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螺旋》——全新起点?只是循环往复


小说:完美的真空   作者:界外空想   类别:评论文集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5365/ 为您提供完美的真空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作为又一本科幻,这书有着无从猜测的书名,和一个引人遐想的简介。
  ——在某一天,所有人类都失去了记忆,文明在发展的中途重新开始,这会是新的起点吗?
  全人类失忆?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大胆的想法。
  我的心中闪过很多词汇,知识、语言、文化……不一而足。
  这些都被包含在“记忆”里面吗?
  打开来看才发现远没有我所想的那么严重,的确是失忆,却没有失去过去的一切。
  就像我们常在其他作品中看到的那些失忆者一样,这些人仍然拥有之前的认知水平,依然保留着自己的个人习惯与性格。
  而他们又确确实实地失忆了,脑海中那片关于自身过去的记载,已成空白。
  失忆的人大概都是茫然而慌乱的。
  他们站在陌生的世界,不知所措地面对着每一个陌生的人。
  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哪些是你应该认识的人,哪些是你应该接受的事。
  我觉得自己大致能够想象那股子兵荒马乱的劲儿。
  睁开眼,忽然发现对自己一无所知,思维里冰冷的知识无法安慰漂泊不定的心,对面与自己对视的人眼神里透露出同样的惊慌与无措。
  能够求助于谁呢?
  便只能靠自己了。
  如我所料的,有人——他们好像是天生的领导一般——率先站了出来,说:“我们必须找到自己是谁。”
  无法从记忆中知道谁是我自己,谁是我的亲人,谁是我的朋友,那就利用其它渠道来寻找。
  身份证、网络查询、户口信息……现代社会有太多的方式来记录个人信息,而令人庆幸的是,人类没有将使用这些的技能连同情感与记忆一并丢失。
  找到自己的名字很简单,找到自己以前的亲属关系也不难。
  但没有人能够完全代入到过去的那个自己。
  曾经的亲人——没有印象,不过血缘关系还在。
  曾经的好友——无法想起,还有再度捡起的必要吗?
  曾经的伴侣——已然忘记,是否应该重新开始?
  人类站在记忆的空白处,从时间与信息的缝隙中,窥见过去那个陌生的“自己”,犹豫着不敢向前。
  然而终究必须向前。
  模仿着那些在各种资料中透露出来的过去,他们尝试着重建自己的文明。
  但又要如何重新开始?
  完全模仿过去的社会结构,让每个人回归到各自以前的位置上吗?
  这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虽然记忆消失,但知识仍旧留存。
  所以,让人们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也能够最快地适应下来。
  若是随随便便换上其他不懂这一岗位的人来,才更容易造就变故。
  哪怕有人感到不公平,也无法动摇世界的大势。
  但问题远远不止这一点。
  失去记忆的人,是否要为失忆前的自己负责?
  对陌生的家庭负责,对每有感情的爱人负责,对曾经的契约关系复杂……
  最重要的是:同样重新开始的“犯罪者”们,也将为这段不存在的过去,而遭受审判吗?
  不论是出于人道主义,还是因兔死狐悲之心,为了社会的稳定与相对公平,临时政府决定将他们释放。
  在这个全新而茫然的世界中,总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这好像是一个好的开端。
  一切历史都重新开始。
  一切矛盾都尚未发生。
  一切仇恨都消匿殆尽。
  他们将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剥离国家民族之分的,融合新时代。
  ——但这好像只是部分人的妄想。
  人类,从空白处归来后,从以往的资料中学会的第一种情感,不是爱,而是嫉妒。
  可能并不是学到的,我们一直都会嫉妒,而此时还没来得及学会去爱。
  毕竟,生命的本能是利己的。
  利他——或者说同理心与道理——都是在社会的发展中,在周围人的影响与教育下,后天才形成的观念。
  如何能让这世界空有知识却无三观的人们,拿回自己被遗忘的道德文明?
  答案是,教训。
  记录上的只是没有实感的案例,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才会明白道德约束的重要性。
  那是比严苛的法律更加深入生活边角的东西。
  阶级歧视、团体排挤、自私自利……
  当人类学会用这些“武器”来攻击他人时,也就学会了用对应的“防具”来保护自己。
  爱与道德从来就不是天生的。
  它们是在恶意中生成的护甲。
  而在一次又一次惨痛的教训之后,人类再度执起互相防备的武器,以国家、民族、地区、家庭的名义抱团,警惕而又小心翼翼地向身边人探出手去——
  一切好像又变回来了。
  到头来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这不是全新的开始,只是一次丢失存档后对过去的重复。
  历史总在螺旋中向上。
  这或许就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一本模拟社会演变的虚构史册。
  可惜全文都是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写作的,虽然能够直观地看见世界格局的变化,却不免缺少了对社会个体的代入感。
  倒真不像是小说。
  抱着这样的微妙遗憾,我翻到最后名为“后记”的章节。
  是作者的完结感言吧。
  真短,也不知道有没有一百字。
  ——“第14577次失忆性社会推演完成,与过去9358次结果重复。”
  ——“实验数据记录完毕,实验项目已归档。”
  ——“正在载入第14578次失忆性社会推演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