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74359/ 为您提供野侃大唐之野人归来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公元705年,夏,熊山
故事讲到这里,老人就不再往下讲了,他起身到洞口张望。
雨仍是不紧不慢的下着,湿漉漉的森林里,除了一群猴子在高大的杉树上哀叫着攀援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的动静了。
“怎么还没找来呢?”老人自言自语,眉头拧在一块儿,目光投向山路的拐角处,仍不见有动静。
小孩也到洞口,紧紧依偎着老人,抱怨说:“都好些天了,娘也该找我们来了呀。”
然后小孩不做声了,只是呆呆地望着雨。
老人的眉头舒展了一些,因为他注意到近处的草木都生机勃勃的,叶子映出光亮,可以想见“百草坡”的草药应长得很茂盛吧。
小孩拉爷爷回到洞内,缠着爷爷把故事讲完。小孩想知道李重角回归州以后李重角与王姬如有怎样的故事。
老人说故事长着呢,其实太子让李重角去归州,本意是将李重角还给席禛,这次李重角是回不了宫了。
老人正接着讲故事,这时远处有声音在熊穴上方的崖壁上形成回声。小孩就飞也似的跑到洞口回喊,过了一阵子,雨雾中有人影晃动,小孩十分兴奋,他听不进故事了。
老人问他:“你还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吗?”
“我猜得到,最后李重角肯定进莽林,过白骨地,穿骷髅山,到达熊穴窟,救出母亲,一大家子终于团圆啦。”小孩说着手舞足蹈。
然而老人愁眉紧锁,轻叹一声,仿佛他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小孩的娘给爷孙俩带来了斗笠和蓑衣,她自己顶着一个大麻袋,她手里的伞已经折坏了,湿透的衣服紧贴着皮。小孩扑上去要吃奶。
“都多大了,羞不羞?”小孩的娘说着从竹篓里摸出两张饼,一张堵小孩的嘴巴,一张给老人。然后她到火边烤衣服。
小孩大口吃饼,而老人顾不得吃,只揣进怀里,二话不说披蓑戴笠,背上竹篓,冲进雨中。母子俩来不及劝,只望见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雨雾深处。
母子俩只好等老人。小孩告诉他娘,大爷爷给他讲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故事呢,是李重角和武重羽的故事。他的娘说,“重角”是他大爷爷的乳名,“重羽”是他亲爷爷的乳名。
小孩问他的娘:“为什么大爷爷都老了,他还没娶媳妇儿呢?他救出他的母亲,一大家子团圆,他娶姬如不是等着的事么?”
“这个说不明白,不过细究起来,倒是你大爷爷经常叨念一个人,就是他的发小山儿。你的大爷爷跟你的亲爷爷从洛阳回到归州的那时候,山儿已经在归州刺史府做了丫环的。”他的娘说。
“那山儿是遇到什么变故才到归州做丫环的呢?”
“哎,山儿的哑巴叔叔上山打猎被熊刨死了,只留山儿无依无靠。贾和春夫妇可怜她,就把她带到归州刺史府做了丫环。我只知道大概,仔细讲,我讲不了。”
熊穴里平静了片刻,忽然从深处传来悠长的声音:“故事讲到这里,怎么就不讲啦?让我来仔细讲给你们听吧。”
很快幽暗处走出一个乱发掩面的老婆婆,她走到火边,放下石杖,然后窝盘在地,目光穿过乱发望着火焰。她又说话了:“我是鬼婆婆,阴阳界内,我无所不知,自然知道刚才在洞里的那个老头子所讲的故事。”
小孩跟他娘刚开始很害怕鬼婆婆,各自手里攥着一根燃烧着的柴火,但很快又放心了,都把柴火投到火坑里。
鬼婆婆开始讲起故事来,看样子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山儿的爷爷身体一直不好,过世得早。山儿便与哑巴叔叔相依为命。一晃七年过去了,山儿长成一个大姑娘了,她看起来更像个男子汉,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肌肉,高高的个儿——当然做饭再也不用搭着板凳了。
那天,山儿做好了饭,等着哑巴叔叔回去吃,天黑时,匆匆去了几个乡亲,告诉山儿哑巴叔叔要跟猎人在深山过夜。山儿就给了一些衣布,还打包好饭菜,让猎人给哑巴叔叔捎去。当晚贾和春夫妇就把山儿接到康乐堂住。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也没见哑巴叔叔回家,山儿就察觉到他出事了。贾和春夫妇究竟瞒不下去,就把山儿带到哑巴叔叔的坟冢前,说他被熊咬死了。山儿瘫软在地,没有哭声,只有满面的眼泪。
贾和春劝她说,哑巴叔叔断气前还吃到了她的饭菜,他去阴曹地府,也不会饿肚子。席萍劝服山儿住在康乐堂,他们认她做女儿。
山儿在康乐堂安顿下来,贾和春夫妇对她好自不必说,就连憨憨也对她好,从不对她耍少爷脾气。憨憨跟山儿年龄相仿,都过了两小无猜的年龄,相处的时间一长,憨憨对山儿初开情窦,他不承认山儿真的是他的妹妹;山儿却很单纯,从没对这个胖小子有意思,如果真要动情,除非对李重角。
平日里憨憨闷头闷脑,心里却不闷,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异性的好奇,他无法抑制,从而做出不应该做的事,比如他试图偷窥山儿洗澡,他渴望看到在洗澡的姑娘是怎样美的奇观。一种并非来自理智的声音怂恿他像绝地探险一样去发掘并征服姑娘的一切。
那次憨憨趁父母不在家,他竟被好奇冲昏头脑,欺负山儿,未遂。山儿在康乐堂呆不下去了,难言实情,只对贾和春夫妇说自己要去归州城找寻父母,然后不由分说就走了,只带上李重角送给她的玲珑球。
憨憨见山儿走了,急得直哭,并老老实实向父母认错。席萍夫妇才知道山儿的难言之隐,都惭愧不已。席萍追上山儿,送她到归州刺史府,利用官府的力量打听山儿生身父母的下落。归州正在闹瘟疫,山儿别无选择,在刺史府做了丫环。
姬如知道了山儿沦落成孤儿的遭遇,她心生爱怜,就叫山儿做她的贴身丫环。
山儿被安排洗了澡,更了衣,才去见她的主子。她被带到书房,姬如正在作画,身旁一个丫环在研墨。山儿静静兀立着,好一会儿不被理睬,她心里毛躁起来,实在受不得拘束。终于姬如悬住手中的笔,微微抬头看了山儿一眼,然后淡淡的说一句:“过来研墨吧。”
“哦。”山儿虽应了一声,但心里在打鼓,她都没见过研墨呢。
正在研墨的丫环给她一个白眼,然后对主子娇气地说:“小姐,你看她一个粗手粗脚的乡巴佬,做你的贴身丫环岂不添麻烦?我一个就够了。”
姬如责怪说:“杏儿住嘴,你教她。”山儿用磨刀的动作研墨,结果手被杏儿掐疼,也忍着不做声。山儿偷偷看姬如的画,她不禁心头一震,因为画上那个英俊儒雅的公子的头上竟有一对犄角,她心知李重角的头上是有一对犄角的。
不等画作完成,舅母唤姬如,然后一家人去屈原沱许愿。山儿便留在府里,她没心思四处走走,满脑子都是那张画。
如果画中人真是李重角,她喜忧参半:喜的是,她终于可以知道李重角在哪里;忧的是,即使有机会与李重角重逢,那又能怎样?毕竟李重角是主子的心上人。
从屈原沱回去,姬如饶有兴致地完成了那幅画,并把它挂在墙上。山儿看见了,才知道画中人并不是李重角,因为那人身着龙袍,而她知道李重角是个苦命人,更没听他说过想当皇帝。却又拿不准,或许那身龙袍是主子为李重角许下的宏愿呢。
大约过了半个月,山儿发现姬如的书房墙上挂的那幅画不见了,而且姬如每天都刺绣,刺绣时喜悦总挂在脸上。直到一天早上,姬如打扮的时间比平日长了许多,山儿就意识到她的主子要见重要人物。
果不其然,山儿去厅堂奉茶时看见三个客人,其中那个虽不俊俏但眉目间透出几分气质的年轻人,她熟悉不过,虽然别了七年,但她依稀认得出他是李重角,并且从他与刺史的谈话中知道他已贵为王子;另外两个,一个是满脸长毛的大个子,一个是个清秀的女子,山儿就认不得了。
李重角没有注意到山儿,山儿也并没有弄点动静让李重角注意她。她就算被认出来,又能怎样?
有了李重角,姬如春风满面,与他朝朝暮暮。山儿这个贴身丫环自然不再贴身,这样倒也好,免得看着主子跟自己喜欢的人缠绵从而吃醋嫉恨。山儿尽量让自己的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敢想,但还是一日日的不安,直到累了睡了。
山儿只有偶尔被姬如使唤时,才有机会见李重角一面,可是她没有被李重角认出,或许因为自己永远活在富贵人的余光中,或许因为这七八年自己从一个清新的小姑娘被生活磨成了一个粗人,使得李重角没能在她发生巨变的脸上找到她小时候的印象。不管怎样,她不会认命,她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运命”,自己的命自己运!
故事讲到这里,老人就不再往下讲了,他起身到洞口张望。
雨仍是不紧不慢的下着,湿漉漉的森林里,除了一群猴子在高大的杉树上哀叫着攀援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的动静了。
“怎么还没找来呢?”老人自言自语,眉头拧在一块儿,目光投向山路的拐角处,仍不见有动静。
小孩也到洞口,紧紧依偎着老人,抱怨说:“都好些天了,娘也该找我们来了呀。”
然后小孩不做声了,只是呆呆地望着雨。
老人的眉头舒展了一些,因为他注意到近处的草木都生机勃勃的,叶子映出光亮,可以想见“百草坡”的草药应长得很茂盛吧。
小孩拉爷爷回到洞内,缠着爷爷把故事讲完。小孩想知道李重角回归州以后李重角与王姬如有怎样的故事。
老人说故事长着呢,其实太子让李重角去归州,本意是将李重角还给席禛,这次李重角是回不了宫了。
老人正接着讲故事,这时远处有声音在熊穴上方的崖壁上形成回声。小孩就飞也似的跑到洞口回喊,过了一阵子,雨雾中有人影晃动,小孩十分兴奋,他听不进故事了。
老人问他:“你还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吗?”
“我猜得到,最后李重角肯定进莽林,过白骨地,穿骷髅山,到达熊穴窟,救出母亲,一大家子终于团圆啦。”小孩说着手舞足蹈。
然而老人愁眉紧锁,轻叹一声,仿佛他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小孩的娘给爷孙俩带来了斗笠和蓑衣,她自己顶着一个大麻袋,她手里的伞已经折坏了,湿透的衣服紧贴着皮。小孩扑上去要吃奶。
“都多大了,羞不羞?”小孩的娘说着从竹篓里摸出两张饼,一张堵小孩的嘴巴,一张给老人。然后她到火边烤衣服。
小孩大口吃饼,而老人顾不得吃,只揣进怀里,二话不说披蓑戴笠,背上竹篓,冲进雨中。母子俩来不及劝,只望见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雨雾深处。
母子俩只好等老人。小孩告诉他娘,大爷爷给他讲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故事呢,是李重角和武重羽的故事。他的娘说,“重角”是他大爷爷的乳名,“重羽”是他亲爷爷的乳名。
小孩问他的娘:“为什么大爷爷都老了,他还没娶媳妇儿呢?他救出他的母亲,一大家子团圆,他娶姬如不是等着的事么?”
“这个说不明白,不过细究起来,倒是你大爷爷经常叨念一个人,就是他的发小山儿。你的大爷爷跟你的亲爷爷从洛阳回到归州的那时候,山儿已经在归州刺史府做了丫环的。”他的娘说。
“那山儿是遇到什么变故才到归州做丫环的呢?”
“哎,山儿的哑巴叔叔上山打猎被熊刨死了,只留山儿无依无靠。贾和春夫妇可怜她,就把她带到归州刺史府做了丫环。我只知道大概,仔细讲,我讲不了。”
熊穴里平静了片刻,忽然从深处传来悠长的声音:“故事讲到这里,怎么就不讲啦?让我来仔细讲给你们听吧。”
很快幽暗处走出一个乱发掩面的老婆婆,她走到火边,放下石杖,然后窝盘在地,目光穿过乱发望着火焰。她又说话了:“我是鬼婆婆,阴阳界内,我无所不知,自然知道刚才在洞里的那个老头子所讲的故事。”
小孩跟他娘刚开始很害怕鬼婆婆,各自手里攥着一根燃烧着的柴火,但很快又放心了,都把柴火投到火坑里。
鬼婆婆开始讲起故事来,看样子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山儿的爷爷身体一直不好,过世得早。山儿便与哑巴叔叔相依为命。一晃七年过去了,山儿长成一个大姑娘了,她看起来更像个男子汉,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肌肉,高高的个儿——当然做饭再也不用搭着板凳了。
那天,山儿做好了饭,等着哑巴叔叔回去吃,天黑时,匆匆去了几个乡亲,告诉山儿哑巴叔叔要跟猎人在深山过夜。山儿就给了一些衣布,还打包好饭菜,让猎人给哑巴叔叔捎去。当晚贾和春夫妇就把山儿接到康乐堂住。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也没见哑巴叔叔回家,山儿就察觉到他出事了。贾和春夫妇究竟瞒不下去,就把山儿带到哑巴叔叔的坟冢前,说他被熊咬死了。山儿瘫软在地,没有哭声,只有满面的眼泪。
贾和春劝她说,哑巴叔叔断气前还吃到了她的饭菜,他去阴曹地府,也不会饿肚子。席萍劝服山儿住在康乐堂,他们认她做女儿。
山儿在康乐堂安顿下来,贾和春夫妇对她好自不必说,就连憨憨也对她好,从不对她耍少爷脾气。憨憨跟山儿年龄相仿,都过了两小无猜的年龄,相处的时间一长,憨憨对山儿初开情窦,他不承认山儿真的是他的妹妹;山儿却很单纯,从没对这个胖小子有意思,如果真要动情,除非对李重角。
平日里憨憨闷头闷脑,心里却不闷,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异性的好奇,他无法抑制,从而做出不应该做的事,比如他试图偷窥山儿洗澡,他渴望看到在洗澡的姑娘是怎样美的奇观。一种并非来自理智的声音怂恿他像绝地探险一样去发掘并征服姑娘的一切。
那次憨憨趁父母不在家,他竟被好奇冲昏头脑,欺负山儿,未遂。山儿在康乐堂呆不下去了,难言实情,只对贾和春夫妇说自己要去归州城找寻父母,然后不由分说就走了,只带上李重角送给她的玲珑球。
憨憨见山儿走了,急得直哭,并老老实实向父母认错。席萍夫妇才知道山儿的难言之隐,都惭愧不已。席萍追上山儿,送她到归州刺史府,利用官府的力量打听山儿生身父母的下落。归州正在闹瘟疫,山儿别无选择,在刺史府做了丫环。
姬如知道了山儿沦落成孤儿的遭遇,她心生爱怜,就叫山儿做她的贴身丫环。
山儿被安排洗了澡,更了衣,才去见她的主子。她被带到书房,姬如正在作画,身旁一个丫环在研墨。山儿静静兀立着,好一会儿不被理睬,她心里毛躁起来,实在受不得拘束。终于姬如悬住手中的笔,微微抬头看了山儿一眼,然后淡淡的说一句:“过来研墨吧。”
“哦。”山儿虽应了一声,但心里在打鼓,她都没见过研墨呢。
正在研墨的丫环给她一个白眼,然后对主子娇气地说:“小姐,你看她一个粗手粗脚的乡巴佬,做你的贴身丫环岂不添麻烦?我一个就够了。”
姬如责怪说:“杏儿住嘴,你教她。”山儿用磨刀的动作研墨,结果手被杏儿掐疼,也忍着不做声。山儿偷偷看姬如的画,她不禁心头一震,因为画上那个英俊儒雅的公子的头上竟有一对犄角,她心知李重角的头上是有一对犄角的。
不等画作完成,舅母唤姬如,然后一家人去屈原沱许愿。山儿便留在府里,她没心思四处走走,满脑子都是那张画。
如果画中人真是李重角,她喜忧参半:喜的是,她终于可以知道李重角在哪里;忧的是,即使有机会与李重角重逢,那又能怎样?毕竟李重角是主子的心上人。
从屈原沱回去,姬如饶有兴致地完成了那幅画,并把它挂在墙上。山儿看见了,才知道画中人并不是李重角,因为那人身着龙袍,而她知道李重角是个苦命人,更没听他说过想当皇帝。却又拿不准,或许那身龙袍是主子为李重角许下的宏愿呢。
大约过了半个月,山儿发现姬如的书房墙上挂的那幅画不见了,而且姬如每天都刺绣,刺绣时喜悦总挂在脸上。直到一天早上,姬如打扮的时间比平日长了许多,山儿就意识到她的主子要见重要人物。
果不其然,山儿去厅堂奉茶时看见三个客人,其中那个虽不俊俏但眉目间透出几分气质的年轻人,她熟悉不过,虽然别了七年,但她依稀认得出他是李重角,并且从他与刺史的谈话中知道他已贵为王子;另外两个,一个是满脸长毛的大个子,一个是个清秀的女子,山儿就认不得了。
李重角没有注意到山儿,山儿也并没有弄点动静让李重角注意她。她就算被认出来,又能怎样?
有了李重角,姬如春风满面,与他朝朝暮暮。山儿这个贴身丫环自然不再贴身,这样倒也好,免得看着主子跟自己喜欢的人缠绵从而吃醋嫉恨。山儿尽量让自己的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敢想,但还是一日日的不安,直到累了睡了。
山儿只有偶尔被姬如使唤时,才有机会见李重角一面,可是她没有被李重角认出,或许因为自己永远活在富贵人的余光中,或许因为这七八年自己从一个清新的小姑娘被生活磨成了一个粗人,使得李重角没能在她发生巨变的脸上找到她小时候的印象。不管怎样,她不会认命,她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运命”,自己的命自己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