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江浙匪患


小说:大明小厨师   作者:昴歌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3843/ 为您提供大明小厨师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今天早上是你跟踪我?”
  陈小洛眼睛眯成一条缝,打量着装作若无其事的冯莹莹,她的眼睛不安的动了动,没有直视陈小洛的眼神,
  她用手拂了一下额头的青丝,轻咳一声,
  “我就是好奇,好奇你被锦衣卫带走之后,回来却只字未提,所以才跟过去看看你有什么秘密瞒着我。”
  “秘密?”
  陈小洛摇摇头,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秘密,唯一有的秘密估计就是说出来她也不信,他决定告诉冯莹莹自己是锦衣卫的事情。
  “其实,我……”
  话未出口,却被冯莹莹伸手拦下,
  “你不用说,是我多嘴不该问。还是说说你说的那道菜吧,我想不明白什么菜可以让如今的醉仙楼重新生意兴隆起来。”
  如同朱允炆和李小六所说,如今醉仙楼的生意江河日下,想要扭转乾坤显然不是一道菜所能做到的。
  陈小洛点点头,没再执拗的说出锦衣卫的事,
  他用手指摸了摸鼻梁,
  微微一笑,
  “通过我这些日子的观察,南京城最盛行的吃食应该是咸水鸭,不知对不对?”
  “没错,难道咱们也要做咸水鸭?”
  冯莹莹眉头微蹙,咸水鸭毕竟是街边熟食,在酒楼最多做个拼盘,也没有哪一家酒楼会费心费力去专门卤鸭子当做招牌菜。
  除了滴翠楼。
  滴翠楼如今的招牌菜便是咸水鸭,可是若与滴翠楼去竞争,只怕会更加悲剧吧。
  那可是南京城数一数二的大酒楼。
  陈小洛摇头,
  “咸水鸭我可没兴趣,我想问的是那些杀掉的鸭子的鸭血去哪了?”
  鸭血?
  冯莹莹诧异,要鸭血干嘛?
  眉头皱的更紧了,
  陈小洛笑了,他这几日在南京城也不是瞎溜达,他也四下观察大明的南京城和他印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确切的说,是在饮食上有什么不一样。
  这一观察不打紧,却让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
  南京城没有鸭血粉丝!
  曾经风靡一时的南京鸭血粉丝,开遍了祖国的大街小巷,没想到在明朝竟然没有。
  粉丝也有,鸭血也有,可就是没有人吃鸭血粉丝,这一发现让陈小洛激动了半天,恰好醉仙楼的生意他也想帮一下,第一个想到的方法就是这个。
  “不止是鸭血,卤咸水鸭的鸭汤也没人用,最后都倒掉了,而这两样东西,恰恰是我这道菜的关键所在。”
  冯莹莹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没见过谁家的招牌菜用的是别人家的废料,此时的南京做咸水鸭的熟食小店倒是不少,鸭血和卤水应该都是这些店里的废料。
  陈小洛的手敲打着桌面,
  “明天先收一些鸭血卤水回来,我先试着做看看。”
  “你确定?”
  冯莹莹有些打鼓。
  “确定,确定。”
  陈小洛咧嘴一笑,他甚至已经在想明天该如何能把鸭血粉丝做的一炮而红,
  开什么酒楼,
  开个金陵第一家鸭血粉丝铺得了。
  ……
  皇城内,金銮殿上,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大殿上站着的几个人是临时召集过来的,都是国之重臣。
  年轻的朱允炆站在这些老奸巨猾的人中间,显得格外的稚嫩。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
  “兵部传来的奏折诸位看到了吧,江浙一带匪患不断,朕曾下令‘寸板不得下海’,如今看来倒是个笑话,诸位爱卿可有解决之道。”
  下首的大臣互相看了两眼。
  文臣中走出一人,面白无须,端是美男一个,正是黄子澄。
  “回皇上,臣以为匪患扰乱民生,当以兵刀剿之,杀一儆百自然无人敢继续下去。”
  “臣附议。”
  “臣亦附议。”
  文臣中有两人出来表示赞同,却是齐泰与方孝孺。
  “哦?动刀兵?”
  朱元璋微微一笑,“那黄编修以为,何人适合掌此之职。”
  黄子澄此时还只是东宫伴读,任编修一职,来之前几个人已经大致猜出皇上召见他们的原因,想好了对策,
  这才有了黄子澄一个小小的编修先站出来的情形。
  黄子澄心里也打鼓,
  只是此时已经是赶鸭子上架,死撑也要撑下去,
  “臣以为,曹国公文武双全,智计高绝,可担此重任。”
  话音未落,
  只见从武官中站出一人,
  老人虽已两鬓斑白,却站的笔直,容光焕发,“老臣以为伴读郎说的不妥。”
  他显然没将黄子澄放在眼里,一句伴读郎把黄子澄讽刺的满脸通红。
  朱元璋笑了,
  “长兴侯以为如何?”
  长兴侯,这个老人却是与徐达并列一等开国元勋的长兴侯耿炳文。
  耿炳文上前,
  “皇上,江浙一带的匪患没人比老臣清楚,咱们不能提到匪患就要去剿灭,如果是浪人为祸大明,那自然不能饶了他,打到琉球去也要把他们打的满地找牙,
  可如果是江浙一带的百姓,那就难办了。”
  黄子澄不服气,
  “百姓怎么了,百姓为匪更是可恶。”
  耿炳文两眼一瞪,
  “你一个书生知道给屁,我江浙一带卫所的官兵都是当地百姓,若是为匪的是我大明子民,难道让他们去杀他们的家人吗?”
  黄子澄张口结舌半晌,愣是没想出如何反驳。
  民心,
  哪怕他再不济,也知道丢什么都不能丢了民心。
  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的争论,
  有意思,
  一向主张不动刀兵的文官此次反而要求出兵,平日里没仗打浑身难受的武官反而不愿意出兵,他们心里的小九九朱元璋心里一清二楚。
  他深深看了一眼朱允炆。
  这个孩子,
  也该亮出他的獠牙了,不然以后还怎么执掌大明。
  曹国公站在下首,低眉顺目,
  想来他已经站在朱允炆这一边了,有了他的加入,朱允炆的势力倒也不算势单力薄。
  武官那边就算有什么心思,但是由于有卫所之制,武官轮流为将,再加上外面几个藩王的牵制,倒也不虞大明江山不稳。
  他感觉松了一口气,
  问道,
  “允炆,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允炆低眉顺目,道,
  “孙儿觉得这件事皇爷爷心中一定早有定夺,不过既然皇爷爷问孙儿,孙儿便抖胆说一说,说错了皇爷爷不要笑话孙儿。”
  朱元璋笑着示意他说下去。
  “海禁是我大明开国便定下的国之准则,我大明的根本在农耕,海上的贸易不过是一隅之地,甚至有可能会拖累我大明,
  然张士诚方国珍之流勾结琉球浪人已久,至今仍有余部为祸江浙,纵然是当地百姓,又怎能断定不是反贼?
  孙儿以为,应当派人先去查明事情缘由,如果是当地百姓生存问题,应当安抚为主,如果是反贼或者浪人,那自然是不用客气,刀兵加之。”
  一番话,说的不卑不亢有条不紊,朱元璋的眼睛里露出一丝赞许。
  “允炆说的不错,诸位大臣认为该派何人前去?”
  朱允炆低头,掩饰住嘴角的上扬,看了曹国公李景隆一眼,
  李景隆上前,
  “臣以为,匪患小事动用朝中大臣,有杀鸡用牛刀之嫌,不如派给锦衣卫前去查看一番就好,微臣刚好知道锦衣卫中有一个挺机灵的人儿,倒是适合此次任务。”
  “何人?”朱元璋问道。
  李景隆微微一笑,
  “锦衣小旗,陈小洛。”
  朱元璋微微一怔,
  摇头,
  眉头紧皱,略有深意的扫了一眼台下诸位大臣,
  “容我再想想,先退下吧。”
  身旁的太监见皇上这般说了,便尖着嗓子高呼——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