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九 文成武德(终)


小说:大明之崇祯拒绝上树   作者:江湖无水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5943/ 为您提供大明之崇祯拒绝上树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三,万圣节。
  天色未亮,京师文武百官并诸藩国使者前往宫城。
  诸国无一缺席。
  来了不一定被记住,不来的一定被记住,来的人档次不够同样会被记住。
  瞧不起谁呢?
  卒!
  好在现在交通发达,抵达京师也就七八天时间。
  诸臣排好队时,宫门打开,天子朱伯植缓步而出。
  百官行礼后,各自上车,前往太极宫。
  没有警卫先导车,因为这里是京畿,天下最安全的地方。
  最前面的是两辆摄像车。
  这次万圣节大典全城录像,明天就能通过电视送入千家万户。
  为了圣皇的九十九大寿,国朝上下努力工作,着实带着科技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街道两侧,大量的百姓往圣皇广场走去。
  九十九了,圣皇熬走了三代人,然而国朝历史、政治、语文上多的是圣皇相关内容,数学、物理、化学也是以圣皇编撰的教材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如今考生不拜孔子,只拜圣皇,以求一个高分。
  因此,圣皇威望不但没有随着时间衰减,反而一直在提高。
  想参加万圣节大典的自然是人山人海。
  不一刻,车队到了太极宫前广场。
  皇帝的金龙汽车稳稳停下,太极宫禁卫打开了宫门。
  偌大的太极宫里,冷冷清清的。
  周氏等人去世多年,圣皇也没纳妃子,而诸王公主多封在外。
  本来北王朱慈烰住在太极宫的,奈何其挑战北极点成功又去南极点,失踪而无后。
  天才科学家长公主搬进太极宫,没熬的过去,同样无后。
  太平公主朱媺娖回国入住太极宫,仍然是被送走。
  还是别来了。
  白发人送白发人也受不了啊。
  虽然冷清,但是经常有玄孙辈过来,圣皇每天也出宫溜达,乐在其中。
  “臣拜见陛下。”宫禁守备将军董伏虎拜道。
  “老将军请起。”朱伯植扶起董伏虎,问道:“圣皇可曾起来?”
  “圣皇昨晚吩咐了,依旧是七点起床。”董伏虎回道。
  还有半个小时。
  朱伯植问道:“因为筹备庆典,朕疏忽了圣皇的日常,近来饮食如何?”
  有异常立刻会送到皇帝案前的。
  “与往常无异。”董伏虎回道:“因为万圣节将至,圣皇心情颇好,昨晚还拉着臣小酌了一杯。”
  朱伯植心情大好,道:“一直以来,幸好有老将军陪伴圣皇左右,朕实在感激。”
  “臣本分而已,陛下不必如此。”董伏虎回道。
  君臣闲聊,其他人都在后面安静等待。
  寒冬腊月,即便所有人都穿的厚实,依旧冻手冻脚冻耳朵。
  没法,要注意风度嘛。
  六点五十五,朱伯植拉着董伏虎进了宫。
  从宫门到圣皇寝宫,就是五分钟。
  到达寝宫,两个禁卫正在推门,还有六个禁卫捧着衣物与洗漱用品。
  女禁卫。
  曾经不少人幻想着能够侍寝,然而并没有。
  包括桓宗,当今太上皇,并未睡禁卫。
  慢慢滴,这些心思就淡了。
  “把衣裳给朕。”朱伯植接过衣裳,迈步走了进去。
  电灯打开,就见圣皇依旧躺在床上。
  这么多年,圣皇一直是七点醒,大半辈子养出的生物钟,不早也不晚。
  朱伯植心里一突,快步走到床边,见圣皇脸色红润,不由松了口气。
  想了想,还是等一下为好。
  扭头看向书桌,只见上面铺着一张纸,写着“大限至,去矣!”。
  朱伯植浑身力气顿失,勉强挪到床前,定睛看了一阵,发现被子没有起伏。
  颤抖着伸手。
  没有呼吸,没有脉搏。
  “宣太医!”朱伯植嘶哑着说道。
  董伏虎已经上前,先试呼吸,再探脉搏,最后听心跳。
  “圣皇,驾崩~”董伏虎噗通跪下,嚎啕大哭。
  相比于其他人,他陪伴圣皇最久,其心态犹如孺子对慈父。
  医部尚书、侍郎,随侍御医立刻抢进来。
  确实驾崩了。
  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九。
  发蓝锡王世子,波旁公爵,孔代亲王,路易四世·亨利·德·波旁下意识地捂住了脸。
  怕别人看到他那压不住的嘴角。
  到底是年轻,修炼不够。
  看看西洲老油条们,各个都是泪流满面。
  苍天开眼啊,镇压世界的大山终于倒掉了,西洲人民可以呼吸自由而香甜的空气了!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么不让人喜极而泣?
  “上奏太上皇,昭告天下,圣皇驾崩,鸣钟九十九。”朱伯植顿了片刻,继续说道:“传诏受阅诸军,换缟裳,阅兵推迟至下午两点。”
  阅兵继续。
  从崇祯元年阅兵式开始至今,八十二年间一年未停,今年也不停。
  各国为何老老实实的?
  阅兵式绝对功不可没。
  整齐步伐的背后,是严格的纪律和训练,以及超强的执行力。
  任何具备这些素质的军队,战斗力都会很强悍。
  何况阅兵式上还会出现一些新武器。
  比如西洲诸国还在研究单打一时,京军已经换装了快十粒,当西洲解决子弹产量换装快十粒时,京军又装备了三十发。
  冲锋枪,轻机枪,通用机枪,机关炮,坦克,步兵战车,轮式装甲车,自行突击炮,单兵火箭筒,火箭炮,导弹……
  每两年就有一种新武器,已经成了惯例。
  模仿都来不及,追赶的精疲力竭。
  绝望。
  现如今,很多国家都放弃了军备研究。
  反正大明会维持西洲秩序,没有国家敢违背大明意愿发动战争。
  一朝躺平日子宽。
  巴适。
  如今圣皇驾崩,大明会不会毁约啊?哪怕不管西洲事务,也会大鱼吃小鱼啊……诸藩国使节忽然就泣不成声了。
  有禁卫出来,喝道:“陛下旨意,传各摄像摄影师,为圣皇留遗像。”
  诸多摄影摄像师不敢怠慢,连忙拿着设备进去。
  大体没有动。
  “大限至去矣”下面的遗诏被收了起来。
  厚厚的两本,朱伯植也来不及看。
  噼里叭啦一阵光芒闪烁,圣皇最后的样子被留了下来。
  “曾祖父~”朱怡锃连滚带爬地冲到了床前,嚎啕大哭。
  “太上节哀,此乃喜丧。”董伏虎劝道:“当务之急,乃是筹备后事。”
  朱怡锃不停,哭了半晌。
  朱伯植稳了稳情绪,令各臣进来拜别。
  先是亲王公主勋爵,随后内阁辅臣,各部尚书、主政,各部侍郎,三品以下就在门外远远看一眼拜别。
  官四品以下的都看不到屋内情景,只能跟着拜。
  消息传出,全城陷入寂静,随即哭声震天。
  近二十年,圣皇除了去了一趟南洲,并没有管半点军政事务,但是他的足迹遍布京城大街小巷。
  所有人都知道圣皇知道他们知道圣皇的身份,但是大家心照不宣,乐在其中。
  如此亲民的圣皇,谁不敬谁不爱?
  尤其是被圣皇耽误了青春的老姑娘,真的是痛不欲生。
  诸臣拜别,棺椁运来。
  朱怡锃父子亲自动手,为圣皇更换衣裳后,抱着放进棺里。
  朱伯植说道:“圣皇遗诏,无需陪葬,然而儿臣以为,当取圣皇印、弓、箭、盔、甲为陪。”
  朱怡锃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任凭皇帝做主。
  放进圣皇最爱的套装和皮肤,棺材封盖,由太上皇父子并诸亲王抬着棺放进椁里。
  亲卫送来的孝服,太上皇父子、太子、诸亲王文武换上,禁卫仪仗已经换成了灵幡白旗。
  太子抱着圣皇遗诏在前,太上皇皇帝与诸亲王六十四人,一起抬着棺椁往圣皇广场去。
  棺椁由甲骨文木(蛇纹木)制成,天下唯一,极其沉重。
  六十四個养尊处优的家伙没走几步就抬不动了。
  幸好陪在身边的大明将军们及时接手,没让圣皇落地。
  街道两侧,百姓伏地而哭。
  到了圣皇广场,哭声震天。
  圣皇被抬到了检阅台上,最后一次检阅大明军队。
  各部已经换了缟裳,但是装备迷彩无法更换,只能蒙上白布。
  两万军队,千余台装备,也就大明才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搞定这一切。
  圣皇虽去,国力犹在。
  西洲诸国和各藩王把小心思按了下去。
  哀兵必胜,怕是京营三十万大军都想找个触霉头的呢。
  陆地各方阵经过,天空传来一阵轰鸣。
  当飞机到达城内时,机舱打开,无数纸钱飘落而下。
  地府首富易主。
  如此撒钱,哪怕让阎王爷被磨推一推也是没问题的。
  圣皇驾崩,年假肯定是没有了。
  内阁礼部领各部司商议圣皇庙号与谥号。
  庙号好说,圣宗嘛。
  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虽然不能展示圣皇的文成武德,但是通达先知与睿智天纵能极大概括圣皇的本事。
  谥号就比较难搞。
  从唐朝开始,皇帝谥号一加再加,至国朝一般十七个字,还不包括皇帝二字。
  神圣贤文武成康献懿元章僖景宣明昭正敬恭庄肃穆戴翼襄烈桓威勇毅克庄圉安定简贞节白匡质敬真顺思考皓显和元高光大英睿博宪坚孝忠惠德仁智慎礼义周敏信达宽理凯清直钦益良度类基慈齐深温让密厚纯勤谦友祁广淑俭灵荣比絜舒贲逸退讷偲逑懋宜哲察通仪经庇协端休悦绰容确恒熙洽绍世果太崇。
  上谥一百三十一字,挑去容易有歧义的,不符合人设的,没文化人不知道意思的,再昧着良心删几个,剩下的调整下顺序,就成了“神圣文成武德仁义礼智信睿博勇毅庄烈宣威肃穆恭敬慈孝勤正谦让昭荣纯厚节俭英景康献安定简益钦正直达真理高光大贤皇帝”。
  这可是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大一统,并且带领世界进入新时代的存在,任何美谥都不过分。
  然后诸臣看着长达五十五字的谥号,沉默了。
  要是有马屁精把这个谥号设为公考题目……不,诅咒那孽障永远吃不到四菜一汤。
  但是再精简……昧着良心减了许多,已经很对不起圣皇。
  先给皇帝看看。
  朱伯植看了一遍又一遍,发现自己记不住。
  这可太刑了。
  又不能真把诸臣拉出去。
  这么长的谥号,人们根本不记。
  要么圣宗,要么崇祯帝,谁耐烦记谥号啊。
  父子二人商量半天,决定就一个“大”字,然后发现三国孙权那厮谥号“大皇帝”……可恶心人了。
  “文成武德皇帝”。
  能直观体现功绩,又简洁明了,完全是皇帝谥号泥石流中的一股清流,必然被世人铭记。
  漂亮,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
  于是,大明皇帝朱由检,尊号圣皇,庙号圣宗,谥号文成武德皇帝。
  ………………
  ………………
  这章是盟主“李嫁陈”请大家看的。
  大结局了。
  本来还想写两章番外的,但是实在懒得写了,就这样完本。
  去年九月八日发书至今,日均6000+,满两百万字,盟主加更迟了些,但没缺席。
  算是圆满了吧,反正吹下的牛逼都完成了。
  感谢兄弟们的一路陪伴和支持,爱你们(比心)。
  后期有些水,但是我觉得没崩,本水自觉节奏压得尚可。
  再次感谢兄弟们一路陪伴,鞠躬(非三,无哀乐)。
  下本书还没想好,歇歇再说,正好马上高温假了,看是不是带娃出去转两天。
  估计八月底发新书吧,还能想起来的兄弟们,不妨来捧个场。
  写了这么久,感觉还是有些进步的,下本书应该会更好。
  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