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成鸳鸯,再得瑞兆二十四


小说:大唐三帝传   作者:丹妮尔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681/ 为您提供大唐三帝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王德立于一侧,自恭声道:
  “那如此说来……
  只怕这意存相仿之人,就在宫中了。
  否则这等宝物,娘子又是极在心的,又是每日夜都扣在臂上,那也只有……”
  一壁说,他一壁看向了那匠人。
  匠人见状,惊忙道:
  “主上英明!
  王公公明察!
  臣虽得此物,却万无敢相仿之心啊!
  而且……
  而且此宝留于臣处,其时极短,虽然锁金环打造费时,可是锁金环扣上,却只需几日……
  何况……
  何况那几日制成此物时,在场官员众多,夜间又是锁入内司库宝阁内严加看管……
  这……
  这宫中的内司库中,可是人人皆知啊!”
  李治闻言,倒也点头道:
  “确是如此……
  若论起来,你虽离此物最近,却是最不能仿制的一个……
  那么……
  便是内司库的人出了问题了?”
  李治看着王德,轻轻问道:
  “你可有什么结果?”
  王德想了一想,还未开口,这匠人便似想到了什么也似抢先道:
  “主上!请容臣一禀!”
  李治看了看他:
  “说。”
  匠人伏地不起道:
  “主上英明,方才提及内司库中人是否有相遗漏时……
  臣倒是想起一件怪事了。”
  “什么事?
  可与这白龙玉环有关?”
  “主上英明,正是在白龙玉环留于臣处,以备其制成锁金环的那几日,不知为何内司库里来了几个新面孔……
  而且臣还记得,臣一把这白龙玉环制成锁金环,还付与立政殿武娘子时,这几个人,便都不见了。
  依着惯例,便是内司库有心调教新人,也不当将新人放在臣这边儿……更不当如此无声无息地来,无声无息地走……
  所以当时臣还觉得奇怪,曾问过内司库长官,可据他所说,他也不知这些人的来头,只知是皇后娘娘吩咐,叫暂且跟着臣学习新技艺的……”
  李治闻得此言,立时脸色一沉:
  “此话当真?!”
  匠人头也不抬,只颤声道:
  “事关重大,臣……臣岂敢妄言!”
  一侧王德默默点头,转身看着既惊且怒的李治,与神色阴冷的萧淑妃道:
  “主上,娘娘,说起这……
  老奴倒是想起来一桩怪事。
  也是前些日子,内司库里,突然来求老奴的印(就是指办事时,或者人事调动时,需要盖章的意思),说是内司库里来了几个新人,要安排到宝阁里。
  老奴当时还好奇,问了几句,结果那办事的官员便不耐烦,又说是皇后娘娘的令……
  后来没过几日,又是这个官员来,好说歹说,就是要把这几个人再从宝阁的名册里消了,说什么……
  说什么发现他们手脚不干净,虽然未曾丢过什么东西,可到底也是污了娘娘的名儿……
  所以便叫他们打发出去就是,一来不伤娘娘的面子,二来,也是为了宝阁安定。”
  萧淑妃闻言,便冷笑着向李治道:
  “陛下,您听听这话儿……
  横的竖的,都是皇后娘娘的好儿了。
  真是……
  若果是这些人手脚不净,论起来当初为何不详加审理?
  若果是以宝阁安定为要……为何当初召这些人入宫时,不加审察?
  而且前前后后的时间,算得又是那般准……
  怎么想,都觉得这是那些送他们进内司库的人留的后手……
  依理论据,这些人来人往之事,在内司库中本也寻常得紧,自然不会事事上报,所以上面儿也就不能知道这些事。
  再加上有人刻意隐瞒他们的身分,他们又不是存着心去偷东西,只是仿制一二……
  这就叫人更加无从查起。
  而把这些人,以偷窃之名赶了出去,只怕也是为了事存万一留个后手罢了——
  日后一旦查出来这白龙玉环之事,那便无论如何也是拉不到送他们进来的人身上去的。
  顶多无用,就是几个小贼存了私心想借仿制奇珍获利,结果倒是冤绝了武娘子,焚化了妾与三个皇儿……
  陛下……陛下……”
  萧淑妃一壁哭泣,一壁扑入李治怀中道:
  “您可要为妾与皇儿,还有那险些被冤的武娘子做主啊!”
  萧淑妃这一哭,倒是把李治怀中,本已熟睡的素节也给哭醒了,加之在一边儿紧紧依偎着自己的两位小公主,本就已然是受惊过度,正魂神难安,闻得母亲啼哭,一时间三个孩子都放声痛哭起来。
  这下子,李治倒是当真心存不忍,急急地哄起母子四人来。
  一旁王德也上前来劝,可心底也是暗暗冷笑:
  果然主上与娘子所料不差……
  眼见这事态渐渐离了皇后的掌握,淑妃便把这一盆本欲往娘子身上泼的脏水,转手洒到了皇后身上……
  不过……
  她倒是也利害,言语之间,未曾提及皇后半个不字,更不曾将这皇后挑入事情之中。
  可话头一转时,她又是一味将娘子之冤摆在自己与三个孩子之前,先借主上对娘子之情义,惹得李治动怒,再故作委屈,将自己与三个孩子之难摆在娘子之前,好引得李治垂怜……
  当真是厉害!
  这些话说得看似是明理明义,委屈求全,实则却是字字利刃,句句杀机……
  若非主上与娘子之情分,远超其所料……
  只怕今日以后,主上便要将对她与三位皇子帝女的愧疚怜惜,摆在娘子与诸宫妃嫔之上了……
  难怪娘子说这女人厉害,果然厉害……
  不过,终究也不过是一张嘴罢了。
  王德这边儿在心底感叹着,嘴上却不停地劝慰着。
  李治眼见萧淑妃如此,也心知其意,为安其心,更为媚娘这番劫难,大怒道:
  “传皇后!
  来人!
  立时传皇后入千秋殿相询!!!”
  ……
  一刻钟后。
  初归立政殿的媚娘,正在寝殿之中的侧殿洒金流珠屏风后,由着文娘与一名唤云儿的新入小婢替自己更着衣,便闻得屏风外瑞安来报:
  “姐姐姐姐!
  千秋殿里,主上发怒了,眼下刚召了皇后去呢!”
  媚娘闻言,却是沉默不语,半晌才叹:
  “我一向相信,事在人为……
  可此番之事,却是在在出乎我意料之外……
  原来,天意果然如此威灵呢!”
  瑞安闻言,不由诧道:
  “姐姐何出此言?”
  但一时间,却只闻衣衫之声,不见其答。
  好半晌,才见一身鹅黄羽罗广袖,浅绯丝羽襦裙的媚娘,边理着织金的云帛,边慢慢走出来,后边儿还跟着文娘与那叫云儿的小婢。
  媚娘看了一眼云儿,她便会意,立时退了下去。
  眼瞅着殿里再无外人,媚娘才轻轻道:
  “你们也素知皇后的性子了……
  她一向以身为中宫为傲,更以自己出身高贵,卓然于诸妃嫔之上为表。
  可如今治郎一句话儿,她这堂堂中宫,大唐国母,便要纡尊降贵去位列四夫人之三的死对头处,去替自己身边办错事的人解释……
  你觉得,她会肯么?”
  瑞安一怔,却脱口道:
  “可那些人,的确是她安排在内司库的呀?
  连王公公也问过,他们也的确是意有所图……
  只是因着事不明朗,且还不知他们有什么打算……
  可这一切,的确是与她有关啊?”
  “与她有关是不假,那些人的目的不是白玉龙环,这我也知道。
  可是瑞安,你忘记了一件事:
  她是中宫,是国母。
  一国之母,岂能轻易相质?
  眼下治郎这般尚无凭据,只凭一个匠人之言便随意召其入低位妃嫔之殿中相质的行为……
  实在是对她最大的否定与怀疑……
  这叫她怎么受得了?
  她又怎么肯受这样的侮辱?
  只怕……
  依她这般执于权位的性子,还要做出些惊人之举呢!”
  瑞安一怔,点头道:
  “倒也是……
  瑞安一时没想到……”
  媚娘沉默,良久才轻轻道:
  “不是你没想到……而是你心里,根本没把她当成是皇后……
  因为你与德安,都是跟着治郎久了的……
  所以……
  所以你们真的,根本没把她当成皇后看待啊……”
  媚娘的目光之中,浮了些了然,与感动。
  瑞安闻言,一时倒也不好意思起来,笑着搔了搔头后,便又正色道:
  “不过姐姐,方才你说这天意威灵……
  此事与天意威灵,又有什么关系?”
  媚娘沉默不语,只是独自走到殿内小几边,由着文娘奉茶水伺候过了,才捧着茶碗,一边轻轻掀开茶盖吹走热气,一边儿淡淡道:
  “本来,此番我是想着,能够借此良机引得萧淑妃与皇后正面抗衡,以削双方之势……
  最多再加上那李德妃的势落,便最好的结果……
  只怕便是治郎,也是如此做想。
  可谁曾想到,萧淑妃这一番话儿,一声哭,还有雍王殿下与两位公主的这一闹……
  却是把事情推到了治郎也料想不到的有利局面:
  有三个孩子傍身,其中还有一位大有可为,甚至算得上是储位之选的皇子在其中……
  萧淑妃眼下的筹子(筹码在唐时称为筹子),却是强过皇后许多的。
  就算治郎不为萧淑妃着想,也要为涉及大唐天嗣(就是天子血脉传承的意思)的雍王殿下与二位小公主想一想。
  所以,事态就演变成了治郎不得不,或者说是必须要去向皇后相质的结果……
  无论那匠人所说的,到底有没有真实凭据,或者是有没有可信之处。
  为了安几个皇儿的心,也更为安那些虽然不喜欢萧淑妃,却依然支持雍王殿下立储的重臣们的心……
  他必然,也必须要立刻召皇后入千秋殿相询。
  而对皇后而言,她的立场就更加微妙。
  依理依例,这样的质询,虽然是天子相召她当无任何怨言地立时奉召而行……
  可这种怀疑说到底也是对她一国之母的身分大有侮辱之嫌的事,
  所以以她的立场来看,却是断然不能成行的。
  而且一旦成行,其实便是造就了一种事实:
  一种她确是弱势于萧淑妃的事实。
  所以……
  她在考量权衡之后,多半是不会答应的。
  而这一不答应,便是无论形实,都是抗旨不遵。
  且会引起更多不利于她的怀疑与猜测……甚至是流言。
  所以我才说,天意果然威灵……
  这一番运用设计下来,竟然叫皇后落入了一种两难两败的死局之中。
  去,她从今以后在萧淑妃面前,别再想抬起头来,而且也未必能够得明哲保身之效。
  不去……
  那围绕她的怀疑与质询,甚至是流言都会更多……
  只要萧淑妃……
  不,无论宫中任何一个对她有敌意,想要扳倒她的人,只要这些人存好了心,算好了计……
  那她只有被流言缠身,是非不止的份了……
  甚至……这样的行为,多半还会召来前朝大臣们的揣测与怀疑……
  这对她来说,实在是一种致命的境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