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千亿级项目(求订阅!)


小说: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作者:6号鼠标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69199/ 为您提供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很快。
  回复就来了。
  “老爷。”
  “成了。”
  “虽然缅亚银行集团还没有正式立项,但却开通了初审流程,我们已经通过,接下来就是认购数量。”
  管家汇报道。
  这效率。
  真正儿的惊到他了,算算时间,距离大佬们谈妥,好像才不到两小时吧,你连准备工作都上线了。
  要不要这么快?
  同时。
  也坐实了早有‘预料’的猜测。
  “多少?”
  老者问道。
  “单个企业,三亿亚元起,十亿亚元封顶。”
  “两种方式。”
  “第一,开工前,一次性付清。”
  “第二。”
  “分六次付清,开工前百分之五十当保证金。开工后,每个月支付百分之十,也就是说,半年内付清。”
  听完。
  老者缓缓点头。
  这点钱。
  小意思。
  印度的资本,现金储备率一直很高。十亿封顶,倒也理解,拉更多人进来,才能让项目走得更顺。
  “一次性付清,没什么好处?”老者又问。
  “有。”
  管家连忙点头道。
  “这次的扩建,建成后,商业建筑的产权将会按比例给各大投资商,我们可以自由定价,自己售卖。”
  “而一次性付清的,可以优先选择区域,但不能挨个楼的挑,而是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位置的地产。”
  闻言。
  老者一笑。
  “这才合理。”
  不然。
  若是一次性付清一点好处没有,谁干?还有不能挨个楼挑,也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位置其实有限。
  好的搭一些不好的,才合理。
  这样一来。
  估计缅亚银行集团很快就能筹集到大笔的资金。
  少则数百亿。
  多则上千亿。
  要是一般项目,一般公司,根本不敢这么整,但缅亚银行集团的信用太好,背景太强,加上项目本身就不错。
  肯定受欢迎。
  “唉!”
  老者一叹。
  这下。
  其内部的利润,估计能立马把上次贷款回收完,剩下的就是纯赚,想到这,真的是不得不令他佩服。
  零。
  太贼了!
  精明。
  能干。
  竟然能把城市贷款玩成这样。
  。。。
  同样。
  思量后。
  印度不少资本联系缅亚银行集团,得到的结果令他们满意,十亿封顶,只限制企业,没有限制个人。
  因此。
  想的话。
  一个家族完全可认购两三次,在印度,贫富差距之大远超一般人想象,拿得出几亿、几十亿的不少。
  于是。
  洛伊城的扩张,便注定了。
  。。。
  飞机上。
  得知各大资本的动向后,印方高层心头止不住高兴,这消息,本就是他们放出去的,想要试试水。
  现在看来。
  效果不错。
  资本们很感兴趣,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压力,角色转换,他们变成了次要参与者,省了老多事情。
  “这下,洛伊城,妥了。”
  “嗯嗯。”
  “喝一杯,庆祝一下。”
  “好啊。”
  “。。。”
  很快。
  飞机上就茶香四溢。
  一口。
  大家心里是五味杂陈,每一次喝,都会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转录原液不是出现在印度,买好贵的。
  心疼。
  并享受着。
  。。。
  印方媒体上。
  也公布了这个的新闻。
  顿时。
  热度更上了一个层次。
  “这想法绝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还以为洛伊市的建设算是接近尾声,没想到,特么竟然是开始。”
  “这操作。。。服!”
  “种一株花,引一群蜂,完全是教科书式的手段,虽然在人类历史上并不新鲜,可是,却很有效。”
  “完了,我们邦没希望了。”
  “是啊。”
  国家。
  各邦。
  如果是这种官方参与,他们还能争取一下,你投资哪,只要不投资我着,我就反对,我就抗议。
  然而。
  形势现在彻底变了。
  官方退出。
  资本进场。
  去抗议,呵!总不能去人家公司门口抗议吧,人家的钱,爱投哪儿就投哪儿,想干涉也干涉不着。
  “这完全是一个千亿级项目。”
  “太夸张了。”
  “提出这个方法的,一定是此间高手。”
  “我知道是谁。”
  “谁?”
  “零。”
  “。。。”
  “难怪,这个人。。好像就没有不会的,唉,要是他是我们的总统就好了,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就是。”
  “。。。”
  节奏。
  很快被带偏,其实也就说说气话而已,紧接着,中小资本开始活跃起来,第一批洛伊市的地产没买到。
  这批。
  是否可以入手一套?
  嗯。
  可以有。
  。。。
  廊余县。
  火车站。
  “什么?”
  “引进企业资本?”
  “暂时不走?”
  接到电话,米昊一脸的惊讶,本以为洛伊市的项目完工,缅方贷款对象增多,短期不会给印方贷。
  哪料。
  竟然有这种操作,缅方不贷,但不代表弄不到钱,对于好项目,高声一呼,想要进来的资本太多。
  厉害了。
  如此。
  自己好像也不用去非洲了,新城扩建,即使引入印度资本,缅亚银行集团的话语权可能会降低些。
  但是。
  资本逐利。
  -质量。
  -速度。
  -成本。
  权衡下来。
  印度也就最后一个有优势,前两个根本没有,如此一来,就算非印公司拿到的项目是之前的三分之一也够了。
  不要忘了。
  这次的总投资额也是之前的五六倍。
  可以说。
  蛋糕大了,比例变小,却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想到这,米昊心里还挺高兴,不用跑一个陌生地方。
  不一会儿。
  “这里。”
  米昊朝里面招手,三个人。
  母亲。
  女儿。
  以及那个认识一年,现在在新安市教书的华夏女孩。五一假期,自己回不去,便让母亲和女儿过来。
  就当旅游一下。
  车上。
  望着窗外,米昊的母亲嘴里念叨着:
  “这地方真漂亮。”
  “路宽。”
  “房子也很有特色,和新安市风格完全不同。”
  “干干净净。”
  “。。。”
  米昊心头一笑,廊余县和新安市,自然不同,一个城市,一个乡村,一个内陆,一个在边境。
  但都秉承着一个基本设计理念。
  ---好看。
  而且。
  一些东西上,差距并不大。
  教育。
  医疗。
  环境。
  都是一个标准,干净整洁,新安市能治的病,这里都能治,这里的教育水平,也和新安市没什么差别。
  这一点。
  是他非常欣赏的。
  一视同仁。
  均衡发展。
  但并不苛求城市化,而是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建设新农村,通水,通电,通气,以及各种补贴。
  对此。
  米昊觉得,这是因为缅痶的工业薄弱,一个薄弱的工业国,大搞城市化,容易弄的分不清主次。
  于是。
  便想着稳农业,再徐徐图之。
  不得不说。
  挺好。
  至少饿不着,虽然人们挣得少了些,但也要看花在哪?医疗、教育、住房,三大块,这边人的负担很小。
  家里有地。
  种菜。
  吃粮。
  花不了多少钱,即使很多年轻人,也都愿意留在村里,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去闯,有人就喜欢平平淡淡。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