又继续讲道:
  “我朝这次要选一名德才兼备的重臣,代表皇上前去齐地为宜。”
  “这样才可向世人昭示出我大汉巩固疆域,捍卫领土,以及打击任何来犯之敌的勇气和魄力来!”
  “好,窦爱卿所言,讲出了朕的心声!”
  刘彻非常高兴,他不住地点头,并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步。
  “皇上,微臣以为,此次前往齐地沿海,第一步便是实地考察和摸底。”
  “我们必须先弄清楚,当地郡县和百姓手里的船只情况,以及他们的生存状况。”
  “有没有能适合出海远航,甚至可以在海上作战的战船和将士,才能考虑更长远的发展。”
  窦婴在侃侃而谈,一旁的田蚡显得坐立不安,他一直想借机插话,可总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