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本无罪,怀璧其罪二十七


小说:大唐三帝传   作者:丹妮尔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681/ 为您提供大唐三帝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同一时刻。
  长安。
  长孙府中。
  书房内。
  长孙无忌猛地抬头,直瞪着面前的阿罗道:
  “你说什么?!
  眼下那武媚娘,并不在宫中?!”
  阿罗肃然道:
  “正是。
  原本阿罗也以为,这并非真相……
  可是前些日子,咱们埋在濮王府中的那人回报,道武媚娘眼下正在鞭蓉苑中……
  阿罗也是不得不信了。”
  长孙无忌张了张口,叹息道:
  “原来如此……
  原来是她说的……
  那么,却是错不了了?
  武媚娘果然在鞭蓉苑中……
  而皇后与淑妃她们,也的确是存着要害死主上亲骨肉的心了……”
  阿罗一怔,本想问何出此言,可到底还是忍下了。
  半晌,长孙无忌才苦笑摇头道:
  “老夫知道你想问什么……
  的确,老夫的确是抱着些奢望,奢望着皇后也好,淑妃也罢,多少还有最后一丝理智,多少还知道这般事态,到底是轻是重……
  不过眼下看来,却是老夫过于相信她们这些所谓的世家大千金们了……
  也是,若非如此,又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呢?”
  阿罗跟了长孙无忌这些年,却是头一次听不懂长孙无忌的话儿。
  不过他本也不是多问之人,于是只沉默。
  半晌,长孙无忌才下定决心道:
  “你要切记,从现在开始起,武媚娘未在宫中之事,务必要保使其不得外传。
  不止咱们府中,便是宫中内外,朝野上下,你也要一并盯紧了,万不可教这事露出些苗头来,教传到宫里去。
  明白么?”
  “是。”
  “还有,你方才说……
  皇后安排着人,把武氏母女接到了长安来……
  可知安排在什么地方?”
  “太原王氏的家产,京西十里的挽月庵。”
  “哼!她果然是好算计……
  想借着那不成器的母女二人,来激得武媚娘失胎么?
  结果却是自己被人家轻轻一点便惊惶失措……
  果然,她还真不配当这大唐国母之位啊!”
  “主人的意思是……
  这皇后已然知晓武媚娘不在宫中,是以借此机会,有意将那行事不端,素与武媚娘不合的武氏母女接来,借她们之行,实逼武媚娘流胎之事?”
  “……她只怕还没那个本事,能将主上的安排一一看透。
  所以算起来,她也理当不知武媚娘已然出了宫。
  否则以她的行事,自然是要更加使些稳妥手段,派了人去行刺或者下药才对。
  可眼下她却这般费事……
  显见她也不知武媚娘已然不在宫中,而是抱着想诱武媚娘出宫的心思。
  所以你便要更加小心,务必要助主上与那武媚娘,将此事瞒得到底。
  至少也要瞒到孩子出世之后才可。
  明白么?”
  “是,那……
  皇后那边儿如何呢?
  便放着她们这般么?”
  长孙无忌却冷冷一笑道:
  “原本是些女人事,老夫本也不待管理的……
  不过若是涉及皇嗣,那便非同小可。
  何况主上禁令,朝中皆知,这太原王氏一族,明知有违圣意,还胆敢在天子脚下行这等欺君之罪……
  家产?
  哼!”
  他一拂袍袖,冷哼道:
  “这等大罪,莫说是区区一座观庵,便是他们太原王氏满门抄斩,也终究不过如此了!”
  阿罗立时会意,点了点头,悄然退下。
  ……
  是夜,丑时。
  京西太原王氏家产,挽月庵突起大火。
  大火来得又急又猛,一夜之间,数十间观庵,尽化为白地。
  庵中僧尼死伤无数,更有寄宿于此的香客等数人受伤。
  唯得天幸,诸香客中,有操并州口音母女二人,因家中突有急事,前日夜已是辞别。
  ……
  永徽二年七月初十。
  太极宫。
  太极殿中。
  李治阴沉着脸,目光来来回回地在强做镇定的王仁祐与其弟面上回转流视。
  半晌,他才轻轻道:
  “朕听说,前些日子,国丈家中一处观产失火而毁,死伤无数……
  却不知眼下如何了?”
  王仁祐闻言,只觉得自己内里衬着尽湿,心里一壁埋怨着女儿算计不周,一壁努力地思虑着应回之言,然后道:
  “臣多谢主上关爱。
  那庵中诸僧尼,已然尽数安置得当,再无后事之忧。”
  李治闻言,也不多问,只是直直地盯着他,半晌不说话。
  王仁祐抬着头,目光却拼命地向下看着,仿佛李治盯在他面上的不是眼光,而是两把利刃。
  半晌,李治才缓缓开口道:
  “既然国丈如此说了,那想必也是无事了……
  好,今日也本无事,只是听闻国丈家产有损,朕心里挂念,这才召国丈入宫……”
  又说了一番体面话儿,李治这才打发了那几乎已是快瘫在地上的王仁祐兄弟出门。
  ……
  看着那一出殿外,便有些微微摇晃的王仁祐兄弟,立在李治身侧的王德不由轻问:
  “主上便这般轻轻放过他们?”
  李治恨声道:
  “不放过,又能如何?
  太原王氏一族不对,可那对愚蠢母女更是不好!
  一旦事情闹得大起来,少不了又是对她们一番苛问提责……
  便是媚娘不曾有孕,又是这等关头,朕也不想教她再为家中之事伤怀了啊!”
  王德点头,也叹息道:
  “这天下之大呀,也总是无奇不有……
  同父同母所出的两姐妹,怎么就是这般云泥之别呢?
  若是那贺兰夫人有娘子一成的机慧可人……
  想必此刻,娘子也不必过于担忧了。”
  李治重叹了口气,一脸恨怒道:
  “她便罢了……
  最可气的是那杨氏……”
  李治咬着牙,低声道:
  “她可是媚娘的亲生母亲!!!
  都是这般年纪了,怎么还是不明白事非轻重,如此愚不可及!”
  听得李治这般恨声骂人,王德一时也是无语:
  是呀……
  这般的母亲,生养出个贺兰氏般的女儿,本也不奇怪……
  可她怎么就能生养出媚娘那般惊为天人的女儿呢?
  一时间,君臣皆默。
  沉寂了一会儿,李治终究还是开口,问着另外一边,同样神色不安的德安道:
  “可确定了她们母女无事?”
  “回主上,是李云大人亲自去确定的,做不得假。
  那……
  那杨夫人与贺兰夫人虽说是对外称为前一夜走的,实则却是起火前的半个时辰匆匆离开的。
  寺里还活着的小比丘尼也招了,说是似乎并州那边儿的武氏兄弟又闹出了些子什么幺蛾子,她们母女二人因着担忧,向着皇后告了一声准,便急匆匆地走了。”
  李治叹了口气,脸色总算好了些:
  “这般说来……
  人却是无事了?”
  “无事。
  那火是在她们离开之后足一个时辰才起的。”
  “这便好……
  你却将这些事,立时报与媚娘知道罢……
  别叫她再心急。”
  德安点头称是,正欲离开时,却又被李治叫住:
  “火,查了是谁放的么?”
  “眼下还未知……
  不过正如主上所料的一般,李云大人说,这场火起得蹊跷,万万不是如那王氏一族所宣的,无故起火。”
  “查!
  一定要给朕查清楚,到底是谁放了这把火!”
  “是!”
  ……
  看着徒弟匆匆奔出殿去安排事宜的王德,不由轻轻地说了一句话,似乎在问自己,又似乎在问李治:
  “这武夫人,与贺兰夫人母女二人,怎么便这般巧的好运道呢……
  偏偏就是火起之前的那个时辰,就离开了……
  到底是什么事,需要她们如此慌张地离开呢?”
  李治闻言,面色一沉,若有所思。
  ……
  半个时辰后。
  长安。
  芙蓉苑中。
  听闻挽月庵起火之后,便一直故做平静的媚娘,听得那小侍来报,道武氏母女早在火起之前,便因事离了挽月庵时,不由松了口气。
  这一次,她也是真正的平静下来了:
  原来……
  她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更在乎自己的母亲和姐姐。
  即使……
  她们这般的待她。
  心底苦笑了一会儿,媚娘问着那来报的小侍:
  “可知道是谁动的手脚么?
  这场火,只怕不是什么意外罢?”
  那小侍点头道:
  “主上也是这般疑问,所以已然安排了李云大人去查了。
  娘子安心,不日之内,必然有结果出来的。”
  “若果如此便好了……”
  媚娘忧心忡忡地看着殿外:
  “若果如此,那便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