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兮六


小说:大唐三帝传   作者:丹妮尔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681/ 为您提供大唐三帝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陛下!陛下便是不信这小侍之言,至少也得查证一二,方可行杖毙之责吧?
  如今这等只问三两句,便欲杖杀……
  岂非教天下人说陛下不明……”
  王皇后见得自己费心费心所制的局面竟要一朝为破,不由急了起来,竟脱口而出一句大不敬之语!
  虽则她机警,立时察觉自己此言大不妥,及时收口,却还是将那最不该说的两个字说出了口,给了李治机会:
  “皇后!
  你说什么!
  竟然因这一桩小事,便诽朕不明公断?!你好大的胆!”
  李治雷霆一喝,惊得王皇后全身瘫软,立时下跪,替自己分辨:
  “陛下恕罪,妾也只是希图陛下能够明断此间奸佞……”
  “明断此间奸佞……
  朕看此事之间最大的奸佞便是你!
  好端端的,你镇日里怀疑这个,怀疑那个……
  为什么不先怀疑怀疑自己?!
  你不要以为你平日里在后宫的所做所为,朕便一概不知……
  朕只不过是念着你是中宫皇后的情份,给你留些颜面罢了!”
  李治恨声喝道:
  “可你如今竟如此不知进退,一而再,再而三地无端与武昭仪为难……
  看看你自己,哪里还有半点身为中宫的恩严之态!
  这个皇后,若是你做不好,那便直与朕说,朕替你摘了凤冠便是!”
  扔下这句叫王皇后全身寒凉的话儿,李治便转身不再给媚娘劝解的机会,扶着她强行回了立政殿。
  ……
  是夜。
  万春殿里。
  王皇后呆呆坐在殿中,听着身边红绡的回话,半晌才轻轻道:
  “你说……
  你说此番授意李义府的……不是武媚娘,而是陛下自己?”
  “……是……之前娘娘办着此事时,红绡未能在娘娘身边,劝解一二,还请娘娘恕罪……”
  “怪你什么……”
  王皇后痴痴一笑,目光呆滞道:
  “怪你什么呢?
  本来就是我自己行事乱了方寸……
  自从这些时日以来,我每日里都盼望着陛下能够因着忠儿的缘故多来我后宫……
  结果……
  罢了……罢了……”
  她长叹一声,颓然而倒。
  同一时刻。
  长安。
  长孙府。
  长孙无忌听闻今日宫中所发生之事,不由轻轻皱了一皱眉,然后才道:
  “这般说来……
  授意李义府的,确是主上自己无疑了?”
  阿罗点了点头,轻道:
  “正是。似乎因着此事,武昭仪还与主上争执了许久。
  就才方将,咱们的人传这消息出来的时候,还说立政殿里,主上与武昭仪争得不可开交呢!”
  长孙无忌有些意外地看着阿罗:
  “为何?
  此举本是有利于她啊!”
  “有利是有利,但好像武昭仪极为不喜那李义府。
  听立政殿的人说,自从武昭仪复入宫以来,那李义府每逢年节都必送礼入内,只是武昭仪都必给他退出宫去。
  而且平日里提及此人之时,武昭仪也总以‘才不彰德’来形容他。
  还说若是他不能修身正己,只怕难堪大用什么的。”
  长孙无忌闻言,倒是颇为欣慰:
  “想不到这武媚娘竟然如此通事理……
  也好,也好。
  就只是不知道主上能不能理会得了这一层了。”
  李治可曾理会得?
  自然理会得。
  只是眼下媚娘正在气头上,他也不好劝阻,只能袖了手,傻傻地立在媚娘榻边,看着她半躺在榻上自己生气。
  好一会儿,他才上前柔声道:
  “好啦……
  别生气啦……
  我这……我这也不是为了你好么?
  毕竟孩儿还小,若是不好好胎占几次,谁知道会什么样儿?
  你身子又弱,又不能镇日里便把孙道长请进宫里来守着……
  你便是为了让我放一放心,也不该拦着我呀!”
  “治郎要胎占,媚娘怎么会拦?
  只是治郎,这前朝上以后但凡有什么紧要之事,还是少用那李义府罢!
  此人奸狡成性,才不彰德,实在不是明臣。”
  媚娘劝道。
  李治见她也不生气了,便放心坐下,伸手握了她手道:
  “我知道啦,知道啦!
  只是眼下,能够出面来说这件事的人,也只有他一个了。
  若是换了别人,只怕多少都会受些疑忌。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以后这样的小人,我自然会少亲近些的。”
  媚娘闻言,这才转怒为喜。
  同一时刻。
  千秋殿里。
  萧淑妃闻得今日宫中之事,自然是痛快畅笑了一番,之后又敛了神色,对近侍道:
  “虽说此番皇后受辱,本宫也算出了一口恶气。
  可到底也不能看着那武媚娘如此得意。
  她已然有了一个儿子,难不成还要再得一子来么?
  你过来……”
  萧淑妃唤了宫侍近前,细细嘱咐几句,然后又问:
  “可俱清楚了?”
  “娘娘安心,俱清楚了。这桩事,咱们自会办得妥妥当当。”
  ……
  永徽四年三月十六。
  唐高宗李治,因后宫立政殿昭仪武氏再怀龙嗣之故,着令赐今日为佛圣诞日,引朝中太常李淳风入宫胎占。
  未几,得坤象,证而为女。
  李治大喜,连呼几声妙。
  ……
  是夜。
  千秋殿中。
  地上一片狼藉,宫人们更是有多远,便躲得多远地。
  萧淑妃恨声道:
  “女儿……妙……女儿妙!
  女儿妙!
  同样都是女儿,难道本宫的女儿便不是妙么!?
  不妙么?!”
  咯咯啦啦,咣咣啷啷,千秋殿里,只传出阵阵碎裂之声。
  ……
  片刻之后。
  立政殿中。
  难得今日李治不来立政殿就寝,兼之前些日子与皇后一番乌龙争执,着实也是费了她些心神,媚娘便早早儿着人下了钥,自上榻上躺着。
  不多时,便见瑞安急匆匆奔入,先礼后道:
  “娘娘,千秋殿那边儿,又砸上了。”
  媚娘闻言,倒也不多理会,只道:
  “砸便砸了罢。早就知道会这样的么!”
  瑞安看了看媚娘,突然笑了起来:
  “娘娘这些年,当真是与当年大不同了。”
  媚娘睁开眼,看着瑞安。
  “什么不同?”
  她问。
  瑞安笑道:
  “想当年的娘娘,在听闻这等事后,头一件便是要先想一想,对方可会有什么动作,又会如何对咱们不利,然后布军行阵,以备后患的。
  饶是如此,当年娘娘也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的罪。
  可如今再遇上这般事态,娘娘一概也是不慌不理,只淡然处之,反而是一发地处事安稳了……
  若以瑞安看来,娘娘如今的行事态度,可是越发像一个人了。”
  媚娘难得听瑞安说这些,不由挑眉笑道:
  “谁呀?”
  “咱们主上的母后,文德大圣皇后娘娘。”
  瑞安轻轻一语,却叫媚娘肃容正色道:
  “我离皇后娘娘,却还差得远……
  以后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些的为好。”
  瑞安知她心意,却摇头道:
  “娘娘,瑞安知道您是怕这话传入元舅公耳朵里。
  可瑞安觉得,便是元舅公如今,也不得不认此话在理啊!”
  媚娘半晌不语,良久才叹道:
  “我这一生,最敬爱的便是皇后娘娘,是以诸事诸为,总是努力地向着她的那样靠着。
  可到底也只是东施效颦,不过邯郸学步罢了。
  若能得你这一句,也就够了。
  至于元舅公认与不认,我也不能强求——
  说到底,皇后娘娘可是元舅公的亲妹,他也是最了解皇后娘娘的人之一。
  咱们外人还有许多皇后娘娘的好处都看不到,可他却是能看得一清二楚的。
  若在他面前说这些,真诚所谓是班门弄斧了。
  以后这样的话,少提,知道么?”
  瑞安点头,笑言称是。
  这边瑞安这般不提了,那边文娘却又有话说:
  “不过娘娘,您也得多费些心思了。
  这一番皇后虽说是打了个乌龙,也的确是从咱们殿里起了枚暗钉,可文娘总觉得这事儿透着古怪……
  好没端端的,怎么皇后就知道要往李义府的身上下手了呢?
  而且以她素来行事做风,多半是谨慎过人的。
  便是她再怎么不能理解娘娘与主上一片情深,互无相疑……
  也至少知道该行计稳妥才是啊!
  怎么此番却如此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