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夜路不能经常走


小说: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作者:黎桓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7776/ 为您提供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黄氏是栖霞有数的大族之一,即使放到登州府,也是一方豪强。
  祖上出过两任举人,好几个秀才。
  虽未仕官,却置下了不小的家业。
  数代苦心经营,仅良田就上万亩,店铺遍布登州府。
  黄家的庄子位于城南五里坡,占地十多亩。
  这天午后,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悍匪,杀进了毫无防备的黄老爷庄子里,这群悍匪不杀女人孩子,专挑成年男子杀,庄子里的家丁根本就不是对手。
  只是一个照片,就被杀了个落花流水。
  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心胆俱裂地逃命去了。
  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庄子里男丁略尽。
  黄老爷也在这群悍匪挖出藏起来的所有银子后,被吊死在树上。
  等典史接到消息带着捕快赶过来,入眼皆是哭泣的女人和满地尸体,问悍匪去向,都说逃到翠屏山里去了,问悍匪人数,却七嘴八舌说不清楚。
  有说五六十的,也有说二十三的。
  再问悍匪特征,更说不清楚。
  消息报给县令,栖霞令勃然大怒,命典史带着人进山搜捕悍匪。
  治下士民被掠,对父母官来说是严重失职。
  轻则考绩下等,重则被参上一本丢官都有可能。
  焉能不怒。
  典史接到命令,想死的心都有了。
  真想学黄老爷,找一棵树把自己吊死算了。
  上山搜捕悍匪?
  这是捕快干的事吗?
  现如今的那些盗匪,连朝廷官军都剿不灭,更别说捕块。
  但没奈何,上官命令下来了,不去又不行。
  抗命的后果太严重,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手下去翠屏山搜捕匪贼不提。
  ……
  黄家差点惨遭灭门的消息传到成山卫,黄氏粮店的大掌柜第一间回栖霞奔丧,同行无不兴灾乐祸,死的好啊死的妙,少一个竞争对手,生意更好做。
  然而很快,就又有消息传来。
  黄家粮行的大掌柜在回栖霞奔丧途中,路遇悍匪被杀了。
  张家粮行和陈家粮行的大掌柜笑不出来了。
  这也太倒霉了!
  物伤其类,物伤其类呐!
  几天前还一起喝酒吃肉,没想到忽然人就没了。
  这该死的世道,什么时候能消停一下。
  还是成山卫安全呐,有一位杀神镇着,没有匪贼敢来打秋风。
  听说文登县的两股匪贼都被那位侯爷给扫灭了。
  这样看来,破虏侯还是有些功劳的。
  正唏嘘呢,又接到消息。
  破虏侯召见。
  张家粮行和陈家粮行大掌柜紧急了碰了下,二进宫来见周启。
  周启依旧态度温和,一点不盛气凌人,问:“可有调来粮食,能放粮了吧?”
  “这……”
  两人一脸难色:“最近各处缺粮,正在调运。”
  周启点了点头,没为难两人,只是道:“尽快放粮!”
  两人满口应下,出门就忘了。
  结果没过几天,又有消息传到成山卫。
  莱阳陈家遭了匪祸,差点被灭门。
  陈家粮行的大掌柜瞬间吓尿,想回去奔丧,却恐半路遇匪。
  连忙和张家粮行大掌柜商议。
  “不会是那位……”
  陈家粮行大掌柜话说了一半,就不敢说了。
  张家粮行大掌柜打了个寒颤,连忙道:“放粮放粮,明天就放粮!”
  翌日,城中粮商纷纷开门营业。
  之前粮商罢市,官府开仓放了几天粮。
  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恐慌。
  现在粮商开门营业,官仓就不放粮了。
  “果然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呐!”
  周启听了禀报后只是感慨一声,对梁虎道:“这些地主乡绅还真他妈的有钱,区区一個黄家,就抄出三千多两银子,陈家更是挑了四千多两,可比剿匪收益高的多了。”
  梁虎稳重地道:“就是可惜了那些粮食,没办法运回来。”
  周启点头,确实很可惜。
  黄家和陈家不但是地主,而且是粮商。
  最近又是收粮的好时机,存粮都是以千石计,可惜没办法运回来。
  不过能弄回来近八千两银子也很不错。
  这些大族都是猪啊,比成山卫的的大族要肥多了!
  周启砰然心动,别看他之前说的自信,银子问题他解决。
  实际上很头疼。
  搞银子不是件容易的事,那玩意他又变不出来,能化缘的都化了一遍,再挤牙膏也挤不出来多少,成山卫又没有交通和区位优势,发展商业基本没可能。
  那些大族如此肥硕,多宰几头成山卫就能踏上发展快车道了。
  不过夜路走多了难免会遇鬼。
  这事暂时不能再干了。
  听说巡抚孙元化召集了一帮洋人打造火炮,周启打算去看看。
  孙元化师从徐光启,在火器方面很有研究,据说跟着徐光启入了天主教,因热心西学没考上进士,以举人之身出仕干到巡抚,可见后台有多给力。
  周启没有劳师动众,只了几名亲兵就去了登州府。
  卫成山到登州府四百里,不急着赶路,走了三天才到。
  没有提前通知,到了巡抚衙门时,才知孙元化去了码头巡视。
  周启没有去府,直接叫人领去了码头。
  登州府有水城,也有水寨和码头,天启年间袁可立任巡抚时,令登莱水师联络诸岛收复旅顺,一直在后方牵制后金,为拖延后金攻掠辽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水军,登州的海贸也很繁盛。
  大明和后金的战争不但让登州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后勤基地,更充当了大明和辽东、朝鲜及海上诸岛民间贸易的中转枢纽,看看码头上排队装货卸货的船,就知道有多繁忙了。
  周启打量着繁忙的码头,琢磨着怎么才能控制登州府。
  登州府地理位置实在太优越,对面就是旅顺,而且基础设施齐备,要船有船,要码头有码头,只要控制了登州府,就能随时到鞑子后方去零元购。
  不远处,一支车队缓缓驶向码头。
  二十几个商队护卫护在车队前后左右,有说有笑的往码头方向走。
  看那轻松的样子,显然不担心有人跳出来打劫。
  其中一个护卫比较不合群,独自一人走在车队左后方,不时四下打量。
  忽然看到不远处的周启,脸色就一变。
  想刚侧身,却来不及了。
  周启扭头扫了过来,目光对了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