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越女暮作妃五


小说:大唐三帝传   作者:丹妮尔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681/ 为您提供大唐三帝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唐高宗永徽四年九月初一。
  太极宫。
  因有钦天监报,道天象相合,近日依然无雨,李治难免发了好大一通的脾气。
  然而究竟雨水不落,却是天象之故,也只得设法着人引水相灌,诸地开仓着赈,以免起民患之事。
  立政殿中。
  得知此事的媚娘,头一个便皱眉道与文娘道:
  “治郎也是……赈灾这样的大事,怎么也不明发旨意,行令天下?
  竟只着一道口谕。”
  文娘机慧,可到底也只是宫中女官,不免外政不涉,便轻轻道:
  “娘娘的意思是主上应当发一道明文旨谕?”
  “开仓着赈这等大事,依理论据,都应当是旨行天下的。
  至少,这也是治郎的一点做为,能让天下百姓知道他确也有心有意,要济民于世……
  真不知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若是眼下便下了旨,那此番便又只走了一回形式了。”
  李治的声音,突然在殿边响起。
  媚娘抬头看去,却见李治一身常服,面微有倦色地走了过来,于是急忙上前先行了一礼,然后才伸手过去替他除去外衣,安着坐下才徐徐奉茶水道:
  “治郎的意思是……”
  “你可还记得,朕登基头一年便发了一场大灾的情形?”
  李治揉了揉额头,徐徐道:
  “当时朕也是若父皇一般,立时行旨天下,着令开仓赈灾。
  可是结果呢?”
  媚娘无言:
  当年的情形,不止是她知道,便是整个大唐朝中,也未必便有几人不知的。
  开仓赈灾之旨一赐,他处不提,单单是受灾的几州,粮价竟生生地涨了数十倍。
  而最后经李德奖与长孙无忌等人暗中调查,真正落入灾民手中的赈粮,竟不过户部呈上来的支领账面的五成。
  剩下的五成,却全都被以氏族为首的诸家官员,给各自瓜分,中饱私囊。
  媚娘叹了口气,也垮了垮肩膀道:
  “也是……
  当年那样情形,也难怪治郎心中有疑。
  论到底,当年治郎初登大宝,加之朝局不稳,元舅公等诸臣也是要费力与荆韩二王相争,于是竟不得查出此等事。
  虽说后来元舅公办事雷厉,一经察觉此事,立时上奏治郎,严查此案,又斩了几句涉案官员……
  可到底当时情势特殊,为保治郎龙位安稳,元舅公没能动得那些人的根本,只不过是拿了几个末流小卒来充了数……
  此番又是这般情形,只怕他们早早儿就张开了银袋子,等着从国库之中多扒拉些大钱出来呢!”
  李治点头,也叹道:
  “是啊……
  说起来朕便痛心,当年师傅回报与我时,曾不慎露出一个乌黑发青的硬面窝头。
  朕问师傅,才知那竟是师傅以两枚大钱三只的贵价从受灾诸州买回的干粮……
  想一想帝王钦使尚且如此,何况是百姓!”
  李治咬咬牙,这才道:
  “所以媚娘,我要你帮一件事。”
  媚娘看着李治,点头:
  “治郎可是要效仿先帝,有意白衣巡视民情?
  所以,在这之前,只以口谕着旨赐赈。
  如今毕竟元舅公已然不必担忧荆王,口谕比起明旨来,更方便他老人家与诸位大人严加监督赈灾之事呢!”
  “对,而且这样也方便我亲自下去看一看,到底那些氏族官员都大胆到什么地步。
  其实也不必多久,受灾最厉害的几州走一个遍,也不过就是十天半个月的时光。
  只是……”
  “不成,我不依。”
  媚娘不等李治开口便道:
  “若是治郎要出巡,那便自当带上媚娘。
  要想留媚娘一人在京中守着,却是难!”
  李治一怔,立时便皱眉道:
  “你眼下带着孩子……”
  “治郎,我且问你,自你出世,可有于民间生活的时日?”
  李治闻得媚娘发问,一时哑然,半晌又道:
  “无妨,不过是出去看一看……”
  “那也不成。”
  媚娘皱眉,叹了口气,看着李治道:
  “治郎呀治郎……你固然是机慧过人,此番行事也是心系百姓,媚娘自然也无正当之理,要止了治郎出宫白衣出巡。”
  “那你为何非要跟着?”
  李治有些无奈:
  “孩子们怎么离得了你呢?”
  “自然是要带着孩子一道出去的。”
  媚娘一句话,就叫李治跳了起来:
  “什么?!你可不是……”
  “治郎,且请坐下来,听媚娘说完可好?”
  李治张了张口,半天才不得不坐下:
  毕竟他与媚娘这些年相守相知,心意相通,早已非寻常夫妻能比,加之这些时日以来,媚娘对孩子们的关心与爱护,他自是明白,此番言论必然由来有自,这才捺了性子,好好坐下。
  媚娘这才道:
  “治郎,媚娘在这里说你一句,你可不要生气。”
  “什么?”
  “以媚娘看来,上自尧舜禹汤,下于前朝今世,这千古以来的诸位帝王,都是各有其过人之处,可唯有一样特异之处,千古诸帝之中,却只有治郎你才有。”
  “什么?”
  “虽则治郎机慧满腹,韬略绝世,可却依然未失天真之心,赤子之情。
  正是这一份天真心,赤子情……
  治郎,你却未必能独自一人在宫外出巡呢!”
  李治闻言,便又要跳起来,却又被媚娘拉住,轻声道:
  “治郎,你于史书一道上,可比媚娘通读熟甚。
  我只问你,千古诸帝,有哪一个与治郎你一般,自出生以来便是两位稀世古今的大圣人千娇百宠地将养着,名烁百世的诸贤臣良将做了自家子侄般地爱护着长大的呢?
  又有哪一位帝王,如治郎你一般,长到这般年岁,也只出过两次宫,且还若非王兄亲身照侍(参李治幼时与妹妹晋阳由青雀陪出宫),便是帝父移驾后顾(参前文李治出宫得毕罗一段)的?”
  李治欲再言,却又被媚娘劝道:
  “治郎,媚娘知你平素里关心民间疾苦,其实更甚于朝局中事。
  也知萧淑妃三番五次请准你封了那自晋阳公主去后,便一直挂于治郎你名下的晋阳之地与下玉公主为封,你却无论如何都不肯……
  却也实是为了那处所在一来为安宁旧属,百姓和顺,常可为念;二来也为此地百姓之中,虽则身为平民,却颇能上言于帝尊,如此一来,这晋阳一地便如在治郎手中能留一扇窗子,叫在这深深宫院中,也能拨开云雾,看得到民间疾苦。
  可治郎呀……”
  媚娘叹道:
  “你身为帝王,看的百姓疾苦,此番所为也是欲决百姓之难,那实在是百姓之福……
  可你有没有想过,你连最起码宫外生活过的经历都没有,如何能够白衣出巡?
  治郎,只问你一句话,你若能回答得出,媚娘便再不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