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战鹰-“食雀鹰”战斗机


小说:海魂   作者:闪烁   类别:军事战争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46406/ 为您提供海魂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帝国海军航空兵是在一战之后才建立的,在海航初期,几乎没有一种合适的战斗机。在廖汉翔力主建造三艘“皇帝”级航母之后,海航面临一个更为尴尬的境地,有航母,没飞机!因此,也就在三艘航母的设计工作开始的时候,海航向沈飞下达了研制新型战斗机的任务,要求沈飞尽快拿出一种先进的,能够与世界其他国家水平相当的战斗机出来。
  沈飞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在08年底就拿出了第一套设计出来,结果被海军立即就否决掉了,因为沈飞拿出的竟然是一套双翼机的设计方案!多翼战机是一战的特点,可在战后,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对航空学的深入了解,所有国家都抛弃了这种设计,单翼机的性能更优秀,也更能满足军队的需要。
  直到09年底,沈飞拿出了第二套设计,海军再次感到了失望,原因也很简单,沈飞根本就没有尽全力来研制海军需要的战斗机,仅仅只是拿了一个将双翼改成单翼,机体几乎没有做太多修改的战斗机,这离海航的要求太远了。
  海军不得不申请组建第二个飞机制造厂,这也就是哈飞的来历。海军的这一用意很简单,通过两个飞机厂的竞争来向飞机厂施加压力,迫使飞机厂拿出更好的飞机出来。而这被证明是很有效的,而且这也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仅哈飞在战争期间生产的数万架战机,就不可小看了。
  海航在10年初重新下达了设计标书,由沈飞与刚成立的哈飞竞争。结果,到10年七月的时候,沈飞与哈飞就拿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
  从根本上讲,哈飞的设计要更好一些,更前卫一些,大概是因为哈飞的大部分设计师都是年轻人,想像力更好,创新能力更丰富的缘故吧。但最后,海航仍然选择了沈飞,原因也很简单,沈飞提交的设计更稳妥,而且在性能上已经达到了海航的要求。还有一点,沈飞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能够保证海军以最低的价格,顺利的拿到战斗机。
  十月,海航就正式向沈飞发出了进入设计验证阶段的合同书。海航还同时向哈飞发去了另外一份合同,要求哈飞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设计。这给了哈飞一个宝贵的发展机会,实际上也为帝国海军的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新式战斗机也在这个时候被定名为“食雀鹰”,而沈飞的具体设计工作持续到了12年初,技术难题是战斗机所使用的发动机。发动机带来的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结果几乎毁了海军的第一种现代化的战斗机。
  这时候,帝国海航与帝国飞机制造厂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沈飞在获得了竞争之后,其总设计师过度的追求性能上的优势,提出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实战证明,海航不需要涡轮增压发动机),而当时,不仅仅是唐帝国,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掌握成熟的涡轮增压技术。更严重的是,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将会导致战斗机的重量剧增,由此带来的性能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所提高的那点功率根本就不足以弥补!同样的,新技术的使用导致研制时间过长,这更让海军差点就痛下决心,放弃这种战斗机的研制工作。
  第一批样机的机体在13年的时候就已经制造出来了,结果是,发动机一直没有搞出来,不得不用老式发动机暂时顶替,等到“风12”研制成功之后,再进行动力系统的试飞工作。这实际上就拖延了战斗机装备部队的时间!
  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一直拖到了14年底。第一批“风12”制造出来之后却问题不断,原因很简单,涡轮增压器的质量不过关,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甚至不到1500个小时,这与海军要求的4500小时差得太远了。另外,试车时的输出功率仅仅850马力,而设计指标是要达到1200马力,显然这个差距也非常的巨大。超重问题更不容忽视,如果使用这种发动机的话,“食雀鹰”的起飞重量将达到4200公斤。这就必须要修改飞机的气动布局,同时还将影响到飞机的航程,降低飞机的性能!
  这些缺陷都是无法接受的,海航也在这个时候提出要求重新研制战斗机,启用哈飞方案。只是,海军方面不愿意将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的战斗机就这么放弃掉。另外,还有沈飞的缘故。沈飞一直是海航最重要的战斗机工厂,一直以来是海航最大的供货商。当年沈飞由陆航转到海航就得到了海航的巨大扶持。如果取消“食雀鹰”计划的话,那么沈飞的损失将会非常巨大。
  关于是否研制新战斗机,还是继续进行“食雀鹰”计划的问题争吵到了16年初,此时战争已经露出了端倪,而且“太祖”级航母已经开始动工建造,如果再拿不出新的战斗机,那么航母就不得不使用老式战斗机了。同时,日本,美国的新式战斗机也在加速发展之中,海航等不起,海军也等不起。结果,海军决定继续发展“食雀鹰”,沈飞也做出了保证,在17年底之前让新战斗机飞起来。
  沈飞的这个承诺并没有完全兑现。“食雀鹰”确实在17年十二月上天了,可使用的却只是输出功率为1050马力的“风12”发动机,结果“食雀鹰”的性能根本就无法达到海军的要求。发动机超重的问题依然严重!
  18年,沈飞进行重组,厂长,总工程师全部换人。同时,沈飞派遣一批工程师出国,招收了一批有经验的发动机工程师。到这年中期,“风12”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才逐渐被解决。年底,基本上达到了海军要求的“风12”发动机开始试车。
  19年初,使用了输出功率到达1200马力,且重量已经控制下来的“食雀鹰”制造了出来。这次,沈飞先进行了地面测试试验,而试飞工作被安排到了年底。从07年底立项,到19年底开始试飞,“食雀鹰”的研制工作整整持续了12年之久,耗费了海军大笔经费。
  从整体设计上来看,“食雀鹰”并不落后,至少在当初开始设计的时候,很多技术与设计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如采用的鸥型翼,可收方式起落架,全金属骨架,半硬壳式机身,金属蒙皮等等。这些技术实际上都是比较超前的,日本甚至到战败时都没有完全用上,而美国也是在战争期间才研制出完全采用了这些技术的战斗机的。可问题是,太超前的技术并不见得会带来更好的性能。战斗机的核心是发动机,而“食雀鹰”的问题正好就出现在了发动机上。
  “风12”发动机的设计指标并不低,以一战后十年内的技术水平来看,如果“风12”能够按照计划设计成功的话,毫无疑问的,帝国海军将拿到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可问题是,“风12”并没有能够顺利完成设计。问题的焦点就在涡轮增压器上。
  实际上,涡轮增压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二战之后。二战之前,乃至二战期间,涡轮增压器的技术都不过关。唐帝国的工程师首先认识到了涡轮增压器的价值,却因为受到了技术能力的限制,没有能够将这种可以大幅度提高发动机能力的设备应用起来。结果,战争期间,唐帝国也就只有“风12甲”这一种发动机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随后在战争期间研制的所有供战术飞机使用的发动机都采用的机械增压技术,而不是涡轮增压技术!
  当然,“风12”也并不是一无事处,涡轮增压技术也不是不先进。“风12”的设计实际上为帝国后来研制重型轰炸机奠定了基础。当唐帝国准备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轰炸机的时候,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成为了最好的动力系统。因此,“风12”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实际上就是在为后来的功率更大的发动机进行技术储备。
  使用了“风12甲”的“食雀鹰”在性能上是不俗的。直到日本的“零战”出现,“食雀鹰”都是帝国海军的骄傲,可这个骄傲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实战证明了,这种战斗机有太多的缺陷,而且是致命的缺陷。
  “食雀鹰”最大的技术缺陷是其糟糕的敏捷性。这也是帝国海航迅速淘汰“食雀鹰”的主要原因。海军与陆军不一样,陆军需要截击机,以拦截敌人的轰炸机。同时,陆军还可以单独装备敏捷好的制空战斗机,反正陆军是不需要为机场发愁的。相反,海军却必须要在航母有限的空间内塞进有限的战斗机,因此就不能强调战斗机的任何一种性能,要求的是性能全面,平衡的战斗机,而不是一架可以高速飞行,可以平稳俯冲的截击机,而是能够与敌人的战斗机交战的制空战斗机!这正是“食雀鹰”所不具备的能力,而这也是帝国海航在战争初期损失大量战斗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某种角度来看,“食雀鹰”提供给陆军更合适(实际上,帝国海航淘汰下来的“食雀鹰”有很大一部分提供给了波斯帝国等同盟国的陆军航空兵或者是空军使用,不过,到了战争中后期,“食雀鹰”执行的不是空战任务,而是对地打击任务),而不是提供给海军!
  性能参数:机长8.9米,翼展10.2米,高3.8米。最大起飞重量3800公斤,5000米高度最大平飞速度260节,最大飞行高度9500米,作战半径250海里(带一具副油箱时为300海里)。装备四门20毫米机关炮,共备弹650发。另外,机腹处可携带一枚100公斤炸弹。
  “食雀鹰”一共生产了500架,其中海军航空兵接受了350架,100架提供给了波斯帝国,另外还有50架被送往了德意志帝国。从这个产量来看,“食雀鹰”算得上是一种比较失败的战斗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