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长安大雪


小说:大唐李承乾   作者:月下偷瓜贼   类别:历史军事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54654/ 为您提供大唐李承乾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贞观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长安的上空飘起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
  所谓瑞雪兆丰年,适合的冬雪预示着来年将是丰收之年,这在当代俨然是一种吉兆。贞观元年,就是由于年底温度较往年暖和不少,未降初雪,蝗虫卵发。贞观二年使得整个关中大片地区遇到虫灾,又逢大旱,致使百姓颗粒无收,饿死平民不计其数。
  可是这等瑞雪,更何况是临近岁末,本该是欢欢喜喜的日子,然而这段期间,大唐朝廷显得有些死气沉沉,仿佛有一片乌云笼罩在偌大的大唐上空,遮蔽了天日,让城内的一些人难免因此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
  秦琼在博斯腾湖畔遭遇十万西突厥铁骑之时,选了最后一条路,视死如归与西突厥大军正面交锋。当日情况紧急,秦琼拟定好军奏便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当满朝文武得知此事之后,太极殿瞬间炸开了锅。要知道大唐五万大军里有好些就是站在朝堂上的大臣之后,更可怕的是大唐储君也已然在列,若是出个意外,对整个大唐的稳定乃是致命的打击。远水解不了近渴,此时从兰州曾兵已是徒然,众人只有忍着心思等待着前线传来的军奏。
  清晨辰时的时候,李世民便早早地来到了甘露殿。
  按理来说这个时间段,李世民此刻应该在太极宫小憩片刻,但是最近,李世民却改变了以往的作息习惯,他睡不着。
  “龟兹那边,还是没有消息传来么?”
  刚刚踏入甘露殿,李世民便立即向杜如晦与长孙无忌两位大唐肱骨之臣询问最新的战况。
  顺便提及一句,那日得知李承乾等人被十万西突厥铁骑后围包抄,房玄龄当场晕倒,李世民只当得房玄龄担心爱子房遗爱,毒火攻心,便让房玄龄放下朝中事物,在家好生休息。
  杜如晦、长孙无忌也是一脸焦急之色,各自的儿子亦在大军之列,如今生死不知,心里焦躁不安,但是两人身居高位,房玄龄已经病倒了,朝廷的事物更是忙应不周,这两人天还未亮,便来到宫中处理政务。
  “回禀陛下,龟兹那边暂时还未有战报传来。”
  尚书仆射杜如晦放下了手头的奏折,起身紧声回道。
  “喔。”李世民怅然若失般地应了一声,看似魂不守舍地走到龙案后,坐在龙椅上,也无心政务,只是坐在那里发呆。
  见此,老太监赵幽忍不住劝道:“陛下,龟兹暂时未有战报传来,相信一定是正与西突厥大军鏖战中,无暇旁顾……太子殿下聪慧异常,吉人天相,相信定然不会有事,陛下放心吧。”
  “但愿如此吧……”李世民点点头应了一声,依旧坐在龙椅上发呆。
  尽管这些日子有数不清的人用类似的话宽慰李世民,但是因为龟兹方面的战报久久不至,以至于李世民心头仿佛始终有一块巨石高悬着,实在是心中难安。
  他甚至是开始后悔,不该听信李承乾的话,放任这个自己最为骄傲的儿子赶赴前线。
  一个刚刚行冠的稚子,又没有什么征战的经验,他能懂得什么?
  人就是这样,尽管当初李世民对李承乾整个野狼团的那一首“精忠报国”极为推崇,但如今,因为毫无音信,他不由得开始自我怀疑起来,自我怀疑之余,亦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深感悔恨。
  回想起这些日子立政殿的长孙每日因为思念她的大郎而寝食难安,李世民心中很是不好受。
  他甚至有些害怕再去立政殿,因为每次长孙一见到他,就会迫切地询问李承乾的近况,而问题是,李世民又哪里清楚?
  每次在安慰长孙的时候,说实话李世民心中亦有些底气不足。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兵部官员急匆匆地奔入了甘露殿,口中喊道:“陛下,兵部有加急奏折至。”
  正在假寐发呆的李世民闻言动容地坐直了身体,双目绽放光彩,但是在顷刻之后,他眼中的神采亦逐渐暗淡下来。
  “一定又是新罗国发来的求援急报。”
  李世民满是遗憾地恨恨想道。
  不同于龟兹战场的了无音信,臣服于大唐的新罗小国这些日子可是没少向长安求援,每次在信中都说什么“百济、高句丽秣马厉兵,对其虎视眈眈",非但要求大唐出兵征讨百济以及高句丽,还要求横刀、粮草等各种战略资源,搅和地得李世民恨不得叫这厮自生自灭算了。
  老太监赵幽注意到了李世民方才的举动,心知天子是想询问但又生怕失望,遂主动问道:“是新罗国送来的救助信么?”
  “不是。”那名兵部官员摇了摇头,正色说道:“是龟兹那边送来的消息。”
  此言一出,整个甘露殿顿时鸦雀无声,非但杜如晦与房玄龄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就连李世民亦立马露出了凝重关切之色,那一瞬间仿佛笼罩在甘露殿内的紧张气氛,唬地赵幽身后两名内侍监的小太监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怎……怎么说?”李世民强忍着心中的紧张,沉声问道。
  只见那名兵部官员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摊开后照着宣读道:“贞观六年十月十二日,左右千牛卫主帅秦琼率五万大军,与西突厥咄陆可汗泥孰率领的十万铁骑交战于博斯腾湖畔。……太子李承乾挖冰凿洞,计诱突厥六万大军于冰面之上……成功诛杀六万西突厥铁骑......而后薛仁贵一箭射死泥孰,故此大唐大军一鼓作气,出击西突厥。……此战大捷,我大唐兵将共杀西突厥八万人,迫降两万人。而我大唐仅折损将士七千余人,五千伤者,此战战果旷古,自古罕见。左右千牛卫主帅秦琼敬上,恭祝陛下龙体安康。”
  “......”
  听着这份战报,甘露殿内众人惊地目瞪口呆。
  仅仅一战,就杀八万人、迫降两万人,使这支西突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杜如晦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均难掩心中的惊喜与骇然。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杜如晦、长孙无忌不约而同地起身向李世民恭贺,这反应,让本来想抢先一步恭贺的老太监赵幽瞧得一愣一愣。
  然而李世民似乎还未反应过来,他俨然被这突然的喜讯惊得有些难以接受,生怕如梦境一般,一有所动作就会惊醒。
  良久,他这才迟疑地问道:“朕……没听错吧?是大捷?”
  这回赵幽可没有落后,躬着腰,欢喜地说道:“非但是大捷,而且还是战果旷古、古今罕见的大捷。……我大唐军将让那西突厥十万铁骑,全军覆没!”
  “而且他还仅损失了七千兵卒?”李世民又试探着问道。
  “正是!”赵幽连连点头,老脸上堆满了笑容。
  “呼……”李世民缓缓闭上眼睛,长长吐了口气,半响之后,忽然一拍龙案,大声叫道:“好!”
  说罢,李世民连忙指示道:“速速将这则捷报敲锣打鼓遍传长安,这些日子大家都憋得厉害啊。”
  那名兵部官员闻言,亦连忙说道:“陛下放心,兵部的尚书李靖,在命下官前来报讯时,已命人将这则消息遍传长安城内。”
  “好好好。”李世民连连点头,忽然好似想到了什么,对赵幽说道:“对了,赵幽,你带着这则捷报走一趟立政殿,将此事告知皇后。……告诉她,她那个了不得的大郎,须臾之间竟将局势扭转,大破敌军,灭敌六万。算了,阵亡的具体数目就不要提了,省得吓坏了她,你也晓得她身子不好,受不得惊吓,你就跟她说,乾儿打败了敌军,做得非常漂亮。”
  听着李世民的叮嘱,赵幽老脸上堆着笑容,连连点头说道:“陛下,老奴省得……”
  正在说着,忽然又有一名兵部官员走入了甘露殿,拱手禀告道:“陛下,兵部有加急奏折至。”
  因为有了一份秦琼传来的捷报,李世民的心情好了许多,笑着问道:“难道是这次才是新罗的求助奏折?”
  只见后一位兵部官员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是秦将军的奏折……陛下放心,仍是喜报!”
  本来李世民还有些犯嘀咕,生怕好消息之后就是坏消息,可如今听这么一说,心中倒是放心了,挥挥手笑道:“叔宝的军奏方才已惊了朕一回,再来一回朕亦能接受,快,将这个好消息速速念来。”
  “是。”那名兵部官员拱了拱手,亦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摊开后照本宣读道:“贞观六年,大军灭西突厥十万铁骑之后,龟兹五万大军接踵而至。太子李承乾引诱西突厥两万降卒铁骑助大唐征战龟兹大军,西突厥两万铁骑与龟兹五万步兵交战悉数阵亡,龟兹大军亦是所剩无几,大唐左右千牛卫见机一举歼灭龟兹残军,无一人阵亡。此番两轮大战,共歼敌军十五万,而我大唐仅折损将士七千余人,此战战果旷古,自古罕见。左右千牛卫主帅秦琼敬上,恭祝陛下龙体安康。”
  整个甘露殿鸦雀无声。
  倘若说前一份捷报便足以叫众人欣喜若狂,那么这一份捷报,简直让他们目瞪口呆,惊喜地难以置信。
  这千里迢迢的攻打龟兹,不想还未到龟兹,这龟兹五万大军竟被西突厥降卒所灭,至此竟然是全军覆没了?
  “这可真是……又一次惊到朕了。”
  李世民苦笑着喃喃说道。
  他站起身来,走到两名兵部官员身旁,从他手中拿过了那两份捷报,气定神闲地走向殿外。
  “陛下……不高兴么?”
  杜如晦诧异地小声问道。
  听闻此言,赵幽抬手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意有所指地笑眯眯说道:“别急。”
  话音刚落,众人便听到从殿外传来了李世民那无比畅快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