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利刃


小说: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作者:沈三问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4542/ 为您提供大唐公主的小驸马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来俊臣这几个月的经历真是丰富啊。
  先是为了吃饭,去偷窃,结果偷到一个官家的身上。
  被打的半死。
  康顺抱着他哭了好久,最后来沈家找了大夫,才治好。
  治好他又去蹦跶了。
  他去衙门诬陷揍他的人。
  结果遇到一个正直的官,仔仔细细查证了他密信的内容,考虑到他仅仅因为偷窃便被打成重伤,这官并没有为难他。
  可是却被之前的官家知道了。
  于是又躺了两个月。
  如果没有康顺这个义子,他应该已经见到阎罗王了。
  来俊臣也特别欣慰,有这么一个天赐的儿子,不离不弃,所以康顺现在已经改名叫来天赐……
  来俊臣这次新的告密的信,几经辗转,来到了武则天手上。
  嗯,告的人不是那个揍他的人了,就是那个不忍心追究他的正直官。
  虽然有不实之处,但是武则天看到信,就知道此人诬陷人的能力不一般。
  武则天当即招他进谏。
  一个平民,第一次见到了大唐最尊贵的人。
  来俊臣激动极了。
  武则天只问了他一个问题,“科举取士,却没有足够的官位,应该怎么办”
  来俊臣心领神会,“这个很简单,有许多人对太后、对陛下不恭敬,这样不忠的人是不能够做官的,只要把这些人揪出来,便有足够的位置了。”
  武则天:“居然有许多人诽谤朝廷吗?”
  来俊臣:“有许多人只是藏得深,奴才有信心能够查出来,希望太后能给一个机会,让奴才为您办事。”
  武则天想想,他的告密信,可以把一个清官说成一个贪官,白的说成黑的,而且证据还十分充足。
  用的好,这就是一把利刃。
  “破格提升尔为御史,负责严查科举诽谤之事,由京兆尹、御史台协助尔办案。”
  来俊臣领旨谢恩。
  沈三问进宫,看到来俊臣迎面走来。
  来俊臣口里正念叨着一句话,“金鳞岂是池中物”。
  沈三问未做逗留,面圣要紧。
  这次来,除了请示打油诗的事,还得商量一下第三轮的出题。
  武则天听完他的话,给出了态度,“此事自然是要严查,这天下可不是谁都能议论的。已经交代人去查了,驸马不用忧心。至于试题,得召几位卿家一同商定。”
  沈三问:“臣以为此次的试题可以大气一些,让考生自由发挥。”
  “如何自由发挥?”
  沈三问:“朝廷可以不出题,让考生自行阐述社会问题及解决之道,或许会有一些心思通透的考生。”
  武后轻笑一声表达了他的不屑,“不过是读些书的学子而已,哪里能真正理解治国之道。不过如此出题,当真是大气,还有纳谏之意,可行。”
  沈三问又奏,“此次约有万份试卷,臣将对试卷进行分类归纳,将所以问题抄录下来,希望太后能对重要的问题和试卷一一过目。”
  武后颔首,“驸马有心了,如此甚好。”
  议事完毕,沈三问告退。
  本来还有万余人,不过沈三问相信来俊臣的办案能力,等他查完,能有万份试卷已经不错了。
  来俊臣的办案之道便是,小案变大案,无案变有案,有些心疼这些考生了。
  这个时代能读得起书的,肯定是地主阶级家的傻儿子。
  有长远的家族历史,加上代代相传的口碑,地区影响力也大,这就是世族了。
  还有一些小户,有固定的家族运营模式,资产也有一些,便是寒门了。
  再有就是立过战功的贵族。
  以及前朝的贵族。
  这次科举汇聚了世族中不能受重用的世族庶子和寒门子弟。
  读书人,少不了对政事发表些意见。
  还是年轻人。
  就更加容易冲动了。
  大世族内部,对朝政伶得清楚,对子弟的要求也严格,这些自然是会吩咐清楚的。
  所以他们没有参与议论武后。
  寒门,由于眼光的局限性和底气不足,更是万万不敢议论朝政的。
  所以,明眼人都知道,严查到底应该办哪些人。
  来俊臣也是个聪明人。
  世家惹不起,寒门查了也没用。
  办案是为了什么?
  为了功劳啊。
  抓人越多,功劳是越大,但是也得分抓的是什么人。
  那些对武后统治没威胁的,抓了,也得不到武后的赏识。
  所以,来俊臣针对那些不大不小的官的子弟,大概也就是五品到七品。
  他现在是五品御史,也应付得来那些没有后台的人。
  只要抓一个议论过的考生,案子便好办了。
  因为这些人老实啊,还没有脑子啊。
  审问过程也很轻松。
  “性命?籍贯?”
  “赵客,山西人士。”
  “你曾经说,吕后把持朝政,所以汉朝衰落。太后如今不还政,是取祸之道?”
  “在下不过是议论考题时事可能性,绝无不敬之意。”
  “说了,还是没有说。”
  “说了。”这是没办法狡辩的,许多人听着。
  “你父亲官居六品,在山西任职?”
  “这与父亲大人无干。”
  “来人,掌嘴。”
  竹板打在脸上生疼,啪啪啪。
  “山西任职,是与不是?”
  赵客哭了,“是”。
  “你父亲大人是否也说过这些话?”
  “父亲大人以为太后执政有利于江山。”
  “可有证据?”
  “……”,赵客无言以对。
  “你父亲是否参与请求还政之事,递过奏章?”
  “有。”
  “交代与你一起议论的有哪些人,家世如何,交代完整,本官就放你一条生路,否则,你就走不出这个牢房了。想想你的父母,他们还在等你回去。你要做个孝顺孩子吗?”
  来俊臣知道如何蛊惑这些稚嫩的读书人,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的人,还有什么资格谈礼义廉耻。
  这一抓就是一窝。
  不要太简单。
  自诩为君子,就别背后议论人,读书读傻了。
  来俊臣对这群考生嗤之以鼻。
  这次,那些处于权力之外,又极为富贵的家族,算是受到了彻底的清洗。
  教育,真的是重中之重。
  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若是没有能担大任的后辈,无论曾经怎样辉煌过,如何权倾朝野,如何富可敌国,都会沦为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