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甘罗的消息


小说:大秦将魂歌   作者:望望雪炳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2850/ 为您提供大秦将魂歌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秦楚前线,两军对峙,转眼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眼下正是五月,天气变得更加暖和,无论是秦人,还是楚人,调动起来,都方便了许多。
  这日,蒙恬刚刚就过朝食,回到军帐,见荆苏早已在此等候。
  “将军,甘罗那边有消息传回来了?”荆苏的面上带着喜色,“甘罗到越地大半年,终于说动乌伤的吴鄞发兵攻打楚国江东之地。”
  “乌伤的吴鄞?”蒙恬脑海里回忆着,似乎没有这个人的印象。
  “他那里有多少人马?”
  “满打满算,不超过三万人。”荆苏沉吟着回答道。
  “三万人,对付空虚的江东,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蒙恬盯着面前的沙盘,目光落在楚国的江东之地。
  楚军主将项燕的大本营,就是在江东。如果江东告急,楚军中的江东子弟,心里必定会产生慌乱。
  “甘罗还有什么消息传来?”
  蒙恬回过神来,暗中点头,对甘罗的工作表示赞赏。前往说动与秦国没有任何联系的越国后裔,得需要有勇有谋之人才行。
  “甘罗说,恳请将军向楚军发动进攻,让楚军再向国内抽调兵力。”
  “这样的话,我军也是时候向楚军发起攻击了。”
  蒙恬摸着下巴,面露思索之色。
  北方传来消息,王贲率军到了蓟城,等天气暖和后,就会率军直入辽东之地,灭亡残燕。
  辽东的燕王喜,空守着偌大的辽东半岛,没有多少人口,不能转化为战争潜力。
  王贲此行,最多不过五万兵马,就能彻底击败燕王喜。
  攻占三晋,夺取燕南的秦国,调取占领地的人力物资,大大缓解了秦国本土的压力。
  王贲所部的粮食,主要有燕赵供应,消耗不了多少。
  等北方事了,秦国君臣的目光,势必会重点关注南方的战事。
  也许,嬴政对残燕,心里不屑一顾,内心忌惮的,还是南边的楚国。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的就是国土广大的楚国。
  “传令下去,明日辰时,出营攻打新阳。”
  蒙恬抬起头来,俯视着沙盘上的新阳城,手里拿起一面小旗,插在了城头。
  次日,卯时刚过,秦军各处营地,准时响起起床的哨声。
  “卯时初刻,穿戴完毕,出早操,然后就朝食。”
  营中的伍长、什长,立即翻身起来,提点着麾下的士卒。
  蒙恬的军营,不会动不动就斩首。训练迟到的士伍,以屯为单位,施行连坐,得多绕着校场跑二十圈。
  这还不算,军中的厕所,训练后的校场,随时等候着犯错的士卒前去清理。
  当着同袍的面,收拾那些黄白之物,对这些杀人见血的士卒而言,当真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剑,这力量是戟······”
  “一!二!三!四!”
  中军营帐外,蒙恬打着拳,听着校场传来的吼唱声,分外舒服。
  前世的时候,呆在军中,习惯了每天早起,唱团结歌。说起来,这样的日子,还真是令人怀念。
  这也就是,为什么习惯了军旅生活的军人,离开了军队,反而不适应吧。
  卯时末刻,天空已经大量,东边的天空,太阳缓缓升上山头,放出耀眼的光芒。
  阳光洒在营内,瞬间驱走清晨的寒意。
  “就朝食了——”
  伴随着辎重营庖厨的吆喝声,整个秦军营地,顿时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饭香。
  “排队就朝食!”
  自有基层的带兵军官们,领着各自的队伍,到各自的就餐地点朝食。
  蒙恬带兵以来,麾下的士兵,吃得还算是不错的。
  士卒们以什伍为单位,十个一桌。每人面前一个陶碗,盛着热腾腾的稀饭。桌子中央的陶盆里,整整齐齐的排列着粟米饼,还有一大碟酱菜。
  别小看这碟酱菜。这个时候的烹饪水平,远没有后世那么高,贵族享用的肉食,腥味浓重,有时候实在难以下咽。
  有了这碟酱菜,稀饭加粟米饼,士卒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只有屯长级别的军官,才有固定的餐盘,享有自己专属的一碟酱菜。
  军队之中,等级待遇的存在有一定的必要。将领与士兵一视同仁,只能短期行之。等一切走上正轨,却不能刻意为之。
  “呼啦呼啦······”
  蒙恬左手端着木碗,右手拿着木筷,一边喝着稀饭,一边夹着酱菜,吃得飞快。
  前世的时候,习惯了快点吃饭,这个习惯到现在都还没改过来。
  坐在蒙恬对面的荆苏,看起来就淡定多了。他不用上战场,自然不用那么急。
  “将军,我们都用陶碗,你为何对木碗情有独钟?”
  荆苏夹了一片酱菜,放到嘴里,缓缓嚼着,目光不时落在蒙恬手里的木碗上。
  华夏人的眼里,只有北边的胡人,南边的蛮人,没有机会获取多少陶器,才会使用原始的木碗。
  蒙恬青睐木碗,显得多少有些另类。好在蒙恬身为一军主将,有自己的独立军帐,才没有显得那么显眼。
  “哈哈,其实我更喜欢自然的东西。”
  蒙恬吃饱后,放下碗筷,打了个哈哈。
  自然的器物,自然的人物,蒙恬确实更加喜欢,他并没有说谎。
  刻意雕琢的东西,只会引起他的反感。
  还有一个原因,蒙恬没有说出口。
  中原人烧制陶器,起源很早。半坡、河姆渡、良渚人都懂得烧制陶器,广泛使用陶制器物
  时间久了,使用陶器就成了文明的标志。
  只是这个时候的土壤检测技术,还没有发达到一定程度。
  蒙恬曾看过一个报告,古代使用的陶器,健康标准跟烧制的土壤有关。若是土壤里含有有害的微量元素,长期使用这样的陶器,对身体健康可是不大好。
  据说,古罗马人使用的陶器里,含有微量的铅,时间久了,古罗马人体质变差,生育能力更是直线下滑。
  蒙恬不敢保证这个时候的陶器,能达到后世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想来想去,还是自然的木碗,使用起来更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