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渐逝,玉兔初升三十九


小说:大唐三帝传   作者:丹妮尔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681/ 为您提供大唐三帝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太宗长长叹息:
  “惠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朕自这些年来,苦心设局,让稚奴吃尽苦处,是为了什么?”
  徐惠不由回答:
  “陛下说过……陛下早就说过。
  妾记得,一直都记得,故太子侍童称心死后当夜,告与陛下已然无心于储位时……
  陛下便说过,虽然陛下心有不甘,却终究还是不得不扶太子殿下上位。可是太子殿下性子过于柔善,虽然知机无敌,心怀仁慈却手腕凌厉,唯是始终狠不下心来。
  是故,需得多多打磨……
  妾记得……”
  太宗点头:
  “记得便好……惠儿,便是在普通人家,若是有些明见的为人父母者,也知道若要子女安好,与其日日盯着防着,生怕他们有星点损伤,不若先让他们吃些苦,受些难,知道些人心险恶,自保之道……
  惠儿,你若当真为她好,便当知,她是必然要走这条路的。所以早早地受些磨难,早早地想开一些事,比晚一些,那是好得太多。
  惠儿——朕看稚奴,便如你看媚娘。明白么?”
  徐惠咬牙,默默点头。
  太宗长出口气,又道:
  “无论如何,现下该布的子,朕已然都替他们布好了——接下来这新一局该如何开局,却是看他们自己……
  惠儿。朕是看不到了……
  你替朕看着,可好?”
  徐惠闻得此言,再忍不住,扑在太宗怀中,放声痛哭。
  又是痛哭一会儿,太宗才劝止了她,又道:
  “还有一事……明日,你明日便设法把青雀带入宫内来……记得,别惊动了别人。朕……想见一见他。”
  徐惠含泪点头。
  太宗见状,长长地吁了口气,一阵疲惫感涌来,又渐渐地合了眼。
  徐惠惊惶万分,欲待大声呼唤,可又发觉太宗呼吸细细,这才知太宗不过是睡着了,心下微微宽了一些。
  可是目光中,却依然饱含着伤痛与绝望。
  他……
  难道真的要走了?
  或者……或者只是一时不好罢?
  ……一定是这样的。
  徐惠安慰自己:
  “一定是这样的……说不得过几日,孙道长便来了,然后便……便好了……
  一定会是这样的。
  他这般心牵太子,忧怀大唐……
  怎么舍得这般就离开?”
  一定是这样的……
  徐惠流着泪,告诉自己。
  一定是这样的……
  ……
  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夜。
  太极宫。
  立政殿内。
  已然瘦得脱了些形态的太宗与瘦得一路来时,几乎无人识得的青雀,父子二人默默盘坐在长孙皇后灵前,各自奉着祭纸(烧纸)。
  良久,太宗才缓缓开口,对着满眼泪水的青雀道:
  “过几日便是清明了。
  朕到时自然是要去翠微宫的,那儿虽说偏僻了些,可却看得见你们母后所在。
  尤其是含风殿。”
  青雀呜咽一声,一张脸却被祭纸点燃的火苗烤得干痛——尽管泪水涔涔。
  良久,太宗又道:
  “青雀啊,人这一生难免一死。若为国为家故,则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之分。可是若为自己……
  孩子,只要一生过得大半如意,那便没什么遗憾的了。”
  青雀抹了抹眼泪,乞求太宗道:
  “父皇不要再说……也许孙道长不日便来呢?”
  太宗却轻轻一笑道:
  “傻孩子……稚奴与惠儿那两个急坏了心思的傻孩子便罢了……怎么你也看不透?
  若非早知父皇身体有不安……孙道长那等以济世为要的高人,如何躲得不见踪影?”
  青雀如何不曾想到?只不过终究是不愿意承认罢了。于是只一味地哭,一味地替自己母亲烧着纸钱,心中暗暗乞求母亲能多保佑父亲几年,多留父亲几年——
  他还不曾尽足了孝道……他还不曾好好儿承欢膝下……
  突然之间,他恨不得举剑自刎——当年那般多的好时光……为何自己都浪费在了争名夺利上?
  太宗见状,却也知他心思,柔声伸了手,轻轻抚着他的头道:
  “傻孩子……但凡是人,少年时多有轻狂……你看,便是父皇也一样……当年不也曾为了一些虚名利位而浪费了好些时光?
  甚至……”
  太宗闭口不言,青雀却知太宗此番沉默,却是心痛后悔自己当年与兄长建成弟弟元吉相杀之事,正恨自己无用,竟再累得太宗伤心,便又闻得他道:
  “说到底,你们三个,是比父皇有福气的。孩子。虽然承乾去了,可是你还有稚奴……
  你还有稚奴啊!
  以后父皇不在了,你便要好生照顾他——你也知他,那般柔善性子,父皇当真是害怕他为人所欺啊!”
  青雀闻言,心如被揉成碎片一般,痛呜点头。
  太宗见状,又轻轻叹息一声道:
  “还有一事……青雀,你要答应父皇。”
  青雀闻言急忙拭了泪水,点头咽道:
  “青雀听命。”
  “……你三哥,恪儿,他是个好孩子。青雀,你心中清楚。若你们这几个兄弟之中,有哪一个没有与稚奴争位之念的……
  除了你与承乾,那便只有恪儿……”
  青雀闻言,却大为不解:
  “可是父皇,当年初立稚奴时,您不是还因为担心他动作太多而……”
  “那是父皇刻意为之。若不如此,一来不可震那些欲借他上位而得名利的大臣之心,二来……青雀呀,若是父皇不表明态度,必然不会立他为太子。
  你觉得他……会如你与承乾一般幸运,得以在与稚奴的相争之中保全性命么?孩子,父皇与你舅舅自四岁起,便一同长大……
  四十多载的光阴,日夜陪伴,你以为父皇不知道你舅舅的心思?
  便是恪儿老实本分,你舅舅还要设法除了他呢……他若再有异动,岂非自寻死路?青雀……
  你舅舅的本事,你们几个之中,除去稚奴,便是你最清楚。”
  青雀至此方知太宗深意,乃因受其感,含泪点头道:
  “父皇一番苦心,青雀日后必然力保三哥不死……”
  太宗点头,眼瞅着祭纸已焚化毕,才又与青雀轻轻道:
  “青雀……若说这世上,有比父皇更在乎大唐之人,那便是你舅舅。可是正因如此,他才会落得如今这般,一颗身心,全被那关陇世阀给牢牢拉着,不得松懈……
  不止如此,只怕他日后,还必然会被关陇世阀所用,成为稚奴一大负担……
  青雀呀,至那时,你与恪儿,一文一武,文可兴邦,武可安国……
  稚奴这帝位,便全仗着你们这两位兄长啦……
  可明白么?”
  青雀终于明白了,点头痛哭:
  “多谢父皇……信任……多谢父皇……”
  “傻孩子……你是父皇的儿子,父皇如果不信你,还能信谁?稚奴也一样。他不信你们这两个兄长,他还能信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