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诀别十二


小说:大唐三帝传   作者:丹妮尔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681/ 为您提供大唐三帝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媚娘闻言,一时倒也安心不少,想来想去又自觉自己近日一发可笑:
  李治办事,哪里会有需要她忧心不当的时候?
  莫非自己近些时日里,欢喜的事太多,以致于许多事情,都不似往常般淡定了么?
  她摇了摇头,又定定神问道:
  “那……
  一切都已妥当了?”
  德安想了想,却又自摇了摇头道:
  “若说妥当,倒也未必……”
  媚娘见他如此,微一思量,便脱口道:
  “萧淑妃?”
  “正是……
  眼下这等事态,向来善于避害趋利的王皇后,可就成了落在头发丝儿上的针了。
  而那萧淑妃向与王皇后因利害而分分合合……
  主上也是担忧,她会不会借此机会,一举踩下王皇后去?
  虽则这般两相争斗的情态也是向来主上乐观其成的。
  可眼下看来……
  若是此番教她们斗了起来,却是不好。”
  媚娘点头,淡淡道:
  “治郎想得极是。
  眼下萧淑妃若是有心,只消轻轻一推,那皇后便是万劫不复——便是不能查出那高阳如何如何,只一条私通外臣,便足以令她后位不保……
  而眼下若她后位不保,萧淑妃虽则事涉其中,可到底也是没有妥当的证据……
  只怕便是会一朝叫她得了渔利……
  是以还是得替她寻些事来做,叫她想不起这一桩来……”
  媚娘低头,微思一番,却突然抬头问道:
  “我听说雍王殿下最近很是迷爱游猎之戏……是也不是?”
  德安一怔,立时会意道:
  “娘娘的意思是……
  从雍王殿下身上下手?”
  媚娘皱眉,半晌才轻叹道:
  “若是换作以前,我是断然想不到这样的法子的……
  实在是眼下身为人母,却也多少知晓那萧淑妃护子之情。
  所以……
  还是提点着些朝中老臣们,就雍王殿下游猎一事,多多下些功夫罢!
  若此一来,萧淑妃必然会将精神力气,全放在教导雍王殿下之上,自然也就没时间想到这王皇后之事了……
  不过也只这三日的时光……
  不知可足够?”
  “足矣!足矣!
  主上的意思,本便是只需明日一日呢!
  那此事,还请娘娘费心了!”
  言毕,德安大喜告退,只留媚娘怅然若失。
  永微三年三月末。
  唐。
  长安。
  太极宫。
  近日高阳公主府中家奴密告其夫伯房遗直于其无礼一案,可说是闹得沸沸扬扬,人人议论。
  唯一还算得上是清静的,便只有立政殿了。
  一大早,媚娘便着了瑞安去瞧一瞧,头一日吩咐下小内厨准备的滋补粥可好了些。
  可还没等到瑞安将粥端了来,瑞安兄长德安,却先来了。
  见到匆匆而入的德安,媚娘的心中,便是一沉。
  轻轻地,她上前一步,缓缓道:
  “可是前面儿出了什么事?”
  德安点头,气也不待喘匀了一口,左右看了看,见眼下倒也方便,便低声道:
  “娘娘,那边儿出了事了……
  卢贤妃……
  卢贤妃没了!”
  媚娘倏然瞪大眼:
  “卢贤妃?!!!!
  怎么回事?!”
  德安咬牙摇了摇头,半晌才轻轻道:
  “具体情况,眼下还不知晓……
  只知道是昨夜里没的。
  说是今天早上起来时,宫女入内查看,这才发现身子都凉了。
  眼下太医署与诸有司里都齐了人了……
  只等着主上到了之后,做个定夺。
  不过德安得了主上的信儿,叫娘娘自今日起,直到卢贤妃事清之日止,都一味只呆在立政殿里,半步殿门也莫要得出……”
  媚娘长吐了口气,缓缓道:
  “她去得……
  不干净,是么?”
  德安点头,又上前一步,小声附于媚娘耳边道:
  “说是七窍流血地走了。
  早上起来的侍女们去瞧时,全身青乌……
  多半是中毒而亡。
  加之方将还有侍女作证,说昨夜里,她还与诸侍有说有笑地讨论着今日里要穿什么衣裳用什么膳品,半点儿也没有要求死的意思……
  只怕……
  只怕……”
  德安不再说出口,媚娘点了点头,又轻轻道:
  “可是那边儿发现了些什么对我不利的东西?”
  德安再叹,低低道:
  “娘娘明慧……
  娘娘这些日子以来,殿里没丢过东西么?”
  媚娘一怔,立时转身去唤文娘。
  不多时,文娘来到,听得德安这般一交待,一时也是吓了一跳,左右思量一番之后才道:
  “若说起来,可不是当真丢了东西么?
  前些日子因着娘娘一心只顾着小殿下,懒妆少饰的,文娘便想着将娘娘一贯的用具收了一收。
  结果仔细瞧下来,偏偏就少了当年先皇后娘娘赐与娘娘的那枚金菊坠儿……”
  媚娘立时会意,转身眉目皆扬地看着德安道:
  “莫不是此物眼下被那卢贤妃紧紧握在手心儿里,抠也抠不出来罢?”
  德安点头,叹息道:
  “正是如此……
  娘娘,只怕这事儿……”
  媚娘点头,叹息:
  “罢了……
  早该料到的了。
  虽则我替萧淑妃找了些事做,可是皇后那边儿,却也相应地叫她闲下来了……”
  她咬了咬牙,低声道:
  “只是你此番来,会不会教外人更加生疑?”
  “娘娘安心,德安走的密道,再者来说,此刻那边儿一团乱,主上眼下还在太极殿里撑着些时间……
  多半也能应得急。”
  媚娘咬牙,半晌才轻轻道:
  “那……
  治郎的意思如何?”
  德安叹道:
  “先皇后娘娘赐下的东西,非同小可,自然娘娘是要少不了得一纸禁令了。
  不过娘娘安心,主上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替娘娘解了此围的。”
  媚娘点头,想了一想,忽而又道:
  “此番之事,只怕主上还是要找狄仁杰罢?”
  德安一怔,眨了眨眼:
  “娘娘不想叫狄大人来?”
  媚娘想了一想,却缓缓摇头道:
  “不……
  正是要他来,不止是要他来,而且还一定得让我与他见上一面……明白么?”
  德安会意,媚娘又吩咐了几句之后,他便悄然而去。
  永徽三年四月初。
  唐。
  长安城。
  太极宫。
  宫中近日,突生大事。
  高宗李治四妃之一,贤妃卢氏,一朝忽暴毙而亡,其故相乌青,七窍流血,显为中毒所致。
  更教人生出疑窦者,其死时,手中紧握一物,乃是先皇后文德娘娘赐与当年三岁入宫的立政殿昭仪武氏的金菊坠儿。
  此物罕有,宫中仅此一枚,兼之其物制成不易,难以仿制,又因卢氏素与武氏不睦,旧恨新怨颇多,武氏于宫中更向有刚烈内谋之名,故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前宫后廷,皆剑指立政殿武氏。
  高宗闻言甚怒,然奈何武氏据理力争,以自己这些时日以来,常伴君侧难离左右,又有幼儿代王弘在侧,亲自乳育,而卢氏又向被闲冷于其殿中,自己从未离立政殿一步为由,抗表而据。
  另一方面,中宫皇后王氏,则另提其议,道有人证可为据,亲见某夜李治不在立政殿时,有一黑衣女子从立政殿后门侧通向卢氏寝殿的路上急速而行,其虽蒙面低首,却身形肖似武氏。
  更有指认诸侍诸监,力证其事不虚。
  然又立时有立政殿首侍文娘,召来立政殿后门守卫金吾卫证明,立政殿后门因有先帝新主两道圣旨加封,已是久未开启。
  虽今有新妃入主,却封条无半点儿启动破裂之痕。
  一时间高宗也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他终究还是应大内侍监王德之计,立定传旨,着令昭仪武氏,自今日起禁足立政殿中,非待卢氏之死清查至底,不可出殿半步。
  至于一干证人等,则交与大理寺狄仁杰严查,务必使诸事诸人,一一应征至位。
  高宗李治更因此怒而宣旨,道自今日起,太极宫中一律戒严,无论何人过戌时之后,有意进出,皆须有中宫或李治本人亲赐令牌方可通行,若有抗令者,立斩不饶。
  ……
  是夜。
  立政殿中。
  内仓廩之内室。
  狄仁杰出得内室之后,面上的墨巾,才由瑞安解下。
  当他努力地眨着眼睛,适应这一室的明亮之时,媚娘的声音,却在他耳边响起:
  “许久不见狄大人,一切可安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