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再度重相逢


小说: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作者:烈日吹冰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9186/ 为您提供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第145章再度重相逢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张绣等人从夏口出发,一路顺江而下已有数日。
  这天眼见着马上就要离开湖北,站在船头的张绣看着江上景色,不禁想起了这首应景的诗,顺口吟了出来。
  “好诗!”
  贾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走到船头,好奇地问道,“当真是好诗!此诗可是主公所作?”
  “不,这是李白的诗。”
  “李白?诩并未听说过此人。”
  “嗯,你没听过是正常的。”
  你要是听过那就该轮到我惊讶了,张绣不动声色地想到,那位可是五百年后的人了。
  贾诩却以为是此人并不出名,也没多想,又问道,“下面呢?”
  下面没有了……
  张绣觉得自己这么说肯定会被老贾诅咒好几个晚上,因此还是把剩下的部分背了出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妙!”
  贾诩眼中露出一抹惊艳,“此诗当真是……太过绝妙,这位李白当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
  他又默默把全诗念了几遍,越是朗诵越发觉得厉害。
  看着贾诩的模样,张绣笑了笑没有说话。
  文化不会因为年代而流逝,从过去到未来不会,从未来到过去也不会,因此贾诩会有这种表现并不奇怪。
  只不过有一点他说错了,李白可不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整个中国上下五千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位。
  等贾诩从李白带给他的震撼中回过神来,贾诩这才问道,“主公可是想起了家乡?”
  这首诗带有明显的思乡之情,贾诩原本就跟张绣是老乡,自然感同身受。
  张绣点了点头,“是啊,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他说的家指的是有邹氏的那个小家,贾诩却误以为是凉州那个老家。
  和张绣同乡的贾诩也叹了一口气,“如今凉州被韩遂、马腾占据,谈不上好,但也没有多坏……”
  他顿了一顿,语气沉重地说道,“……听闻江淮一带已有人易子而食。”
  张绣一听,面色顿时严肃起来,“竟有此事?袁术竟是如此昏庸无道?”
  贾诩轻轻摇头,“袁术出身汝南袁氏,本就不知民间疾苦,僭称帝号后更是骄奢过度,不恤军民。
  自去岁以来,淮南又逢旱灾,是以民不聊生。”
  “这个王八蛋……”
  袁术早年祸害南阳的事情就让张绣已经对他很不满了,当初休养生息的政策相当于是在给他擦屁股,没想到如今连淮南也遭了殃。
  他暗暗下定决心,这次去徐州只要有机会,就把袁术给连锅端了。
  “此时文长和子义应是已经到了小沛,只是不知可否与那刘备见了面?”
  张绣收回思绪,摇头道,“只凭他们不是吕布的对手,只求能够拖住吕布,等到曹军赶到。”
  贾诩捻须道,“希望如此,莫要等我们都到了,曹操还没到。”
  他这句话原本是带着开玩笑的成分,万万没想到这随口之言却是一语成谶。
  数日之后,张绣一行人到达庐江,先是去了皖城。
  距离张绣上次离开皖城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此时再和祢衡、桥蕤等人再度重相逢,双方皆是喜形于色。
  张绣又把贾诩、简雍介绍给祢衡和桥蕤。
  祢衡对贾诩还算客气,可对简雍却没什么好脸色。
  简雍只觉莫名其妙,但如今有求于张绣,因此哪怕贾诩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也只得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不过他这样一来,祢衡倒也没有再为难他,一番明讥暗讽、阴阳怪气下来,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简雍忍了半天,等到祢衡因为有事离开才忍不住向贾诩问道,“文和,我先前从未见过祢正平,为何他对我敌意如此之大?”
  贾诩尚未回答,一旁的张绣便笑道,“宪和不必大惊小怪,正平向来就是这个样子。”
  简雍愣了愣,这是什么话?
  这人的爱好就是怼人?
  贾诩看着简雍的表情有些迷惘,在一旁笑着提醒:“君不闻击鼓骂曹否?”
  简雍一下子反应过来,祢衡可是个大喷子啊!
  在许昌的时候就连二荀郭嘉程昱都瞧不上,喷一喷他又怎么了?
  合理,太合理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多看了张绣两眼。
  有这样的属下,想必张绣也很辛苦吧。
  但见张绣一副无所谓的模样,他不由肃然起敬,单从这一点来看,张绣倒是和刘备不相伯仲。
  “主公一路行来日夜兼程、舟车劳顿,不妨在此歇息一日再走。”
  听到桥蕤的话,张绣略一沉吟,点点头答应下来。
  贾诩注意到简雍的脸色,宽慰道,“宪和你也不必太过担忧,胡车儿早在月前便已来过,子龙等人亦是在十数日前离开。
  如无意外,现下应是已到了沛城。
  他们虽不是那吕布对手,但这能保住刘使君性命,何况那曹操也不可能袖手旁观。
  只是如今淮南道路闭塞,故而还没有听到消息。”
  简雍也知道这个道理,况且他本来就是求人办事,张绣如今的所作所为已经是仁至义尽,他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等简雍被安排下去休息,桥蕤忍不住感慨道,“看来那位刘豫州颇得人心啊!”
  张绣笑了笑,“那是自然,否则他第一次投曹操的时候恐怕就被杀了。”
  “哦,此话怎讲?”
  贾诩和桥蕤一听张绣的话,顿时都来了兴趣。
  “先前刘备为吕布所迫,来到许昌投曹操。
  荀彧和程昱皆言此人乃英雄,劝曹操应早图之,却被郭嘉所阻,理由便是刘备之名颇盛,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这些事情也是孔融暗中打探到,然后通过密谍告诉张绣的。
  桥蕤恍然大悟,赞同地点了点头。
  贾诩却笑着摇了摇头。
  桥蕤见状连忙请教:“军师可是觉得郭嘉所言不妥?”
  贾诩依旧保持着笑容说道,“郭奉孝此言得之,然荀彧与程昱之言亦非谬论。
  以曹操为人,吕布之患一除,他定会向刘备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