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皆至尾声


小说:细说红尘   作者:真费事   类别:古典仙侠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8077/ 为您提供细说红尘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休息了小半个时辰之后,易书元随着纸坊的人一起进入山中竹林。
  这一块山域存在着大量的竹林,数量远胜过山中的其他树木,深入其中就进入了竹子的海洋。
  陈家人同易书元讲了很多细节,包括怎么选竹,怎么砍竹,从哪开始更方便运出去等等。
  易书元听是在听,但显然未必会这么做,他进到竹海之中,心神就已经发散开去。
  整个竹海在此时的易书元这,就好似活了过来,竹枝竹叶随风飘动带起的竹浪就好似是竹海的声音。
  陈家人已经开始在选竹了,而易书元则在稍远处逛着。
  别人只当易先生来踏青,并未多说什么。
  毕竟易书元虽然拿了把柴刀,但那文质彬彬的样子,也不好真让他砍这大竹子。
  易书元闭上眼睛倾听着,听着竹海波浪中的沙沙声,听着竹子摇摆的响动,更感受着山中灵气的流动。
  还有鸟类的鸣叫声,在风中不时响起,似乎各有归处。
  这边!
  易书元睁开眼睛,迈步向着竹林深处走去。
  “易先生,别走太远了,竹林太大,别迷了道”
  那边传来陈老汉的声音,易书元远远应了一声就继续走去。
  不过没过多久,陈平业还是跟了过去,怕易书元出个什么意外不好交代。
  “易先生,您别往深处走了,这次咱们先找道边的,里头的不好运出来。”
  陈平业远远看着易书元的身影,一边快速接近,一边喊着,等他到的时候,却发现易书元已经停下了。
  易书元的眼前有两颗高耸的大竹子,随风摇摆之中隐约能听到空灵的竹响。
  “就是这了!”
  陈平业才刚走过去,就发现易书元已经弯腰对着竹子的底端一柴刀下去。
  “啪”“啪”“啪”“啪”.
  “咔嚓嚓”
  没多少下,一颗高大的竹子已经倒下——
  没过多久,纸坊的人都知道了易书元真不是来郊游的。
  “爹,易先生可有把子力气呢!”
  这都不用陈平业说了,光用看他和陈平业一起拖两根大竹子出来就知道了。
  随后一起砍竹装车,一起运出竹林,都是易书元一起参与一起帮忙,让众人之间的隔阂也逐渐减轻。
  牛车来回拖了好几遍,才将今天砍得竹子全都拖走。
  也没有拖到之前的山岗晒场,而是拖到了山中的一个水潭边,这里也有一个草棚,显然也是工序场地。
  在这里,易书元和众人一起将竹子纵向劈开,并去除表皮,然后分断切小。
  这工作就占去了几乎大半天的时间。
  最后所有竹子全都处理完毕,再一起洗刷一遍,除了易书元的那两根竹子被单独区分开来,其他竹子都捆起来丢入水潭。
  这一天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这些精心挑选过的竹子要在山泉活水中浸泡一旬之日,才能进入下一步工序。
  又是一旬之后,易书元如约而至,这次是石灰浆洗,之后再是晒干。
  或一旬,或三五日。
  元江纸坊的人就要进山处理材料,而易书元每一次必然到场,从无缺席。
  从浸泡、浆洗、晾晒、打碎、过碱水,再到蒸煮.
  每一个步骤易书元都亲力亲为,并且极为卖力认真,让元江纸坊的人都熟悉了他的存在,也不再有什么拘束。
  甚至严格来说,易书元还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帮工,不但干活卖力,而且体力也不差,别人不说,他也从不喊休息。
  一段时日之后,已经被处理了很多轮的材料,才在众人肩扛车拉之下,全都运到那巨石山岗上。
  一堆堆加工之后的料子被摊开放到这里,它们要在这里接受风吹日晒,接受天地洗礼。
  或许真的纸平岗是天赐宝地,在纸平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其他地方需要大半年乃至一年晒制的材料,在这只需不到半年后就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随后的日子里,易书元一边修炼,一边兢兢业业编撰县志,等待着材料的蜕变。
  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易书元虽然再没有和元江纸坊的人进过山,但几乎每过一段时间,他都会自己上山去纸平岗看一看。
  这一天清晨,太阳已经升起。
  易书元站在山岗对面的一座山峰上,看向纸平岗方向。
  “先生,应该快好了吧?”
  灰勉在易书元的肩头询问着,易书元也颇为期待地回答。
  “是啊,差不多了”
  经历了数月的风吹日晒,那些碎渣一般的竹材已经褪去了原本的颜色,表面染上了一层雪白。
  易书元是看着这些材料一点点发生蜕变的,直至今日如同结霜。
  陈平业从守料的草房里打着哈欠出来,习惯性扫视料场一圈,再看向周围山中。
  “嗯?”
  本已经扫过对面山头的陈平业又迅速回转视线,却并没有看到那边山头上有什么特殊。
  “难道眼花了?感觉刚刚站着个人啊.”
  陈平业拍拍脑袋准备去洗漱了。
  而易书元已经带着灰勉离开。
  ——
  在那条熟悉的山溪边上,泉水冲刷下的黄色山石同样也快要完成蜕变了。
  似乎是早有预料,也可能是最近本就到的勤。
  易书元到的时候,黄宏川和松翁正巧也站在了溪水边。
  “我就说易先生这两日便会过来的吧?”
  黄宏川笑着对松翁说了一句,随后一起向着易书元拱了拱手。
  易书元回了一礼,道了一句“两位好”,随后几步之间已经到了溪边。
  黄宏川看着石块淡淡道。
  “灵性已经稳固,快是时候了。”
  “确实,已经快了!”
  话语间,易书元撸起右臂的袖子,弯腰伸手从水中取出那一块山石,一如当初取石砚的时候。
  等石头到了易书元手中,上面的墨痕也顷刻间显现出来,正是一条惟妙惟肖的“墨色小泥鳅”。
  仿佛是哪个妙笔生花的丹青圣手将图案画在了石头上。
  易书元看着手中的山石,回忆着当初他以石头为砚的时候。
  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山石灵性的稳固在这个时候即将完成。
  折扇的纸料也已经成了,接下来的工序耗时并不长。
  而秋分将近,西河村的稻谷也该收割了。
  甚至元江县志的编撰也已经接近尾声,不过是需要查漏补缺完善一下罢了。
  易书元看了山石许久,随后将山石放回原处,心中暗道,我易书元离开元江县的日子,也快了!
  ——
  “唉,你们听说没有,月州城出祥瑞了!”
  “什么?”“什么祥瑞,快说说快说说?”
  膳堂一角,几个衙役在那扎堆谈天,其中一人正说着劲爆消息。
  “嘿嘿,元江县一处居民坊的院子里啊,发现了一株稻谷!”
  “稻谷有啥奇怪的?”“这也算祥瑞?”
  其他几名衙役顿时兴趣缺缺,而且这稻谷还是在院子里。
  之前说话的衙役笑嘻嘻的,对同僚的反应早有预料,他喝了一口水,继续道。
  “稻子是不稀奇,可是这株稻子长得比人还高,那稻穗上的谷子啊,花生那么大,这稀奇不?”
  “啊?”“有这种事?”“不会是你编的吧?”
  “怎么可能是我编的,我老表在月州城亲眼所见,听说都报承天府去了!”
  “还能有这种事?”
  “不知道了吧,我再告诉你们一件事,那户人家,正是之前大会魁首麦大侠住过的!”
  一群衙役顿时更加惊愕,纷纷热议起来。
  同样在膳堂吃饭的易书元听到那边的动静,顿时咧嘴笑了笑,他都忘了这事了,没想到那株稻谷居然还成熟了。
  ——
  饭后,易书元回到了文库。
  和之前的热闹相比,平静的日子才是元江县的主旋律。
  也是在这种平静之中,提笔书写的易书元完成了最后一个字。
  这是一张大号的青元纸,易书元写的字也就比较大,纸面上落下的是一首《锄禾》。
  下完字,易书元取出印章,并没有沾什么印泥,而是朝着印章上哈了一口气。
  这一口气下去,印章的颜色都起了变化,随后易书元手握印章落于纸上。
  “啪~”
  印章离开纸面,已经留下了“易道子”三个字,而纸面的墨迹竟也在此刻干涸,无需额外晾干了。
  书案一角,很多本垒起来的书册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元江县志》。
  这不但是已经编撰完成了,而且也已经查漏补缺,力求做到更加完善。
  易书元看向文库门外,在这里待了这么久,很多事物都已经熟悉了,若非有更高追求,在这里安度一生其实也不坏。
  “是时候交差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