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54654/ 为您提供大唐李承乾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关于有些读者说李世民见着主角从终南山归来哭了,没有丝毫帝王之心。在这里我想辩白几句,天子也是人,李承乾乃是李世民的嫡长子,且是为他受伤远处长安,于情于理有何不可?
再者纵观历史,许是大家知晓的李世民弑兄夺位,则笃定李世民乃是一位冷血帝王。可是在皇权斗争中,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李世民若不夺位,死的不仅仅是他自己,包括他身后的一众文臣武将,包括他的长孙皇后,包括他的子女。所以玄武门事变乃是不得已而为之,诚然不可就此判定其冷血无情。
反观史书记载,李世民对长孙爱的透彻,君明后贤,为大唐盛世立下不朽之功绩。再者李世民对他的子女亦是疼爱有加,君不见长乐公主出嫁,诏令有司为其准备的嫁妆要加倍于太宗之妹永嘉长公主。君不见李泰及李承乾夺位愈演愈烈,李世民为了保全爱子,以“李泰立,李承乾、李治皆不存,李治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这理由立李治为皇太子。君不见李承乾谋反失败后,李世民并未处死李承乾,且在李承乾郁郁而终之际,痛哭流涕,为此罢朝,葬以国公礼。
君不见历史上李世民出征高丽时给李治的信: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死而更生,今日以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患疾,即一一具报,今的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翻译:两次收到宫里来的信,却不见稚奴你的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不久前忽然收到你的信,说太子妃生病了,我的担心忧虑才顿时解除了,就好像死而复生的感觉。从现在起,如果你的头风病发作,要立刻写信告诉爸爸,如果有什么小病小痛,也要一一写信告诉我。刚刚得到辽东那边来的消息,抄录一份给你。爸爸想稚奴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爸爸,书。
综上所述,李世民是一位慈父,只是生在帝王家,颇为无奈。而主角既已横跨千年,此间帝王之家冷血无情难道不该弥补遗憾麽?
至少在作者的眼里,大唐应当是铁血中尚不褪温情,繁盛中却又不丢淳朴。若喜欢看宫廷斗争的出门左拐,本人写不来也不想写,若喜欢通篇看战争厮杀的出门右拐,这世道或存有冲突战争,但大唐并非勤兵黩武之帝国,纵观历史上只有大唐不曾修建长城,何故?堵不如疏,太宗年间,国风开放,民族融合愈演愈烈,那些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作者委实不想写,虽然只是小说但寥寥数笔便是伏尸百万,作者没那个勇气写。
当然,或有宵小蹦跳,宛如高句丽,宛如矮国,或许作者会带着此间恨意穿越至千年的鼎盛大唐,借用李承乾的双手报仇雪恨,国殇不平,岂容小人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