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新政


小说:宋扬天下   作者:尹三问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33266/ 为您提供宋扬天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薛纵回家了,今日的场合他已经没有兴趣继续待下去。
  尹红袖诚然是漂亮,也有才艺,但还没有到美若天仙,让人流连忘返的程度。
  那些公子哥们前去捧场,都安得什么心他也再清楚不过。
  将美人儿收入私房谁人不想呢?
  不过天下可没那么简单的事情,薛纵尤其不想做一个围绕在石榴裙边的“追星族”。
  看看吕公孺那副表情,实在是把吕夷简的脸丢光了,也不知这位生病的老相公究竟是怎样感觉?有没有恨铁不成钢?
  反正薛纵是不想与这些人为伍的,奈何在四门馆大家都是同班同学,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想想也真是伤脑筋。
  薛纵轻轻摇摇头,在丁香阁外与高行云和石庆春告别,径直返回家中。
  十五岁的年纪,夜逛青楼,回去的太晚可不好,老祖母会责怪的。
  ……
  丁香阁里本来应该略微旖旎的夜晚,就这样草草收场了,因为薛纵的闪耀和提前离场,场面变得有些尴尬,索然无味。
  尹红袖有些看不懂薛纵,她不是很清楚,面前这个少年郎到底是本性纯良正直,还是压根看不上自己?
  一时间,尹红袖竟有种不自信的感觉。
  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微妙感觉,往日里多少公子名士向她示好,拜倒石榴裙下,她从来都不屑一顾的。
  但是今天,这个对他没有丝毫恭维的少年,却让她忍不住想多看几眼,然后心心念念。
  薛纵走了,尹红袖也突然没了兴致。
  接下来的舞蹈表演也被取消的,理由是身体不适,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此事多多少少都和薛纵是有些关系的。
  没能看到红袖小姐的曼妙舞姿,很多慕名而来的客人十分遗憾,不过觉得能欣赏到薛纵的嵇琴,见识到那两句明日会传遍东京的佳句,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但有的人心里却有些不舒坦,觉得是薛纵坏了他们的好事,以至于没能看到尹红袖的舞姿。
  尤其是有些心眼小的人,甚至觉得吃了苍蝇一般难受,比如吕公孺。
  ……
  吕公孺有些悻悻地回到家中,曾经显赫一时的宰相府。
  进入院中,看到书房里灯火通明的时候,他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这是父亲没有安睡的讯号。
  父亲吕夷简是个很自律的人,以前即便是执掌天下大事的宰相,只要没有紧急公务,也会早睡早起的。
  但凡父亲没有睡觉,留在书房里,往往就是有事,要么是和朝廷有关,要么就和家里有关。
  难不成是因为自己夜不归宿的问题?
  吕公孺下意识猜想着,吕家的家教也算是比较严格的,父亲最近一段时间对自己确实有些许不满。
  今晚该不会是在等候自己吧?唉,自己今晚明明回来的不算很晚啊?此时此刻,吕公孺隐约有种想要谢谢薛纵的意思。
  若非薛纵早早离开,自己回来的再晚一些,焉知会是什么情形。
  吕公孺满心忐忑,听到书房的们吱呀之声响,一颗心顿时突突直跳。
  “三弟,你回来了?”
  “啊,是大哥!”吕公孺回头,见到一个将近而立的青年走过来,正是他长兄吕公著。
  “这么晚,是去哪了?”
  听到吕公著的问话,吕公孺赶忙道:“今日四门馆开课,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傍晚大家一起小酌了几杯。”
  “原来如此,你去了四门馆当好好学习,速有进益才是,且不可辜负父亲对你的一片期望。”吕公著小声提醒叮嘱。
  “啊,是!”回答过后,吕公孺才回过神来,大哥这语气不对啊,难道……
  吕公孺顿时心中一喜,轻松了不少,然后小声问道:“父亲还好吗?这么晚书房里依旧亮着灯,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朝政上的事情,我们就别管了。”
  “朝政?父亲不是已经退养告老了吧?”吕公孺不解地询问。
  吕公著轻声道:“父亲毕竟曾是宰相,与官家感情颇深,关心朝政有什么奇怪的?”
  “怎么?难不成是朝廷出了什么大事,需要父亲出马?”吕公孺揣度着询问,好奇心十分强烈。
  “朝廷大事,你就别多问了,快些回去休息,明日好好取四门馆读书。”吕公著摆摆手,一副完全将弟弟打发的态度。
  吕公孺虽然好奇,但他总算还知道事情的轻重,有些要紧的大事确实不是自己该参与的。
  而且此情此景也没什么不好啊,也就没有人在意自己夜不归宿,在外胡天胡地的事情了。
  何乐而不为呢?吕公孺心中暗笑,当即跑开了。
  吕公著看着弟弟远去的背影,又看了一眼灯火通明的书房,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声。
  确实是出事了,但这事吧……
  大宋近几日并不曾有大的灾害和战事爆发,所以这出事也肯定只是内政,能放父亲这般关注倒也不足为奇。
  盖因这件事足够大,也足够惊人。
  今日官家赵祯突然宣布了一件事,朝廷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人事调整,范仲淹、富弼、韩琦这个人突然被重用。
  参知政事的职位已经不低了,但官家似乎不满足于此,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他们越过宰相去执政。
  目的则是为了搞所谓的新政。
  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几人则被任命同为谏官,官家赵祯雄心勃勃,俨然一副要重振朝纲,兴旺大宋的架势。
  希望依靠重用的这些人来搞新政,改变大宋目前的弊端不少的局面。
  消息一出,满朝震动,皇帝这是要高新政啊。
  新政意味着什么?变革,是肯定要有了。
  自古以来,变革都不是件容易事,变革就得做出改变,就势必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争吵和争斗是必不可少的,到最后或许还会因为各自的利益大打出手。
  秦国当年的商鞅变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结果怎么样呢?
  大宋虽然向来文明温和,但变革一旦开始,无论最终失败还是成功,都会是一场轩然大波。
  难怪已经离开朝堂的父亲还是如此关心,这是风雨将起的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