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易天门


小说:清末第一护院   作者:紫色罗非鱼   类别:传统武侠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3115/ 为您提供清末第一护院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半夜的时候,丁易主动起身辞别了穆婉琴。
  他实在受不了彼此间那种越来越浓的暧昧,他怕自己会控制不住自己。
  丁易逃走了,逃得很狼狈。
  回到屋里,丁易在床上翻了好几个身才慢慢睡着。
  这一觉,不觉就睡到了中午。
  日头当空的时候,丁易起来了,洗了把脸,胡乱吃了点东西,就去了林振海那里。
  跟林振海聊了一会儿,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建议。
  兄弟们还是出去做着零活,这样下去可不行,必须尽快找到合适的营生才行。
  这个乱世里,找个能赚钱而又不伤害老百姓的营生,还真不容易。
  让林振海继续干老行当这个,丁易曾经想过,不过开镖局的话,得拜码头,打点上下,这些,丁易明显做不来,他不愿意跟军府打交道。
  另外,还有更重要一点,在眼下这个世道,走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弄不好就回不来了。
  赌坊,妓院,烟馆来钱很快,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正经行当,丁易也不想做。
  丁易没有出门,而是静静的躺在院子里,身下是一条长凳,脸上盖着一条汗巾。
  日头渐渐坠向了西山,丁易躺在院子里想了半天。
  终于,丁易坐了起来,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只能由他亲自做的决定——他决定开武馆。
  甚至他已经想好了武馆的名字。
  他为武馆起的名字叫易天门,这个名字里,寄托着丁易的一个朴实的想法,他想改变这个混乱不堪的乱世,让自己爱的人,让自己需要保护的人过上好日子。
  他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些,别的,他不愿去想。
  丁易兴奋的跑到了前院,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林振海。
  林振海一听,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叫好。
  兄弟们终于有自己的正当营生了,再也不用把脑袋别再裤腰带上讨生活了,林振海知道自己跟对了人,始终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下来。
  傍晚的时候,出去做活儿的兄弟们三三两两的回来了。
  每进来一个兄弟,林振海就会第一时间将开武馆的消息告诉这个人。
  渐渐的,回来的人越来越多,整个院子一下子沸腾了。
  如果说,之前来到这里是出于对丁易的敬畏,那么现在,这些人的心里,更多的应该是对丁易的感激。
  在这个朝不保夕的世道,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能有一份正经的事做,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人现在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
  第二天一大早,丁易刚起床,林振海就跑过来喊他了。
  林振海三十多岁的人,此时就像个孩子似的,拽着丁易往院子外面跑。
  跑出院子,丁易发现武馆的牌匾已经挂上了,“易天门”三个大字苍劲飘逸,看得出来,林振海为这块匾下了功夫。
  一整天,大家都在里里外外忙着布置,准备武馆开张的事,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丁易的女人更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感到高兴。
  天底下有哪个女人不想自己的男人好,不盼着自己的男人能够有一番作为呢?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只需要挑一个好日子开张了。
  ……
  一个阳光明媚,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易天武馆开业了。
  武馆开业时,来的人并不多,都是附近的一些街坊,没有什么大人物。
  不过,不管怎样,总算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了一个正经的谋生手段。
  此时的丁易有些庆幸,之前去俄国人还有冷月帮那边走了一趟,而且还跟这两大势力有了一定的交情,但愿这点交情,以后会为武馆省去一些麻烦。
  武馆开张前,丁易就跟林振海沟通过了,易天武馆主要是交给他来打理,一般的事,他不会插手,只有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他才会出面。
  这一点,林振海早有准备,他早就看出,丁易是一个生性喜欢自由的人,不会让一个武馆把自己拴住。
  因此,外界只知道武馆的馆主是林振海,对丁易并不怎么了解。
  就这样,丁易做了个甩手掌柜,因为,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武馆开业后的第二天,丁易跟林振海简单交待了一下,就离开了。
  他要去接二老来伊犁府,让别人去的话,他有些不放心。
  这次去接二老,丁易没有带任何人,只身一人策马往青河镇而去。
  丁易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便回到了青河。
  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丁易感慨良深,心里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青河,毕竟是他生活了六七年的地方,他的爹娘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丁易对这个小镇还是很有感情的。
  打马路过原先的白府,丁易勒住了马。
  此时,白府已经变成了陈府,新换的牌匾很新,在阳光下有些晃眼。
  丁易没有进去,四周熟悉的院墙,门前熟悉的石狮,如今早已物是人非,颇有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无奈与苍凉。
  丁易没有停留多久,便离开了这座院子,慢慢向家里走去。
  经过这条青街时,丁易边走边看,看得很用心,也很仔细,似乎要把这里的一切都烙在脑袋里。
  丁易走了很久,才走到家门前。
  下了马,丁易抬手推开了这扇熟悉的门,二老正坐在院子里剥着花生。
  见丁易回来,二人赶紧放下了手里的活计,围着丁易东问西问起来。
  丁易耐心的跟他们讲着伊犁府的情况,他心里清楚,自己的爹娘之所以会问他这问他那的,是因为他们舍不得这里。
  他们需要说服自己,需要丁易帮他们说服自己离开。
  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多年,这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的熟悉,一下子要他们离开,还真有些难以割舍。
  二老收拾完东西,在这座老宅子里看了又看,总算锁上了门。
  丁易雇了辆马车,载着二老往伊犁府走去。
  对他们来说,丁易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一路,他们依然不停的跟自己的儿子说着话,也许只有不停的说话,才会让他们暂时忘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