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赵王病危


小说:赵公子   作者:半城流烟   类别: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2353/ 为您提供赵公子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二十一年。
  邯郸,太子府。
  “王父,王父,王父!”
  一岁多的小赵政,张开双臂在屋内健步如飞的奔跑着,宛若乳燕归巢般,扑进了赵偃怀中。
  “乖孙儿!”
  赵偃高高举起小赵政,原地转了两个圈,脸上笑容十分灿烂。
  自从杀了骊姬以后,赵偃除了理政以外,就将心思全都扑在了孙儿赵政身上。
  这个孩子,也是赵偃所有的希望。
  爷孙俩在屋内玩耍着,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忽然有人急匆匆闯了进来。
  赵偃见状,顿时脸色微沉。
  失去了幼子的赵偃,性子也有些许改变,不似以前那般薄情,反而开始享受天伦之乐。
  故此,赵偃在与赵政玩耍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前来打扰。
  “大王病危,急召太子入宫!”
  正准备发火的赵偃,骤然听到了这个消息,顿时呆愣当场。
  他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是伤心还是开心。
  “政儿,你和奶娘在家中玩耍,王父还有事情,最近应该没什么时间陪你。”
  赵偃摸了摸赵政的小脑袋,语气柔和的说道。
  “好的。”
  小赵政颇为懂事,也没有过多纠缠赵偃。
  赵偃不敢怠慢,离开太子府以后,就急匆匆朝着王宫内走去。
  而此时,整个王宫都开始戒严。
  王城禁卫个个全副武装,把守着各个交通要道,严阵以待。
  赵偃在赶往赵王住所的时候,还时不时能够看到其余朝中公卿,尽皆匆匆而来。
  卧室门口。
  已经得到赦免的赵亘,带着最精锐的甲士按剑而立,眼神犀利。
  这个时候,无论是谁胆敢做下出格举动,赵亘都有权先斩后奏。
  卧室内。
  形容枯槁的赵王头脑已经有些混乱,御医忙前忙后,所有人都满头大汗。
  赵偃大步走到卧室门口,却被赵亘拦了下来。
  “大王病危,御医正在全力抢救,此时不许任何人进去打扰,还望太子勿怪。”
  “父王怎么样了?”
  赵偃也知道规矩,并没有强闯的意思,脸上反而带着浓浓的忧色。
  赵亘面露沉痛之色,道:“大王已经昏迷多时,根据御医所言,脉搏极其微弱。”
  赵偃闻言,脸上焦急之色更浓。
  他却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在门口不断徘徊着,还时不时朝着屋内望去。
  可惜,卧室的门已经关住,赵偃根本看不到什么东西。
  没过多久,廉颇、乐乘、乐间等武将,以及朝中公卿,全部聚集在了门外,众人全都带着焦急之色,却没有任何人胆敢出声。
  众人之中,廉颇脸上悲色最为浓重。
  此时的廉颇已经位极人臣,只要赵王还活着,就能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待遇。
  若赵王去世,由太子赵偃继位,素来与太子不睦的廉颇,下场也不知道会如何。
  时间,缓缓流逝,两个时辰过去了。
  待在门外的众人滴水未进,不少年长者已经有些虚弱,身体摇摇晃晃。
  然而,在未得到赵王确切情况以前,没有人敢擅自离开。
  “嘎吱!”
  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房门终于被打开。
  “大王醒了,召上将军入内!”
  御医脸色苍白的走出房门,眼中还带着浓浓的忧虑。
  廉颇听闻赵王醒来召见自己,当即大喜过望,大步流星朝着屋内走去。
  反观赵偃,却是脸色阴沉。
  他没想到,父亲醒来召见的第一个人不是自己,居然是向来与自己不和的廉颇。
  “廉颇素来与赵嘉交好,莫非?”
  此时,赵偃有些患得患失,脸上表情亦是有些阴晴不定。
  “大王。”
  卧室内。
  当廉颇看到虚弱躺在床上的赵王以后,顿时感觉鼻子发酸,眼眶居然有些湿润。
  “是上将军啊,坐到寡人床边。”
  赵王歪着脑袋,看到廉颇悲伤的表情以后,枯槁的脸上挤出了些许笑容。
  廉颇闻言,急忙遵令而行。
  “寡人,时日不多了。”
  廉颇刚刚坐在床边,就听到了这个宛如晴天霹雳的消息。
  他哽咽道:“大王万寿无疆,身体定会慢慢好转!”
  赵王却是摇了摇头,仿佛看穿了生死般,语气平静的说道:“寡人的身体自己又岂会不知,自从长平大败怒气攻心晕倒以后,身体就不算好。”
  “能够支撑这么多年,看着赵国逐渐从那场大败中走出来,孤心甚慰啊!”
  廉颇闻言,只是暗自垂泪,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若说长平之战,受到打击最大的是谁,莫过于赵王了。
  起初,赵王野心勃勃。
  他想要与秦国争锋,甚至不惜赌上国运,征调全国兵马与秦国决一死战。
  现实,却给了赵王重重一击。
  那场大败,赵括固然成了替罪羊,赵王也被赵人暗中唾骂。
  许多人都说:若赵王不换掉廉颇,赵国绝不会有此大败,也绝不会死伤如此惨重。
  赵王知道百姓的暗中议论,却当做听不见,只是默默承受着这些。
  直到今日廉颇还记得,当赵王得知长平大败的消息以后,晕倒在大殿的场景。
  从那以后,赵王身体就没有好过。
  “当初是寡人不对,中了秦人奸计,错信了赵括,换掉上将军以致有此大败。”
  “前些年来,寡人对秦国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就是为了让赵国祚得以延续。”
  “尔等却不知,寡人心中对于秦国,究竟有着多么大的仇恨!”
  此时,哪怕赵王身体已经很差,提起秦国仍旧咬牙切齿。
  “所有人都以为,我赵国经历长平之败以后,再也无力角逐天下,就连弱燕都敢出兵来犯!”
  “好在有上将军力挽狂澜,败燕军、杀燕相,围燕都,使我赵国声威大震。”
  “随后嘉儿合纵伐秦,大破秦军,更是趁机占据申岐之地。”
  赵王絮絮叨叨的讲述,述说着赵国这些年所获取的胜利。
  从鄗代之战讲到合纵伐秦之战,再讲到申岐之地大破秦军之战,最后更是讲到李牧破匈奴之战。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年赵国的每场对外战争,几乎都是大获全胜。
  如果没有长平之败,赵王凭借这些战争的胜利,绝对可以名垂青史,成为不逊色于赵武灵王的雄主。
  可惜。
  有了长平之败在前,后面这一系列的胜利,也只能稍微让赵国恢复些许元气而已。
  赵王有了长平的失策在前,后人也未必会将这些功劳算在其身上。
  廉颇等赵王讲完,这才垂下了脑袋,谦卑的说道:“我赵国以弱胜强,屡战屡胜,此多赖大王之英明神武耳。”
  赵王闻言,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只不过,他终究还是摇了摇头,说道:“这一系列的胜利,多亏了上将军、李牧还有嘉儿啊。”
  “没有你们,赵国恐怕都挡不住燕国的进攻!”
  赵王并不糊涂,很多事情看得非常明白。
  他歪着脑袋看向廉颇,忽然问道:“年余时间,申岐之地不仅接纳吸收了数万户匈奴人,更是吸引到了无数商人前往入驻。”
  “如今的申岐之地,甚至比邯郸四周还要富庶,嘉儿之能力,远远超过寡人所料啊。”
  “嘉儿文武双全,数场大战得以获胜,嘉儿都居功甚伟。”
  “你说,寡人若直接将王位隔代传给嘉儿,能否让赵国迅速走向强盛,最终可以真正与秦国争锋?”
  赵王突如其来的问话,让廉颇有些手足无措。
  平心而论,廉颇自然希望赵王将王位直接传给赵嘉。
  可惜。
  廉颇小心翼翼打量着赵王脸色,居然看不出对方所说之言,究竟是发自真心,还是想要试探自己。
  随着赵王的病危,王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从眼下局势看来,赵偃占据了绝对优势。
  故此,廉颇此时也要小心翼翼
  稍有不慎,哪怕位高权重的廉颇,都有可能会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