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凤初还朝十五


小说:大唐三帝传   作者:丹妮尔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681/ 为您提供大唐三帝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又是一阵酒菜招呼之后,李治便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
  饶是青雀多谋,闻得李恪今日竟然特特跑到感业寺中去见媚娘时,也是惊得半晌不语。思虑一番之后才道:
  “吴王一向多谋多计,更是谨慎行事,不似青雀。
  他虽不若青雀一般,将武姑娘之事明晰于心,可到底也是知晓当年宫中旧事的。所以他当然也明白,一旦事情教武姑娘知晓,那也便等同于让主上知晓的道理。
  是以青雀以为,只怕这吴王此番,却是根本有心向主上示忠。”
  李治点头,放下手中酒爵道:
  “朕也是这么以为……只是吃不准三哥此番到底是为何示忠。
  不止是朕,连媚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是以这才来请教四哥。”
  青雀想了一想,不答反问道:
  “那吴王去见武姑娘时,可有旁的人跟着?”
  李治一怔,想了一想,便唤李德奖上前来,将青雀之话再问了一遍。
  李德奖回忆之后便坚定摇头道:
  “无。吴王只是带一纵轻骑,那些人德奖也都是打过交道的,皆是吴王府中旧人,再无新面孔。
  而且吴王与武姑娘相见时,也是早早儿便让这些人驻扎于百步之外,不得近前的。”
  闻得德奖此言,青雀也是点头道:
  “看来吴王本心,便只是来见武姑娘一表忠心了。可青雀总觉得,他此番行为,太过蹊跷。当真是叫人太费思量。”
  “太费思量……”
  李治把青雀最后一句话在口中又念了一念,想了一想,然后若有所思道:
  “会不会三哥如此,本意便是在引得朕于此事之上,多加思虑?”
  青雀闻言,目光一亮,轻拍几案道:
  “是了!是了!定然如此!主上,还是叫德奖师傅现在便去查一查近日吴王府中有何人出入!”
  李治却笑道:
  “何须去查?阿风何在?”
  一声应,便见李风从暗中现身,先见过了淡然点头的李治与面有微惊之色的青雀,然后才恭声道:
  “近日里吴王府中,迎来送往人口颇多。不过多半都是些往来官员,或者交好的人物。
  不过前日夜里丑时三刻许,倒是有辆马车极为隐秘地经吴王府后巷一幢看似各自独立,实则与吴王府有暗门相通的大宅之中入了府,至今未出。”
  青雀心中先是一叹,然后才问:
  “可知车上人物是谁?”
  李风便道:
  “吴王府上下口风甚严,加之防卫过密,也是直到方才濮王殿下入殿之前,才得实讯。
  那马车里坐着的,却是高阳公主府上一名侍妇。”
  青雀闻言皱眉:
  “一名侍妇如何这般大做文章?只怕身分不实罢?”
  李风却道:
  “身分已然查实,再无虚假的。
  至于她何以马车进入,说是因为身患肤疾,不敢见人。下车时脸上还蒙了轻纱,不叫人得见真容。”
  闻得“肤疾”二字,李治与青雀皆是动容,李治便立时问道:
  “你说是侍妇……那她年岁,只怕是已至中年了?”
  李风点头道:
  “回主上,此妇看上去,实在是有些年岁了。虽然有轻纱遮面,可是两鬓斑白的,少也有四十来岁。
  一条腿也是有些微跛,下车之时,还需得人搀扶。
  就是那一扶之时,她臂上衣物被拉起,小的在一旁看得清楚,臂上一片白一片黑。都是些陈旧伤疤。
  其实说是肤疾,以阿风之所见,倒更似是……”
  青雀见李风一犹豫,便脱口而出:
  “火灼之伤?是也不是?”
  李风点头。
  瞬间,李治与青雀,尽皆骇然,两两相觑,心中尽是震撼不已:
  是她……
  她竟然真的未死?!
  永徽元年正月二十七。
  朝。
  先帝女,今上同母小妹衡山公主应适长孙氏子诠。因礼部侍郎王德厚以为天子既已因公除孝,乃欲以当年秋时出降公主。
  诸臣虽有微议,然多不语。
  唯有于志宁上前,力谏不可,道:
  “前虽有汉文(就是汉文帝)立制天子半年即可因公除孝,诸事如常;然终究此乃为天下百姓计尔,非为天子有殊于民。
  今公主服丧,本应衣着斩縗(最重的孝服),生麻束发,以示其哀。纵今依汉例,为今天子福祉恩乞故,以除丧服。然哀情丧恸,怎可随例而改?
  臣请上准,当俟三年丧毕后再行出降为好。”
  李治闻言,颇以为然,又切加勉之,遂乃着左右宣之,三年后公主出降。
  ……
  朝毕。
  因李治有令,遂诸要员乃随驾移至尚书房,以议政要。
  诸君臣方行立坐,头一个许敬宗便起身上前告之李治:
  “臣有事请奏主上。”
  李治闻言一怔,便看了看长孙无忌后,才道:
  “许卿请讲。”
  许敬宗便奉玉圭,上请李治道:
  “今日朝议之时,王德厚如此不分轻重,无视礼规,竟妄议天子嫁妹之事,论罪,当贬!”
  李治闻言便是沉吟,良久才摇头道:
  “也不能怪王爱卿……说到底是朕的不是。
  只因一心念着先帝临终之时再三叮咛,务必将公主婚事办妥。
  结果是朕思虑不周。”
  长孙无忌一侧闻言,便也奏道:
  “许大人此言,虽然有些过重,然其理却当。主上,此番王德厚无故议及此事,无非是为了行阿媚逢迎之事,却当主上人伦大德置于不顾……
  若非今日于师出面相谏,只怕主上便要因这等小人之媚,而得不孝不悌之恶名。
  以臣之见,此人万万不可再留于礼部要司!”
  “没错!万不能留!”
  禇遂良一向与长孙无忌同声同气,立时便奉玉圭,坚定请奏。
  不止是他,连另外一侧,右肃机李敬玄、卢承业等人,亦同样上请李治。
  李治见状,颇为讶然,然既诸臣有奏,自己也觉不妥,于是便着准此议,即时着中书省拟旨来看。
  不多时,一旨圣意便传入太原王氏于京中的聚集之地:升平坊。
  闻得上旨,当今皇后之父,太原王氏一族之中,正如日中天,也是内定下任族长继承人的王仁佑立时便变了脸色,怒道:
  “这个长孙无忌!当真是要破了咱们二系的规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