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8054/ 为您提供笑傲异时空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老师,我想先学史,再学经、子、集等书,行不行?”尚丰向老师欧阳天行礼后问道。
“历史是什么,是指史书吗?”欧阳天反问道。
尚丰这才想起,“历史”一词,中国历史上最早也要在明代才正式出现,看来自己所知的很多古代知识与实际都是有所不同的。“是的,我今天想先学史,学完后再读其他的著作,行吗?”
“当然可以啊,都要学就不要分先后了,那个兴趣大些就先学它,先易后难,循序而进,易以保持长久兴趣。”欧阳天虽然只教过这个学生两天,但对他的秉性却有深刻的认识,所以这次再次被聘为他的老师,实在是心有余悸,顺道他的本意以求自保。老师做到这个份上,也实在是很委曲求全了。
师生二人拟定教学的内容和次序后,欧阳天开始了二次被聘后的首课:“自混沌盘古氏开天辟地至今,历经三皇开启华夏文明、五帝治世、夏、商、周、秦、十六国到我大业,有书可考的史凡三千余年……”
“老师,怎么没有汉、三国和晋朝您没说呢,我记得秦帝国后就是汉四百年再三国六十余年,晋朝也有一百六十余春秋的!”
“公子大谬矣,周之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中国经几百年大乱后终走向大治,顺应了天下民心,佑我中国之民又得享六百载太平。只是秦末主秦咎帝荒淫无道,凶横残暴,这才导致传承了六百载的秦国走向败亡。现如今这战乱不止的十六国,已使中国之民饱受战祸二百余年,至今还未看到走向一统和大治的希望。其间更没有你所谓的汉、三国和晋朝。不知你是从哪看到的这个历史年代表,是大谬特谬的,望即时改正。”欧阳天说到专业的东西,立刻变得激动和坚定起来。
尚丰听到欧阳天的反驳,惊骇得许久没有合上嘴巴。原本他从尚家的建筑结构和家人的日常用品推测,当今之世不是南北朝,就是隋朝。怎么也料不到竟然没有汉朝,更没有三国与晋朝。“难道后世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和后人编的二十四史等史书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差错?”尚锋心里想。当然他不可以说自己是从后世灵魂穿越而来,在皇权盛古代出现如此荒诞不经事,作为此事的主角,传出去估计以后会没有立锥之地。作为具有现代哲学思维的尚丰明白,正确的历史观,关于到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所以欧阳开讲的历史与他之前所学的中国历史之间的差异必须要尽快弄清楚。
第一天的学习在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的良好氛围中结束了,用过晚膳后,尚老爷把把欧阳天请到书房叙话。宾主坐定后尚乾元问起今天尚丰的表现。
“令郎向学的态度与之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变得非常主动好学,遇不明之处也能及时问难,而且他非常之聪慧,常常能举一反三,提出的问题深刻有真知灼见。如果不是考虑到尚公子未达韶年之龄,我几乎要认为他是太学的生员。就是有一样,他的史学年代知识谬误非常。秦国享有国运六百余载,令郎却说秦统一天下后施行暴政,十有五载即亡,秦以降还有汉、三国和晋朝,这不是凭空杜撰吗?不知令郎何以有此怪诞想法,与我辩诘倒无防,若传至当朝者耳中难免惹出无妄之灾。还望老爷在方便时能与令郎言明,切之,切之!”欧阳天见尚乾元问起尚丰今日表现,非常诚恳地回复道。
“先生对小儿过誉了,想他黄口小儿,实难当其誉。如你所述,我亦对小儿抱此怪诞有违史学常识的想法感到惊惧,谢谢先生对他的爱护。我定尽快找他问清事情来龙去脉,并告诫他再不得妄论。”尚乾元道。
两人对尚丰以后的学业问题谈了各自的想法,后宾主尽欢而散。第二天尚乾元找尚丰责问他何以有此怪诞想法,并告诉他此想法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告诫他往后不可再在人前提起,以免给尚丰本人和家人带来不测之祸。尚锋找了个借口,说自己以前没有认真读过史,所说都是梦中得来的,并趁机向父亲提出要到家中藏书室看书的请求。见儿子如此好学,尚乾元当然满口答应。从始尚丰重温了前世的童年生活,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为这一世的理想踏出的初始一步。两世为人的尚锋,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要想在这陌生世界混出名堂,理解和接受它是第一步,而理解和接受的基础是了解,而读书是最快的方法!
无事时易逝,寒暑易节,周而复始,尚丰冬天来到这个世界后,一晃过了两年,现在已是八周岁了。这两年来,他除了刚欧阳天学经、史、子、集等书外,还自己在他们家的书房里自学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和地理等自然科学,思想方面的书籍读了佛教、道教玄学。这些知识,尚锋有的以前是学过的,比如医学、数学和历史,但学的都是现代人编写的,对古代的却并不甚了解;有的是知道,但没有学过的,如经、字、集、农学、天文,这些都是新知识。尚乾元曾做过中书舍人,本身学识渊博,对藏书的选择上比较精当,所藏之书都是成材所需同时又有收藏价值的书。
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尚丰对当世各科知识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些知识中的自然科学知识,相对与他前世所在的二十一世纪知识爆炸时代的自然科学知识来说,是非常简单和基础的,但却是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相适应的。他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习它们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不会使他与社会脱轨,才能融入这个陌生的世界。那些思想上的智慧,对他提升自己的哲学观念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他前世的中医学,很多知识古代的优秀的有益经验实践都是缺失了的,现在通过学习,正好弥补了以前所学的不足。其中佛教和道教玄学知识,他以前更是只知其名,却未知其实,现在也有了总体的认识。总之,通过两年闭门苦读的尚丰,已是完全能适应这个世界了。如果此时的他能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二十一世纪,绝对算得上专家级的国学大师了。不过他也有困惑,《水经注》里有关方位的注述,与尚锋前世所知的不同,甚至是相反的。难道不但历史与他前世所在世界不同,而且地理方位也不同?通过学习,他现在明白,这个世界的历史确实与他原来所在的世界不尽相同。这个世界的秦朝,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返回途中病死沙丘后,赵高和胡亥矫诏假传圣旨,命令驻守北方长城的太子扶苏自刎。与扶苏一起把守边关的大将蒙恬看出破绽,让扶苏假死,然后找了一个与扶苏长得很像的死囚,让他自刎后骗过了来使。来使回去后,蒙恬让扶苏迅速南返,自己率五千人心腹敢死队随后潜回咸阳。其时赵高和李斯等看到传诏使者带回的扶苏的尸首,开心地让胡亥登上了皇位。扶苏和蒙恬把那假诏书给朝中众大臣看,朝中大臣本来就不满赵高把持朝政,对生性残暴的胡亥也深感恐惧,都支太子持扶苏登基继承皇位。扶苏在蒙恬和众位大臣的帮助下顺利夺回了皇位,把胡亥流放到边疆,处死了赵高和李斯等一帮参与过胡亥篡改诏书的人。扶苏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新政,让久经战祸蹂躏渴望和平的天下之民休养生息,同时废除了秦始皇的暴政,免除了全国三年徭役和赋税,使天下人安居乐业过上了好生活。扶苏的新政为秦六百年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水经注》把东海称作西海,把昆仑山称为东昆仑,把中国的河流称为自东向西流。东西方位与原来的地球正好相反。历史弄清楚了,下一步要弄清地理方位。
尚丰前世就有神童的美誉,超强的记忆力是他的强项,而且他的灵魂似乎在穿越途中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加持,来到这个世界后,除具有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年,他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视觉等感觉都得到了加强。除记忆力是读书时发现的外,其余都是他在练《易经功》时发现的。《易经功》内功分四个层次,分别是筑基、化气、化神、还虚。筑基是基础,是强化筋脉,以便承气;化气就是练成有实感的气机;化神就是气与神合,让气能随心所欲地收放,用时不再用意念引导,神到、劲到、气到;还虚是身体已无经脉之分,身体已与自然融为一体,身即自然,自然即身,易经国的最高境界,也是大成境界,此时内气已与充斥大自然的元气即“道”融为一体,身体就是大自然,体内之气已如汪洋之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时已是无敌于天下了。因为尚锋的灵魂经过神秘力量的改造,变得异常强大,与原来尚丰的身体合而为一后,身体在洗髓功的启动下,神已虚化到每一个细胞,并与它们相融合,所以《易经功》内功修炼起来事半功倍,两年来已到化神巅峰、还虚初段。
这两年来都高兴的莫过于尚乾元了,他想不到原来让他失望透顶的儿子竟是一个天才,两年时间不但学完欧阳天教的所有知识,而且家中书房内的书也被他全部看完。前天欧阳天在家用过晚膳后,闲谈时身他提出要辞去塾师之位。尚乾元忙问其故,他心中实怕儿子又旧态复萌,让这位饱儒难堪了。欧阳天却告诉他,自己这次辞去塾师之位,与两年前那次不同。那次是满腹经纶无从传授,这次却是才尽不堪为人师。
尚乾元听到欧阳天这次辞职的原因,不禁笑了:“小儿黄口小儿,何德何能,让你这学富五车的博士感到无物可授?先生去位也要选择合适的理由才行。”
欧阳天说其实他一个月前就感到自己无物可授了,但又怕尚丰学得快记不牢,这一个月就把学过的东西随意抽出一两篇来考校他,谁知尚丰竟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还有精僻独到的见解,有许多见解都是他闻所未闻的,让他耳目一新,却又合情合理。初时他还以为自己抽出的文章奏巧就是尚丰精研过的,所以他又再随意抽了几篇,结果还是一样。他不死心,用一个月时间把他所教的所有文章全部拿来考校尚丰,今天全部完毕,尚丰竟全部一字不落地复述了出来,又都有精僻独到的见解。这不是一般所谓神童所能具有的表现,他年少游学时曾听闻,这世上每隔八百年就会有一个神的使者降世。应验在具体人身上时,那人都会有非常大的反差,他们后来的表现都不是俗世之所谓神童所能比拟的。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不世奇功,改变了这世俗的历史的走向。八百年前的秦王嬴政是这类人,一千六百年前的姜尚也是这类人。嬴政曾在赵作质子,当时赵国完全看不出他有何特殊之处,他回国当上太子后,就像变了一个人,直到成为千古一帝,建立了前无古人的功勋。姜尚,未遇武王时,就是一个九流三教中人,做什么事都不成功,渭水遇武王后,为武王出谋划策,帮武王打败了强大的商王,开创了周家八百年基业。尚丰两年前摔了一跤,几乎命丧黄泉,听尚丰当时的侍者张芒种后来所说,当天尚丰从百米高滚落悬崖,五脏六腑皆已移位,关神医已诊断为必死之伤。让人不解的是尚丰竟不治而愈了,且摔伤前后的表现也是极端反差。现在离羸政出生八百又八年,尚丰刚好八岁,两者之差刚好八百年。我昨晚给尚丰算了一卦,卦象竟是六十四卦中最难得的乾卦,因此我推测他就是嬴政后的下一个神的使者。我已不配做他的老师了,请你另请高明吧。
尚乾元听他的言词心情可谓大起大落,这时听完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心里既高兴又担心,怕自己过不惑之年所得儿子因此事遭了灾祸。那样的话,自己宁愿他一生无灾无妄快乐无为地度过,也不愿他是神的使者而横遭意外而亡。然后又觉得此事过于荒诞不经,感到绝无可能。但自己儿子,内心还是希望他能优秀的,所以送走欧阳天后,回来与夫人说起他刚才的话,并说明天开始要考校儿子在书房自学的成果。
此后一个月,尚家上下都围绕着尚丰这个原来的顽劣公子在转。一个月结束,尚乾元对尚丰的考校也正式结束。结果与欧阳天告诉他的一样,尚丰一字不差的把他拿来考校的文章全部背了出来,还解释得精僻透彻。尚乾元夫妻都被这个结果震得目瞪口呆,目光中竟有了对神的虔诚,心中既高兴又惶恐,不知神选中自己家送使者是祸还是福!
尽管尚乾元夫妇和欧阳天守口如瓶,只字未露,但尚家顽劣公司是天才的消息却不胫而走,成了村里人尽皆知的秘密!
“历史是什么,是指史书吗?”欧阳天反问道。
尚丰这才想起,“历史”一词,中国历史上最早也要在明代才正式出现,看来自己所知的很多古代知识与实际都是有所不同的。“是的,我今天想先学史,学完后再读其他的著作,行吗?”
“当然可以啊,都要学就不要分先后了,那个兴趣大些就先学它,先易后难,循序而进,易以保持长久兴趣。”欧阳天虽然只教过这个学生两天,但对他的秉性却有深刻的认识,所以这次再次被聘为他的老师,实在是心有余悸,顺道他的本意以求自保。老师做到这个份上,也实在是很委曲求全了。
师生二人拟定教学的内容和次序后,欧阳天开始了二次被聘后的首课:“自混沌盘古氏开天辟地至今,历经三皇开启华夏文明、五帝治世、夏、商、周、秦、十六国到我大业,有书可考的史凡三千余年……”
“老师,怎么没有汉、三国和晋朝您没说呢,我记得秦帝国后就是汉四百年再三国六十余年,晋朝也有一百六十余春秋的!”
“公子大谬矣,周之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中国经几百年大乱后终走向大治,顺应了天下民心,佑我中国之民又得享六百载太平。只是秦末主秦咎帝荒淫无道,凶横残暴,这才导致传承了六百载的秦国走向败亡。现如今这战乱不止的十六国,已使中国之民饱受战祸二百余年,至今还未看到走向一统和大治的希望。其间更没有你所谓的汉、三国和晋朝。不知你是从哪看到的这个历史年代表,是大谬特谬的,望即时改正。”欧阳天说到专业的东西,立刻变得激动和坚定起来。
尚丰听到欧阳天的反驳,惊骇得许久没有合上嘴巴。原本他从尚家的建筑结构和家人的日常用品推测,当今之世不是南北朝,就是隋朝。怎么也料不到竟然没有汉朝,更没有三国与晋朝。“难道后世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和后人编的二十四史等史书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差错?”尚锋心里想。当然他不可以说自己是从后世灵魂穿越而来,在皇权盛古代出现如此荒诞不经事,作为此事的主角,传出去估计以后会没有立锥之地。作为具有现代哲学思维的尚丰明白,正确的历史观,关于到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所以欧阳开讲的历史与他之前所学的中国历史之间的差异必须要尽快弄清楚。
第一天的学习在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的良好氛围中结束了,用过晚膳后,尚老爷把把欧阳天请到书房叙话。宾主坐定后尚乾元问起今天尚丰的表现。
“令郎向学的态度与之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变得非常主动好学,遇不明之处也能及时问难,而且他非常之聪慧,常常能举一反三,提出的问题深刻有真知灼见。如果不是考虑到尚公子未达韶年之龄,我几乎要认为他是太学的生员。就是有一样,他的史学年代知识谬误非常。秦国享有国运六百余载,令郎却说秦统一天下后施行暴政,十有五载即亡,秦以降还有汉、三国和晋朝,这不是凭空杜撰吗?不知令郎何以有此怪诞想法,与我辩诘倒无防,若传至当朝者耳中难免惹出无妄之灾。还望老爷在方便时能与令郎言明,切之,切之!”欧阳天见尚乾元问起尚丰今日表现,非常诚恳地回复道。
“先生对小儿过誉了,想他黄口小儿,实难当其誉。如你所述,我亦对小儿抱此怪诞有违史学常识的想法感到惊惧,谢谢先生对他的爱护。我定尽快找他问清事情来龙去脉,并告诫他再不得妄论。”尚乾元道。
两人对尚丰以后的学业问题谈了各自的想法,后宾主尽欢而散。第二天尚乾元找尚丰责问他何以有此怪诞想法,并告诉他此想法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告诫他往后不可再在人前提起,以免给尚丰本人和家人带来不测之祸。尚锋找了个借口,说自己以前没有认真读过史,所说都是梦中得来的,并趁机向父亲提出要到家中藏书室看书的请求。见儿子如此好学,尚乾元当然满口答应。从始尚丰重温了前世的童年生活,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为这一世的理想踏出的初始一步。两世为人的尚锋,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要想在这陌生世界混出名堂,理解和接受它是第一步,而理解和接受的基础是了解,而读书是最快的方法!
无事时易逝,寒暑易节,周而复始,尚丰冬天来到这个世界后,一晃过了两年,现在已是八周岁了。这两年来,他除了刚欧阳天学经、史、子、集等书外,还自己在他们家的书房里自学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和地理等自然科学,思想方面的书籍读了佛教、道教玄学。这些知识,尚锋有的以前是学过的,比如医学、数学和历史,但学的都是现代人编写的,对古代的却并不甚了解;有的是知道,但没有学过的,如经、字、集、农学、天文,这些都是新知识。尚乾元曾做过中书舍人,本身学识渊博,对藏书的选择上比较精当,所藏之书都是成材所需同时又有收藏价值的书。
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尚丰对当世各科知识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些知识中的自然科学知识,相对与他前世所在的二十一世纪知识爆炸时代的自然科学知识来说,是非常简单和基础的,但却是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相适应的。他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习它们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不会使他与社会脱轨,才能融入这个陌生的世界。那些思想上的智慧,对他提升自己的哲学观念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他前世的中医学,很多知识古代的优秀的有益经验实践都是缺失了的,现在通过学习,正好弥补了以前所学的不足。其中佛教和道教玄学知识,他以前更是只知其名,却未知其实,现在也有了总体的认识。总之,通过两年闭门苦读的尚丰,已是完全能适应这个世界了。如果此时的他能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二十一世纪,绝对算得上专家级的国学大师了。不过他也有困惑,《水经注》里有关方位的注述,与尚锋前世所知的不同,甚至是相反的。难道不但历史与他前世所在世界不同,而且地理方位也不同?通过学习,他现在明白,这个世界的历史确实与他原来所在的世界不尽相同。这个世界的秦朝,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返回途中病死沙丘后,赵高和胡亥矫诏假传圣旨,命令驻守北方长城的太子扶苏自刎。与扶苏一起把守边关的大将蒙恬看出破绽,让扶苏假死,然后找了一个与扶苏长得很像的死囚,让他自刎后骗过了来使。来使回去后,蒙恬让扶苏迅速南返,自己率五千人心腹敢死队随后潜回咸阳。其时赵高和李斯等看到传诏使者带回的扶苏的尸首,开心地让胡亥登上了皇位。扶苏和蒙恬把那假诏书给朝中众大臣看,朝中大臣本来就不满赵高把持朝政,对生性残暴的胡亥也深感恐惧,都支太子持扶苏登基继承皇位。扶苏在蒙恬和众位大臣的帮助下顺利夺回了皇位,把胡亥流放到边疆,处死了赵高和李斯等一帮参与过胡亥篡改诏书的人。扶苏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新政,让久经战祸蹂躏渴望和平的天下之民休养生息,同时废除了秦始皇的暴政,免除了全国三年徭役和赋税,使天下人安居乐业过上了好生活。扶苏的新政为秦六百年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水经注》把东海称作西海,把昆仑山称为东昆仑,把中国的河流称为自东向西流。东西方位与原来的地球正好相反。历史弄清楚了,下一步要弄清地理方位。
尚丰前世就有神童的美誉,超强的记忆力是他的强项,而且他的灵魂似乎在穿越途中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加持,来到这个世界后,除具有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年,他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视觉等感觉都得到了加强。除记忆力是读书时发现的外,其余都是他在练《易经功》时发现的。《易经功》内功分四个层次,分别是筑基、化气、化神、还虚。筑基是基础,是强化筋脉,以便承气;化气就是练成有实感的气机;化神就是气与神合,让气能随心所欲地收放,用时不再用意念引导,神到、劲到、气到;还虚是身体已无经脉之分,身体已与自然融为一体,身即自然,自然即身,易经国的最高境界,也是大成境界,此时内气已与充斥大自然的元气即“道”融为一体,身体就是大自然,体内之气已如汪洋之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时已是无敌于天下了。因为尚锋的灵魂经过神秘力量的改造,变得异常强大,与原来尚丰的身体合而为一后,身体在洗髓功的启动下,神已虚化到每一个细胞,并与它们相融合,所以《易经功》内功修炼起来事半功倍,两年来已到化神巅峰、还虚初段。
这两年来都高兴的莫过于尚乾元了,他想不到原来让他失望透顶的儿子竟是一个天才,两年时间不但学完欧阳天教的所有知识,而且家中书房内的书也被他全部看完。前天欧阳天在家用过晚膳后,闲谈时身他提出要辞去塾师之位。尚乾元忙问其故,他心中实怕儿子又旧态复萌,让这位饱儒难堪了。欧阳天却告诉他,自己这次辞去塾师之位,与两年前那次不同。那次是满腹经纶无从传授,这次却是才尽不堪为人师。
尚乾元听到欧阳天这次辞职的原因,不禁笑了:“小儿黄口小儿,何德何能,让你这学富五车的博士感到无物可授?先生去位也要选择合适的理由才行。”
欧阳天说其实他一个月前就感到自己无物可授了,但又怕尚丰学得快记不牢,这一个月就把学过的东西随意抽出一两篇来考校他,谁知尚丰竟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还有精僻独到的见解,有许多见解都是他闻所未闻的,让他耳目一新,却又合情合理。初时他还以为自己抽出的文章奏巧就是尚丰精研过的,所以他又再随意抽了几篇,结果还是一样。他不死心,用一个月时间把他所教的所有文章全部拿来考校尚丰,今天全部完毕,尚丰竟全部一字不落地复述了出来,又都有精僻独到的见解。这不是一般所谓神童所能具有的表现,他年少游学时曾听闻,这世上每隔八百年就会有一个神的使者降世。应验在具体人身上时,那人都会有非常大的反差,他们后来的表现都不是俗世之所谓神童所能比拟的。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不世奇功,改变了这世俗的历史的走向。八百年前的秦王嬴政是这类人,一千六百年前的姜尚也是这类人。嬴政曾在赵作质子,当时赵国完全看不出他有何特殊之处,他回国当上太子后,就像变了一个人,直到成为千古一帝,建立了前无古人的功勋。姜尚,未遇武王时,就是一个九流三教中人,做什么事都不成功,渭水遇武王后,为武王出谋划策,帮武王打败了强大的商王,开创了周家八百年基业。尚丰两年前摔了一跤,几乎命丧黄泉,听尚丰当时的侍者张芒种后来所说,当天尚丰从百米高滚落悬崖,五脏六腑皆已移位,关神医已诊断为必死之伤。让人不解的是尚丰竟不治而愈了,且摔伤前后的表现也是极端反差。现在离羸政出生八百又八年,尚丰刚好八岁,两者之差刚好八百年。我昨晚给尚丰算了一卦,卦象竟是六十四卦中最难得的乾卦,因此我推测他就是嬴政后的下一个神的使者。我已不配做他的老师了,请你另请高明吧。
尚乾元听他的言词心情可谓大起大落,这时听完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心里既高兴又担心,怕自己过不惑之年所得儿子因此事遭了灾祸。那样的话,自己宁愿他一生无灾无妄快乐无为地度过,也不愿他是神的使者而横遭意外而亡。然后又觉得此事过于荒诞不经,感到绝无可能。但自己儿子,内心还是希望他能优秀的,所以送走欧阳天后,回来与夫人说起他刚才的话,并说明天开始要考校儿子在书房自学的成果。
此后一个月,尚家上下都围绕着尚丰这个原来的顽劣公子在转。一个月结束,尚乾元对尚丰的考校也正式结束。结果与欧阳天告诉他的一样,尚丰一字不差的把他拿来考校的文章全部背了出来,还解释得精僻透彻。尚乾元夫妻都被这个结果震得目瞪口呆,目光中竟有了对神的虔诚,心中既高兴又惶恐,不知神选中自己家送使者是祸还是福!
尽管尚乾元夫妇和欧阳天守口如瓶,只字未露,但尚家顽劣公司是天才的消息却不胫而走,成了村里人尽皆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