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国工匠


小说:徐福大帝   作者:九月雷鸣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5097/ 为您提供徐福大帝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财神爷,我们也要加入进来!”
  李铁匠和索罗听说新朝要大量铸造钱币,马上来找令狐风报名。
  令狐风已经在新的场所“办公”了,皇上给他划出了一间专门的“办公室”。
  就在议事厅旁边的小会议室,这里是新朝最具有神圣地位的场所。
  徐福还特意把“干将之剑”从宫里拿了出来,亲自悬挂在了“造办处”的墙壁上。
  皇上的用意显而易见,他要用神器来遏制人“见钱眼开”的欲望。
  也要斩断所有“见利忘义”的行为,令狐的压力陡然增大。
  “皇上将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了我,令狐岂能贪财枉法?”
  看见李铁匠和索罗老汉,蹒跚着走了进来,令狐风赶紧起身相迎。
  “李师傅、索罗师傅,您二位老人家怎么来了?”
  “我李老汉生是新朝的人,死是新朝的鬼,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皇上尽力!”
  “是啊,索罗何曾不是这样呀,我们这把老骨头,要堆在铸币的窑洞旁!”
  两位老工匠的精神,让令狐风感动不已。
  “二位老人家说哪里的话,您二位早就为新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皇上和全体新朝百姓,无不交口称颂二位的功绩和德行。”
  令狐给二位老人沏了茶,他又好好安抚和宽慰了一番。
  “二位功臣自然有用武之地,我要奏请皇上御批,让二位作新朝的‘高级顾问’。”
  “今后造办处一旦遇到技术难题,一定要请二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李铁匠和索罗笑了,没想到他们真的还有用,最后二人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令狐望着两位老人的背影,他默默地点点头。
  “这才是新朝的脊梁,工匠精神便是新朝的精神!”
  令狐风抓紧抽调了雷鹏、扎八、久立和李人参的小姑娘小丫,组建了造办处的“班子”。
  这只是初步的构架,令狐还要不断增加新的成员。
  扎八要在光明岛,现场组织工匠们,开始炼铜铸币的作业,他的任务最为繁重。
  久立是炼铁出身,他现在已是大师级的工匠了。
  尚清岛也有了许多,他培养出来的钢铁之匠,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久立成了扎八的副手,他并没有什么失落感。
  按理来说,久立是扎八的长辈,他与扎八的师傅木法沙,是同时出道的。
  为了新朝铸币的光荣使命,久立也甘愿成为陪衬扎八的“一枝绿叶”。
  “久立师傅,让您来作我的副手,实在是……”
  “哎,看你说的,我久立还在乎这个吗?再说了,我炼钢铁的经验,可一点不比你差。”
  “说不定我还能给你挑出很多毛病来呢!呵呵!”
  “那是,久立师傅火眼金睛,扎八有您在身旁指导,我便更有信心了,哈哈!”
  两位新朝的大匠人早就放下了架子。
  他们心里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想着怎么把新币铸造好。
  小丫的角色看来主要是,要配合好令狐御史,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了。
  他们每天出门开始四处走访,与各行各业的工匠、农夫、渔民等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详细了解粮食从播种到收割过程中,能投入多少籽种,产出多少粮食,成熟期有多久。
  捕鱼的工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捕到鱼的品类以及大小,和它们的生长时间等等。
  令狐风在仔细地询问,小丫在认真做着记录……
  从此,海岛上便多了一对忙碌的身影,他们从早到晚,无论狂风下雨,从未停歇过。
  而雷鹏成了绝对的“副手”,就像一名卫士一样,始终同他俩如影相随。
  这是新朝的一次伟大壮举,也是一次图新图变的伟大实践。
  徐福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令狐风和他“团队”的工作。
  他的手里握着两枚钱币,一枚是汉朝的“五铢钱”,另一枚是“新币”。
  他始终在比较着两者的差异,仔细观察着它们的不同之处。
  而徐福的内心,透过钱币的方孔,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那片天地,才是徐福真正想要的……
  心底无私天地宽。
  赵明在船厂,也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奋战,他心里始终装着“大船”。
  新朝现有的五艘大船,全部承载着光荣的使命,奔赴到各地的海岛上去了。
  皇上将最先建造的复兴号,留在了身边,留在了崇明岛。
  而将性能最好的大船,都派驻在了各处,赵明心里怎能舒服呢?
  “我要给皇上再造一艘更大更气派的大船,这样才配得上皇上的威仪!”
  石大海现在是赵明的得力助手,他会成为赵明的接班人吗?
  “大海,你的名字叫大海,看来你还真和海有缘啊!”
  “船离不开大海,大海也不能没有船,将来就看你石大海的了!”
  赵明开心地对石大海说道,二人的身影,很快便隐没在了海港之中。
  上万斤的优质木材,重新堆积在海港里。
  那是从哈立群岛和岛夷,源源不断运送来的棕榈木和松木。
  上百年的木料,都是两三人合围那么粗壮,光装卸和搬运都要大费脑筋。
  聪明智慧的工匠们,早就利用“杠杆原理”,用坚钢硬铁打造的铁索,完全靠人力拉拽起来。
  他们还打造出了巨大的钢锯,将圆木锯成一尺厚的木板,作为建造船身的主要材料。
  大钢锯至少要四到六个人,在两边相互配合着,才能拉得动。
  “嘿呦,嘿呦!”
  工匠们嘴里喊着整齐的号子,甩开了膀子,大干起来。
  “咯吱,咯吱!”
  钢锯和木板奏起了欢快的曲调,船厂的另一边又传来了一声声巨响。
  “咣!咣!咣!”
  这是铁锤锻打铁板和组装船板的声响,整个船厂恰似重器乐演奏的舞台。
  然而轻柔舒缓的乐曲,也是有的。
  雁秋领导和组织的“妇联”,也一刻没有放松生产和劳动的节奏。
  她们有时聚在一起“穿针引线”、织布印染,有时又缝衣浆洗、除草浇园。
  正是有了像雁秋一样大量妇女的辛勤劳作,新朝百姓的生活,才处处充满着温馨和诗意。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