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宋最后的良心和君子


小说:这个大宋不一样   作者:午睡的小鱼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3310/ 为您提供这个大宋不一样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李献也曾想过自己未来的妻子是什么样,想来想去,不禁倍感烦恼。
  若是那种对丈夫唯唯诺诺的女人,他会觉得愧疚。若是那等只知晓钱财权力的女人,他会避而远之。
  时日久了,他也就无所谓了,挂在嘴边的就两个字:随缘。
  当一个小女娃开口让他娶了自己的姐姐时,李献觉得是玩笑。
  “哈哈哈哈!”所以他捧腹大笑。
  “呀!气死我啦!”小女娃被他笑的恼火,面色突然煞白。
  “荷儿!”马车里传来了妇人的声音,接着小女娃被拉了进去。
  “我……我没……我没系……我不鸽……”
  小女娃似乎被逼着喝了些什么,接着妇人的声音传来,“小女无状,见笑了。”
  “娘子,这位是定远侯。”仆役兼车夫介绍道。
  “原来是定远侯。”妇人似乎不愿久留,随即找个借口告辞。
  “定远侯。”小女娃的声音听着微弱了些,“你要来呀!”
  李献想到了自己那个世界的妹妹,可不就是这般可爱吗?
  他情不自禁的道:“好!”
  马车缓缓而去。
  李献回到家中,王贺跪下请罪,“小人大意了。”
  “不是你大意,是官家的侍卫们太霸道。”李献和赵祯并肩而行,赵祯的侍卫们把王贺隔在一边,故而事情发生后,王贺的反应自然要慢半拍。
  宫中,得知此事后的太后震怒,皇城司上下屁滚尿流的去查,很快查出了眉目。
  “太后,还是那伙人。”张景谨慎的道:“上次他们动手刺杀定远侯,此次依旧。臣好奇,他们为何对官家视而不见。”
  当初先帝曾被这伙人刺杀十余次,就在皇城司大张旗鼓寻找这伙人的踪迹时,他们却销声匿迹了。直至上次刺杀李献。
  “老身也很是好奇,这是为何?”
  竟然放过官家,去刺杀李献。
  太后想了许久,依旧无果。
  “官家如何?”
  “受了点惊吓。”
  “去看看。”
  太后去了赵祯那里,问了医官,医官说刚给药。
  “我儿如何?”太后进去,赵祯正在看书,面色看着微微发白。
  “大娘娘,我无碍。”
  太后安慰了一番,出去后,张景来请示如何处置刺客。
  刺客被那一罐子滚烫的鸡汤烫掉了半身皮,按照医官的说法,活不过几日。
  但按照先帝时曾抓到过刺客,拷打无果的经验来看,撬开刺客的嘴很难。
  “就算是用厉鬼的手段,也得给老身撬开他的嘴!”
  “是。”
  可当日夜里,刺客就开始发热,满嘴胡话。张景大喜,在臭烘烘的刑房里熬了一夜,天明时看着手中的记录,却叹口气,“还是那一套。”
  太后随后得了这个记录。
  刺客的胡话中提及了太宗皇帝,竟然称之为老狗。
  “老狗?”太后摇摇头,“处置了。”
  “是。”
  太后看着张景出去,突然冷笑,“当年说是烛光斧影,太宗皇帝得位不正。可为何无人反抗?此事就算是千年之后,依旧是不解之谜。那些人前赴后继,只为复仇。只是,他们是为太祖皇帝,还是为了……赵德昭!?”
  赵德昭临死前的誓言再度回响,太后蹙眉,“告知定远侯,偌大的人了,出行就不知晓顾全自己的安危?不行就进宫吧!老身护着他!”
  罗崇勋忍笑忍的肚子抽筋,说道:“是。”
  李献得了这番话,不禁翻个白眼,传话的内侍笑道:“侯爷自然不会做内侍。”
  内侍走后,李献带着礼物去寻范仲淹。
  范仲淹正在收拾行装,见到他行礼,“见过侯爷。”
  “万万不可。”李献拱手,“可称呼我的字。”
  文彦博跟随而来,他很好奇的对王贺道:“我从未见先生对谁这般尊重过,真的,连官家、王相公他们,先生都是挥洒自如,不悦了便给脸色。此人难道……”
  王贺摇头,“我昨日打听过了,此人两岁丧父,跟随母亲改嫁朱氏,改名朱说。后来知晓自己的身世,便离家求学。大中祥符八年中了进士,由此步入宦途,随即把母亲接来身边侍奉。”
  “倒是坚毅。”文彦博点头。
  “此人为官清廉,且刚直不阿,居功升迁后,改回了本姓。”王贺摇头,“此人是不俗,可我也纳闷,为何郎君对他尊重如此。”
  李献和范仲淹说了一会儿话,得知他此次进京是为了西溪海堤失修之事,便给了个建议。
  “希文兄回去后,可令人广而告之,就说官府准备修葺海堤,若有地方善人愿意捐助钱粮……等海堤修葺完成,官府会立碑于海堤高处,石碑上镌刻善人姓名,以及……这一点尤为重要,以及捐助的钱粮数目。记住了,石碑不大,能镌刻的人数有限,先到先得!”
  范仲淹一怔,“这不就是以利驱之,商人的那一套吗?”
  李献看着他,“敢问希文兄,是海堤重要,还是手段重要?再有,这等手段可伤天害理,损人利己?”
  “未曾,不过……”
  范仲淹三十四岁了,蹙眉,看着坚毅。
  “且回去试试。”李献真想把他留在汴京,可却知晓,范仲淹需要在地方折腾一番,再回来时才能立足。
  “多谢。”范仲淹拱手。
  二人作别。
  目送着范仲淹出城,李献有些怅然,也有些兴奋。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方法出错是主因。外加赵祯威信低,性格柔弱,顶不住压力。
  如今这一切,都在往另一个方向变化。
  “先生,此人的学问了得吗?”文彦博忍不住问道。
  “为师还以为你能忍到家中再问。”李献莞尔,随即神色严肃的道:“此人乃是一柄利剑,无上神兵。”
  他是欧阳修,苏轼,以及无数心怀天下的人心中的唯一偶像。无数人在大宋坠入深渊时,不禁在黑暗中念及这个名字。
  ——范文正公!
  “可刚者易折啊!先生。”
  “是,可如今不同了。”李献淡淡的道。
  那是大宋最后的良心,最后的君子。
  保住范仲淹,便是保住了大宋最后的底线。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李献冲着远去的范仲淹背影轻轻的道。
  ……
  等到休沐日,李献采买了礼物,特别是小女娃喜欢的玩器,买了半车,去感谢自己的小救命恩人。
  此次出行,他不但带了王贺,还带了严大。
  严大带着长刀,目光转动,对王贺说道:“若是遇到刺客,老夫杀敌,你护着郎君。”
  “你擅长战阵杀人,可这是闹市。”王贺觉得杀人的活儿该是自己。
  “当长刀出鞘时,老夫的眼中,只有死人!”严大眯着眼,扫了王贺一眼。
  王贺微笑,“要不,哪日试试?”
  “随意。”严大已经进入了状态。
  因为有小女娃,故而今日杏花随行。她欢喜的跟在李献身侧,对周遭指指点点的,东家的糕点最好吃,西家的馎饦美味,南边的酒肆据说挂羊头卖狗肉,被人砸过店铺……
  苏家也在外城,李家往北去,汴河在中间穿过。上面有座桥,叫做金梁桥。过了金梁桥后,便是金梁桥街。
  沿着金梁桥街往前不远,过了一个路口,右侧便是苏家。
  杏花去敲门,开门的却是个年轻人,和李献看着差不多大。
  互相报名后,李献才知晓年轻人是苏成的长子,小女娃的兄长苏言。
  表明自己的来意后,随即苏成出来。
  四十多岁的苏成看着颇为严肃,背着手,“侯爷客气了。”
  “称呼我为国安即可。”李献笑道。
  “国安……”苏成板着脸,“给侯……给国安奉茶。”
  老先生在国子监授课,可国子监就是个补习班,平时事儿不多。
  “不知令嫒可在?”李献是来感谢小女娃的。
  “荷儿啊!”苏成古板的脸上难得浮起一抹笑意,“带了二娘子来。”
  咦!
  还真有个姐姐?
  李献有些懵。
  “定远侯在哪?”
  小女娃的声音很是清脆,蹦蹦跳跳的出来,见到李献后,刚想跑过来,苏成嗯了一声,小女娃赶紧收敛脚步,一步步走过来,福身,悄然扮个鬼脸,然后说道:“见过定远侯。”
  “叫国安哥哥好了。”李献笑眯眯的道。
  “国安哥哥。”
  李献把礼物送上,最后又送了一块玉佩,见苏成板着脸,便解释道:“这是我随身所佩。不瞒苏公,见到令嫒后,我喜欢的不行,若有个妹妹如此,何其欢喜。”
  苏成面色稍霁,但依旧不肯令女儿收下玉佩。
  李献也不勉强,笑眯眯的问小女娃平日里玩什么,可曾读书。
  小女娃一边回答,一边看着父亲。
  “小女身子先天弱,多在家中静养。”苏成说道。
  “先天弱?”李献记得上次见到小女娃面色惨白的模样,“医者如何说?”
  “心脉虚弱。”苏成眉间多了惆怅。
  这是先天性的心脏问题!
  小女娃却不知忧愁的低声道:“别怕我爹爹,他就是凶,凶了不打人,舍不得打我。”
  李献莞尔,说道:“回头我看看能否请些好医者来试试。”
  苏成此次没有拒绝,李献心中一松,随即告辞,临走前邀请小女娃去自家做客,说自家小狗很是可爱。
  “好呀!”
  小女娃苏荷蹦蹦跳跳的送他出去,回头想对父亲说些什么,脚下却拌蒜,不禁惊呼,“救命呀!”
  李献回身,就听到门外有女子喝道:“狗贼!”
  呯!
  定远侯只觉得后脑一震,翻个白眼就扑倒在地上。
  ……
  求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