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是浮萍


小说:不惑四十   作者:回丫   类别:现实百态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4487/ 为您提供不惑四十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小威开始留意通州的小学,通州没有太出色的小学,当时买房子的时候,只是觉得房子可心,一时就忽略了学区的问题,如今孩子快到了入学的年纪,才发现按学区能沾上点边儿的学校,只有两所,一所村小,一所镇小。
  其实通州由县划成区,一共也才改了没几年,也难怪吕梅觉得通州就是一个大村镇,虽然这几年刮了几阵风,说要把北京市中心搬到通州来,但是提案有没有正式的提出,都不好说,更谈不上通不通过了。况且这阵风也不是划了一回两回的了,都已经刮了好几年了,最后还不都没有任何动静,仅仅停留在传言阶段。
  外地户口的孩子在北京就读小学,除了入学手续比较麻烦外,即使办了入学,就读后的学籍也只能到初三,高中就必须回户口所在地就读。但是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北京的教材内容相对各地方的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在北京读了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回到各地方再读高中,基本都跟不上学习进度。
  北京就学不仅面临着学籍的问题,还有高考的试卷问题。北京的教育资源虽说全国数得上数,但是却只是集中在那些重点学校,而那些重点学校,不知道有多少社会精英都在为子女盯着,哪是小威这种北漂一族所惦记的。而其他大部分学校,还都是那种考了职高考个技校就满足的状态,因为北京的孩子觉得本地好大学难考,外地大学根本不想去。
  其实,租房和买房,读小学所面临的问题,差别并不大,无非就是分配先后的顺序问题,但是无论先后,都是排外本地学区户口的学生后面的。
  以前,小威觉得买了房,在北京安了家,就算在北京扎根了。但是,等小威买了房以后,自以为从此结束了“漂”的生活,但是却仅仅是小威的一厢情愿罢了。
  北京并不会给在北京买了房子的人以家乡的感觉,北京依然没有给小威这样在北京定居下来的人以任何的归属感。小威觉得自己依然是漂着的,不仅漂着,而且身份越发尴尬。
  拿不到北京户口,即使在北京呆再多年,呆到老,呆到死,也永远不算不上北京人,只能算外地人。
  而小威在北京呆的久了,回到户口所在地的老家,小威已经很难再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之中。老家里的人,也能一眼就分辨出小威,是“从外面回来的人”,并把小威划归在本地人之外,也算不上本地人了。
  中国人喜欢寻根究源,喜欢叶落归根,但是,小威觉得自己没有根了,永远只能做一棵浮萍了。小威哪里的人都不是,不属于任何地方了。
  幼儿园里经常和小威儿子一起玩的濯濯妈,老家是湖南的,她们在附近租的一居室,平时都是爸爸上班,妈妈带娃。濯濯妈和小威同样也面临就学问题,她租房的划分区,是村小,入学村小,肯定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因为村小有一半的学生是附近村民的孩子,另一半就都是打工子女了。
  濯濯妈计划让儿子回老家读书,因为老家湖南的教育资源全国有名,远比在北京指望那些高不着低不就的学校有指望。孩子回去了,她也就要回去陪读,而孩子爸爸不能放弃北京的工作,最后势必会两地分居。
  另一个时常一起玩的琦琦妈,老家在甘肃农村,琦琦爸妈在通州办小服装加工刺绣厂,是不可能让孩子回去读书了,琦琦家里买了通州的楼王,K2海棠湾,但是户主却落的琦琦妈妹妹的户,学区虽划分不到村小,而是镇小,但是入学也是相当麻烦,琦琦未必够入学资格。
  三个人,相比较而言,小威的孩子虽不是本地户口,但有房子常住,感觉唯一担心的应该是到底划分村小还是镇小的问题。
  镇小还好,村小,实在是不怎么样,学校居然位于一个很小的小区里面,而且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每个班级只有几个学生,全校的老师加起来也没有几个人,老师基本都是全能型选手。
  当然,还有另外的选择,私立和民办。
  通州,是北京民办小学最多的区,一共有五所正规民办小学,若干非法私办小学。
  原来通州东小马庄附近,曾有一家正规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小学,里面的孩子大多都来自农民工家庭,还有一些是菜市商贩和收废品的家庭。学校为早出晚归的打工家庭提供接送孩子服务,还管饭,虽然一人一天的伙食平均也就两块钱的样子,但是去这学校的孩子,家庭并不指望孩子学成什么样,只是觉得孩子有人管,有饭吃,还可以读书。就很满足了。
  虽然学校条件很差,但优点就是入学转学都很方便,学的是全国版的教材,跟各地方的教材接轨,为很多在北京读不到书的农民工的孩子,和随着父母到处辗转的孩子,提供了孩子可贵的读书机会。
  但是今年,这所为无数农民工孩子提供读书机会的小学,被勒令停止办学。理由就是条件太差,不能保障孩子的读书。
  小威当然不可能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农民工小学去读书。但是对被勒令停止办学的那些打工子弟小学,还是表示惋惜的,因为停止办学后,那些孩子放回老家无人带,便只能留在北京,跟随打工的父母身边,又不能进入正规的小学,从而只能放弃读书。
  除了民办的打工子弟小学,还有私立学校,但是都没有学籍,并且学费高昂,就读的人群先决条件就是有钱,付的起学费。这样的学校,读了是不能参加国内高考的,只有一条路,出国,或者家里根本就没指望高考。
  私立,也不可能是小威的选择。
  小学报名时间临近,小威才发现自己的一切谋划都过早了,北京教育有严格规定,未满七周岁,不能入学,即使晚出生半天,都不行。
  濯濯和琦琦,一个回了湖南老家,一个最终镇小也没能进去,读了更远一点的不知名小学。
  而小威孩子却因为九月出生,不能参加报名。此时,小威才彻底懂了在医院里一定要赶在八月底之前把孩子剖出来的妈妈们的心情。
  差一天,就是差一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