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考验(4月1日求首订)


小说:三国谋士我变身伊籍   作者:春夜禾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7329/ 为您提供三国谋士我变身伊籍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诸葛亮观察完,面带微笑请教道:
  “这个涪水关,真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
  “亮愚钝,没有本事打下来,还请机伯出个主意。”
  伊籍看诸葛亮脸色,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知道对方肯定已经想好了计策。
  他知道三国时期的谋士,有一个通病,都喜欢扮猪吃老虎。
  明明心里有打虎的手段,嘴里却偏偏喜欢说自己“愚钝”。
  敌人若是信了,转眼就会被打得找不到北。
  但伊籍是同僚,这里又没外人,诸葛亮为啥要装傻?
  伊籍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诸葛亮话中的深意。
  诸葛亮肯定知道,伊籍也有破关的手段。
  但两人的计谋未必一致,可能会起冲突。
  回头打起来,听谁的?
  所以,必须事先讲清楚。
  诸葛亮是全军统帅,于情于理,伊籍都该听诸葛亮指挥。
  于是,伊籍装傻道:“籍智力低下,实在是想不出对策。
  “还请孔明兄主持大局,籍一定通力配合。”
  这就谈好了。
  当天晚上,诸葛亮召开战前布置会议,上路军、中路军将领,悉数到场。
  诸葛亮命令道:“离涪水桥南五六里,两岸都是芦苇蒹葭,可以埋伏。
  “兀突骨引一千枪手伏于左,单戳马上将;沙摩柯引一千刀手伏于右,单砍坐下马。
  “杀散彼军,张任必投东面小路而来。
  “魏延引一千军,埋伏在那里,就彼处擒之。”
  魏延听到把头功的机会交给他,很是兴奋,欣然接令。
  诸葛亮又命黄忠埋伏在涪水桥北,道:
  “等我引张任过桥,打起来后,汉升就在桥东列阵,切断敌军归途。”
  等众将领出去后,诸葛亮单独对伊籍道:
  “四川人好内斗,谁也不服谁,就像一盘散沙,没办法直接搭建成房子。
  “刘焉引入东州人士,组建东州派,打压蜀地本土豪族,反而促使四川人团结了起来,形成了益州派。
  “如果我们把东州派和益州派都消灭掉,那么四川又会回到散沙状态,不利于我们的统治。
  “倒不如维持现在的架构,保持东州派和益州派的平衡,然后徐徐改良。”
  伊籍赞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接受了东州派首领庞义的投降。”
  诸葛亮道:“张任是益州派首领,性格也不偏激,可以用他来抗衡东州派首领庞义。
  “而且在没有派别的士兵中,张任的影响力也很大。
  “这样的人,如果能投降,对于我们统治四川,很有帮助。
  “但张任忠烈,只有主君先投降,他才会投降。
  “现在他认刘璋的儿子刘循为主君,被我俘虏后,他肯定不愿意投降,那我只能杀了他。
  “所以,不如放他走,等我们打到成都,劝降刘循,就可以降服张任了。”
  伊籍奇怪道:“那你为何安排文长抓张任?
  “文长立功心切,肯定不会放走张任的。”
  诸葛亮笑道:“这就要机伯去和文长说了。
  “毕竟文长是机伯的幕僚,并非我军将领。”
  伊籍问道:“那文长要是不听我的话,怎么办?”
  诸葛亮道:“文长是你的幕僚,应该听从你的命令,而不是为了功劳,就擅自听从别人的指挥。
  “如果他这次为了功劳,就能把你抛在脑后,那以后,他也能为了更大的诱惑,抛弃主公。
  “这样的人,就算再有本事,也不能用。
  “日后,我必设计除之。”
  伊籍明白了。
  魏延有能力,积累的功劳也足够多,被刘备重用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越是重臣,叛变带来的伤害就越大。
  这是诸葛亮不能容忍的。
  所以,就有了这次考验。
  于是,伊籍来到魏延军帐,要求魏延放走张任。
  他解释道:“我有信心降服张任,但张任不是一次挫败就会投降的,需要给他考虑的时间。
  “因此,我请你放走张任,并且替我问他一句:‘何谓忠臣?’
  “当然,我知道你讨厌无能的上司,所以不想用权威逼迫你。
  “我只是跟你讲清楚我的想法,你愿不愿意配合我,自己做决定吧。”
  伊籍走后,魏延在帐篷里站了一夜。
  第二天,诸葛亮将大量人马埋伏在山后,只带着一批看上去不整不齐的军队,来到涪水桥东侧布阵。
  张任却没有冲过来,只是紧闭关门,命弓箭手上城墙,一副死守的架势。
  诸葛亮遥指张任道:“曹操百万之众,听到我的名字,都望风而走;
  “你是什么人,还敢不投降?”
  伊籍暗笑,这话是跟邢道荣学的吗?
  张任在关上冷笑道:“大家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有名无实!”
  他把枪一招,命令打开关门,派了四千士兵杀出来。
  但他自己站在关上没动。
  诸葛亮冷哼一声道:“那就让你看看我的本事!”
  他命令一千士兵,堵住桥头。
  涪水桥宽度有限,四千敌军挤在桥上,能够和刘备军作战的,只有前排十几个人。
  刘备军也是如此。
  一千人堵着桥头,真正动手的吗,也就十几二十个人。
  其他人只是动嘴呐喊。
  听着杀声震天,其实半天死不了几個人。
  但诸葛亮还有后招。
  他祭出爆炎大炮。
  炮队推着大炮,正对桥面。
  诸葛亮调整好角度,命令吹号。
  只见桥头一千刘备军士兵,突然集体呐喊,然后一起趴下。
  “轰”
  铅弹从趴着的士兵上方略过,沿着桥面,在敌军中轰出一条血路。
  四千敌军顷刻间陷入混乱。
  刘备军士兵立刻爬起来,往前冲杀。
  敌军崩溃,自相推挤逃命,落桥者不计其数。
  伊籍咋舌,同样是爆炎大炮,到了诸葛亮手里,才多久工夫,就已经练出步炮协同了,真厉害!
  却说刘备军追着败军杀过桥,杀到关下。
  城墙上万箭齐发。
  诸葛亮派出强弓手,隔着洛水,向对方城墙上射箭。
  伊籍也按照诸葛亮事先的吩咐,把大炮布置在后方山头上,对着城墙上的敌军弓箭手开炮。
  强弓手和伊籍的大炮队,都在敌军射程外,打得敌军弓箭手还不了手,郁闷得想吐血。
  而刘备军刀盾兵,则顶着箭雨突进,杀进门洞,抢关夺门。
  关内敌军蜂拥着堵门。
  双方在狭小的门洞里厮杀,互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