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主公目光长远,吾不及也


小说: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作者:烈日吹冰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9186/ 为您提供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临湖、襄安在舒城以东,再往东过了江就是丹阳郡。
  龙舒在舒城以西,地处庐江郡的几何中心。
  在祢衡看来,这三处都要比居巢更适合作为临时据点。
  他实在不明白张绣为什么会选中居巢。
  哪怕它曾经也跟蕲春一样是诸侯国。
  众所周知,两汉都是以郡国并行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行政区划。
  王国承西汉之制,为皇子封地,由相治理,相之地位同郡太守。
  诸侯王不治民,唯衣食税租而已。
  但诸侯王国的封域大多以历史、地理诸因素形成的地域为界。
  所以每一王国成为各具特点的经济区域,为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特别是诸侯王在国内有治民和财政自主权,大大加强了各国政权发展本地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正因如此,这些曾经是侯国的县往往要比其他县发展得更好一些。
  可即便如此,居巢的优势还是不够明显。
  将三人的表现一一收入眼底,张绣微微一笑,“你们都想不明白,那么敌人就更不明白了。”
  他说着又在地图上一点,“你们觉得这里……怎么样?”
  “皖城?”
  三人都反应不慢,“主公是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不错!”
  穿越前的张绣虽然不是历史专业,但也算是个历史爱好者。
  在他印象里,这个时代庐江郡治所就是皖县。
  可是如今庐江郡治所却在舒县。
  他猜测多半是时间点不对,或者是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变故。
  但……既然皖城能作为庐江治所,至少说明这个地方有成为一郡核心的潜力。
  数天之前,张绣在试探之后发现庐江城难以强攻,就产生了别样的心思。
  孙策那个猛男都用了整整两年才打下庐江,哪怕他比孙策更猛,刘勋比陆康更鶸,但想要快攻还是不太现实。
  况且他不想把有生力量都消耗在攻城战上。
  既然如此,倒不如换个目标。
  结合记忆中庐江郡治在皖城这件事情,一個不成熟的计划就渐渐浮上张绣心头。
  直到今天与寿春援军一战,让他彻底下定了决心。
  张绣并不知道,到了三国鼎立的阶段,原东汉十三州有好几个州都为两国共有。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就会各自设郡。
  像扬州的庐江郡就被一分为二,魏属庐江治六安,吴属庐江治皖县。
  张绣记忆里郡治在皖县的就是吴属庐江郡。
  至于现在东汉王朝的庐江郡治舒县,则是要等到近百年后三国归晋,才重新成为庐江郡治。
  类似的还有荆州江夏郡。
  魏属江夏城在上昶,吴属江夏城则是武昌。
  穿越以后,张绣原本只想当一条咸鱼,等找机会挑一条比较粗壮的大腿一抱就行。
  但经历了宛城之战,他就发现哪怕仅仅只想保护婶婶邹氏,也得拥有自己的力量。
  他依稀记得有人曾说过靠山山倒,何况现在还是乱世,万一哪天大腿想杀了自己怎么办?
  自那时开始,他的想法就渐渐产生了变化。
  好在这个世界的张绣底子原本就不差。
  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的原因,他学什么都特别快。
  在他看来,细节可以放手让他人去做,但大方向必须要由自己来把握。
  不过他多少还是有些不自信。
  所以此刻说出明攻居巢,暗取皖县的策略以后,他虽然表面上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实际上心里也有些小期待。
  魏延、甘宁、祢衡,都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如果他们都能认同,那就证明自己正在走的路是正确的。
  片刻过后,还是魏延第一个跳了出来:“主公此计可行。”
  甘宁跟着点头:“兵之胜,避实而击虚,主公此计大善。”
  祢衡则是等了一会,才缓缓说道:
  “若此计得成,主公便据有皖县、居巢、寻阳,保其险阻,待时机有变,再令文长、兴霸北上,则庐江可定矣!”
  说完这句话,他又长长叹了一口气,“皖县原为春秋时皖国,汉置皖县,以国为名。
  我等可在此设庐江郡,与刘勋、桥蕤分庭抗礼。
  主公目光长远,吾不及也。”
  被祢衡这么一说,魏延、甘宁看向张绣的目光更加热切。
  不愧是我自己挑的明公啊!
  虽然实际上张绣并没有想那么远,但同时得到了三人肯定,他心中大喜:
  “我们撤!”
  ……
  ……
  “桥公,你可算来了!”
  庐江城内,望眼欲穿的刘勋总算是盼到了桥蕤和他的援兵。
  “子台坚守数日,辛苦了。”
  “不辛苦,那张绣虽然将城团团围住,却并未强攻。”
  刘勋把这段时间的事情告诉桥蕤,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可惜被那魏延斩了来向我报信的寻阳守将陆仁……
  其实张绣兵马并不多,只是城中并无魏延那等猛将,兼之张绣又有两千骑兵……”
  刘勋原本还想为自己这段时间一直龟缩在城里的行为找补,谁知他话说到一半,桥蕤便已经阻止了他。
  “子台不必多言——张绣此人虽名声不彰,但绝不可小觑。子台坚守不出,正是合适。”
  刘勋不禁奇道:“哦?桥公竟也知此人?”
  桥蕤正要说自己已经跟张绣打过照面,却见刘勋身旁一个年轻人插口问道,“桥公可是已经与之交手?”
  “这位是……”
  桥蕤有些意外,这个少年郎有点东西啊。
  “刘晔刘子扬,见过桥公。”
  刘勋微微皱眉,但还是介绍道,“子扬是阜陵王之后,去岁计杀郑宝,委其部曲与我。”
  桥蕤便向刘晔点了点头,“子扬说得不错,先前我与张绣已经在城北交过手了。”
  刘勋脸色一变,“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约摸一个时辰之前。”
  桥蕤把张绣设伏被他看破,两军硬碰硬干了一场的事情告诉刘勋和刘晔。
  “此人勇武,依我看来主公麾下也只有纪灵、孙郎方可匹敌。”
  听桥蕤提起孙策,刘勋的脸色就有些不自然。
  “桥公的意思是,那张绣不但有万夫不当之勇,统兵之能亦是不凡?”
  “正是如此。”
  桥蕤点头,“所以先前我说子台不出城是对的。如今你我合兵一处,城内又粮草充足,可试开城门与之一战。”
  “如此自是最好!”
  刘勋这段时间一直龟缩在城里,自然也很不爽。
  如今有了反攻的机会,当然想扬眉吐气。
  然而刘晔却提出了疑问:“依桥公之言,张绣实力还要在魏延之上,可如今城中连能与魏延匹敌之人都没有,这一仗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