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神龙政变


小说: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作者:沈三问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4542/ 为您提供大唐公主的小驸马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两位武姓王爷留下了各自十个人。
  这已经是武则天额外开恩,没人能够保证这份恩典的时效如何,说不定下令没多久武则天就后悔。
  他们赶紧挑选出最有用的人。
  六部中以吏部最能培养新的实力,以户部最能了解天下大势,以兵部最能发财。
  礼部最无用,但是真正在排场上能够取得压倒优势,向整个洛阳城宣告他们是不能惹的人,从而树立武家的威信为皇帝办好事,非礼部莫属。
  两人在这些四部各自留下几人。
  这些事情了了之后,沈三问流露出开始动刑部的念头。
  还没开始,早朝上又来了一大波反对意见。
  刑不可荒,人员不可减少,流程不可变动,呼声特别高。
  公主府的门槛都被踏破了,各种老臣前来阻拦。
  沈三问并不在乎,他全部接见了。
  他要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辩驳,让这些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刑罚的作用。
  第一个来的不出意外是狄仁杰,一个常年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大爷。
  不过谁也没办法阻止沈三问继续的变革,能动的部门,他都要改造一边,让这些新生代朝廷官吏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周官。
  不再是吃米的蛀虫,也不再是单纯给权贵服务,而是真正的为民服务,让每一个百姓更加平等自由,不受限于各种朝廷制定的规则,生活起来更加轻松。
  无论是民事纠纷,还是与朝廷的一些往来,纳税,还是其他,流程清晰化,程序简便化。
  狄仁杰来的时候怒气冲冲,走的时候心满意足。
  沈三问将这些理想和盘托出的时候,狄仁杰仿佛又看到了第一次遇到时的那个少年,满腹经纶,进退有度。
  只是没有了当初的怯弱和疑虑,真正的将这些大事放在心上,打算去对抗各方势力,真正做好这件事。
  沈三问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民为国本,官本位是行不通的,官吏的特权是影响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源,要从思想教育上和行为模式上,改变一直以来父母官的传统。官员是百姓的公仆,而不是百姓的父母,是为百姓服务的,而不是掌控百姓生死财富。
  这些观念都与狄仁杰长期以来的想法不谋而合。
  沈三问既然是以这个为出发点,提出的种种改变也是为了让官员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狄仁杰还是能说什么?
  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狄仁杰走了,带走了更大一批的原本心存非议人员,甚至写了一篇奏折,劝武则天答应驸马这次的变革。
  这份奏折写完的当晚,狄仁杰带着微笑与世长辞。
  他多年坚持的事业终于找到接班人,教导皇孙也已经开始成气候,这位老人再也无牵无挂。
  狄府挂起了白绫,无数洛阳百姓聚在府门外,依次给狄仁杰上香拜别。
  狄家的孝子贤孙一一回应。
  沈三问听到这个噩耗大大吃了一惊,昨日见着还是好好的,没想到今日居然就天人永隔了。
  沈三问携公主二人前往令堂拜谒,狄仁杰长子狄光嗣亲自相迎,并且奉上手书一封。
  三人进入内堂详谈,沈三问方知狄仁杰的死因。
  他久病缠身,一直被病痛折磨,不过是放心不下天下百姓,对如今的时局尚未看透,可是昨日见过沈三问,他突然明白未来的江山绝对会更好,回家交代完后世,第二日就再也没起来。
  沈三问在狄仁杰灵位面前上香,发誓必将继承狄老的遗志,让大周百姓过的更好。
  武则天收到狄仁杰奏章不久,就收到了狄仁杰噩耗。
  故友辞世,好不悲切。
  只是这一次武则天没有说什么朝堂空了的话,只是坚定了道了一句。
  “狄爱卿一路走好,等沈三问主持的这场改革风雨吹遍大周之后,以后国家必然会更强大,朝堂忠耿之臣也一定会更多。”
  等到狄仁杰要入葬的时候,正是一个雨天,洛阳百姓纷纷冒雨送行。
  沈三问看着一路的行人和抬棺的人群,与老大人挥手作别。
  一路走好。
  刑部改革尚未制定完成,这时候又传来一个坏消息。
  武则天改元神龙。
  沈三问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手中的笔掉落地上,难掩惊愕。
  崔玄在一旁也觉得惊奇,“陛下不过是改个年号,何至于此?”
  沈三问一句没回,赶紧回到府中。
  神龙政变,乃是由狄仁杰举荐的张柬之等五臣发起,逼迫重病对朝政缺乏控制力的武则天登基。
  现在武则天提前五年改元,政变会不会如历史一样发生。
  回道府中,沈三问叫来张扬蛮儿,四人开始商议如何解决此事。
  沈三问说,“兵祸可能要起,不如调兵来京,以免发生变故。”
  张扬回道,“可是如今没有对面的把柄,若是调兵被诬陷为谋反,很难脱罪。”
  公主当机立断,“立刻调兵进京,以免母皇有恙,本宫身居东宫,调兵勤王何错之有。”
  张扬于是将心腹五百人分批调入京中,藏于府内。
  同时,沈三问联系放出去的暗哨,询问是否有异动。
  商议好后,几人进宫面圣。
  武则天面容略显疲惫病态,对其他事情只字未提,只是询问沈三问改革进度。
  沈三问惶恐,“陛下,今年是多事之秋,还请多多留意身边之事,以防生变。”
  武则天对此不可置否,她早已得知几人调兵之事,对于他们进宫的举动倒是颇觉有趣。
  公主则是提出,此次进宫便不再离开,随王伴驾。
  武则天准许。
  沈三问出宫后,开始收集张柬之等人的信息。
  庐陵王无意争夺储君之位,至少是无意通过武力逼迫武则天退位,因而已被五人软禁。
  这时,宫中传来武则天病重的消息,庐陵王李显,殷王武旦被宣召入宫。
  太平公主早上已经侍奉再侧。
  李显想要进宫,张柬之等人苦劝他等到晚上,实际已经准备了七百死士打算今晚逼宫。
  夜幕降临,皇宫护卫换班,张柬之府邸七百人蜂拥而出,张扬早已派出的在一旁等候两日的斥候着人回府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