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懿宗驾崩


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类别:五代十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59911/ 为您提供五代十国往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韦殷裕案】
  韦殷裕是国子司业,国立贵族大学的副校长。他老人家呈递了一封奏章,检举揭发一桩“风化案”:皇家军械库管理官(内作坊使)郭敬述,乱搞男女关系,伤风败俗,臭不要脸。
  国子学,之前我们有提到过,是真正的贵族学校,名额只有300人,只招收三品以上大官及国公的子弟和从二品上的曾孙。老师都是正五品上。
  韦殷裕身为副校长(四品),为人师表,道德高尚,鄙视三俗,最恨搞破鞋。于是上奏章揭发检举,整治歪风邪气,弘扬正气。
  没想到唐懿宗看到奏章之后,勃然大怒,竟然下令,把韦殷裕乱棍打死。
  堂堂国子司业,四品大官,王公贵族子弟们的副校长,居然被乱棍打死。而即便这样还不够解恨,还要抄他的家,没收全部家产充公,妻子儿女充公当奴隶。
  唐懿宗何至于此?
  原来,被举报的这位郭敬述,是唐懿宗的小舅子,是他最宠爱的郭淑妃的弟弟,也是同昌公主的亲舅舅。
  郭淑妃曾在韦保衡家“娱饮不禁”,夜不归宿。特别是在同昌公主病重期间,郭淑妃以娘家妈探望的名义,在驸马府中长时间逗留。
  她那个年纪,他这个岁数,有会说的有不会听的,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丈母娘爱郎,小孩儿爱糖。一来二去,坊间就盛传郭淑妃与韦保衡之间有悖人伦之不耻事。
  丈母娘跟女婿搞破鞋!
  而韦殷裕偏偏奏言郭淑妃的弟弟,不耻人伦、寡廉鲜耻。
  当着和尚,别骂贼秃;唐懿宗,讳绿。
  韦殷裕的一封检举信,直接戳到了唐懿宗的肺管子上,这事儿还不能挑明,真是活活气死唐懿宗。
  韦保衡知道之后,不怒反喜。机会来了!
  5月6日,把接收这封奏章的阁门使田献铦贬为桥陵管理官(桥陵,唐睿宗李旦墓),看坟去了,只因他接收了韦殷裕的奏章;
  阁门司阎敬直杖刑十五,配南衙;
  韦殷裕的妻子崔氏及妓妾九人,都被罚入掖庭为奴;
  韦殷裕的叔叔、岳父、大舅哥等也都被贬到两广一带;
  给事中(正五品)杜裔休,是韦殷裕的铁哥们儿,自然也是“韦殷裕党羽”,被贬为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司户。
  手拉手,一起走,岭南两广公费游。
  杜裔休,杜悰之子,不用多介绍。
  韦保衡在排除异己、党同伐异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无所不用其极。他无比尖酸刻薄地窥视着朝中官员,寻找突破口、撕开防线、中心开花、两翼包抄,以点带面,务必扫除一切障碍。
  大批官员无故遭贬,朝廷频频出现重大人事调动。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韦保衡自然要用自己的亲信填补这些空缺,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眼线。比如,他想破格提拔亲信党羽裴条,担心公正严明的左丞李璋不买他的面子,于是提前派人找李璋打招呼。
  李璋果然不肯徇私枉法,不买韦保衡的面子,坚持原则,公事公办,尤其在提拔官员方面,更不容许徇私舞弊。
  好样的。
  于是,在7月份,李璋被贬出中央,外放为“宣歙观察使”,工作地点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韦保衡的政治宣言。
  “还——有——谁——”
  韦保衡心满意足,从八品芝麻官儿,到当朝宰相,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宰相?哼,也分三六九等,像我这样的,吐口吐沫砸个坑儿、跺一跺脚四城乱颤的,也是屈指可数的。
  翻看小账本,哦——对了,还有一人,差点儿忘了。
  韦保衡翻看自己的小本本,又搜出一条漏网之鱼:宰相王铎。
  “我都干掉两个宰相了,还能饶了你?”
  贬王铎为宣武军节度使,贬出朝廷,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
  王铎,是韦保衡进士科及第时的主考官。
  在科举制度下,官场伦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主考官与及第进士(恩同父子),以及同年及第的进士(亲如手足)。这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是天然的政治同盟,尤其是在士人阶层发生派系斗争的时候。这一点在唐朝、明朝、清朝的政治斗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王铎,是韦保衡及第时的主考官,之前在“于琮案”中被贬的萧遘则是韦保衡同年及第的进士同窗。
  如果只看这三人的履历,摸排社会关系,会先入为主地认为王铎和萧遘必定也是“韦保衡党羽”。但,他们不是。他们鄙夷韦保衡的为人,也就都遭到了韦保衡的无情排挤。
  至此,新晋驸马韦保衡,先借用公主之死,酝酿而成“医闹案”,又在两年间制造了“刘瞻案”、“于琮案”、“韦殷裕案”等一系列政治色彩浓厚的官场地震,进行了大洗牌,终于独揽大权。
  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就在韦保衡取得了政治斗争的全面胜利时,他忽然看到了一个致命的隐患——岳父大人命不久矣!
  他的岳父唐懿宗,已经是四十一岁高龄了。
  眼见唐懿宗龙体江河日下,韦保衡比皇帝本人还着急。“我的老岳丈啊,我的老泰山,您是我亲爹!您比我亲爹还亲爷爷呢,无论如何,您可得撑着点儿。”
  唐懿宗的爱好非常广泛,除了不喜欢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外,他喜欢唱、跳、RAP、篮球,还迷信佛祖。
  在此之前,只要龙体欠佳,他要么大赦天下、要么就给寺庙捐款,乞求佛祖保佑。倒也屡试不爽。
  现在,唐懿宗又心血来潮,要效仿他爷爷——唐宪宗迎佛骨。
  迎佛骨,就是派人去法门寺奉迎佛骨舍利到京师,之间大约三百里路程。
  天子迎佛骨,不是派个骑手取来这么简单。这是一项花销浩大的工程。
  奉迎佛骨的诏书一经下达,劝阻的奏章就如雪片般飞来。还学唐宪宗迎佛骨?您忘了宪宗皇帝是迎接佛骨之后就暴毙的吗?你学这个,这不是倒霉催的吗?
  唐懿宗不知被谁——也许是韦保衡(特此声明:空口无凭,查无史料,纯属瞎猜,如有纰漏,概不负责)灌了迷魂药,一门心思要奉迎佛骨,表达自己的虔诚。甚至立下Flag说:“哪怕只看一眼,我死了都值(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
  您起这誓干嘛呀!
  唐懿宗一意孤行,谁也劝不住。
  最终,在咸通十四年(873)3月,迎佛骨的烧钱项目正式启动:
  京师大肆兴建佛塔;用珠宝编成帷帐、檀香木制成小推车、鲜花点缀长幅旌旗和车顶伞盖,所有用具全都用金银玉石、锦绣绸缎和翡翠来装点,往返于京师与法门寺之间,车马奔驰,昼夜不停。
  4月,佛骨抵达首都长安。禁军仪仗队开道,皇家乐队吹吹打打声振屋瓦,灯火通明绵延几十里……规模空前盛大,远超帝国最隆重的祭天大典,更令死去宪宗皇帝望尘莫及;富户们夹道搭建彩楼,攀比炫富。
  唐懿宗受此感召,亲自上前迎接。这位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大唐天子,居然激动地跪在地上,伏地叩头,以至于悲痛哭泣,泪流满面,毕恭毕敬地双手合十,举到额头。
  同来的和尚以及百姓中经历过宪宗迎佛骨(事在819年,距当时54年)的老人,都获赐大量金银绸缎。
  唐懿宗亲自把佛骨接进皇宫。
  3天后,再把佛骨供奉在安国崇化寺。唐懿宗再下诏书:大赦天下!
  如此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奉迎佛骨,见效了吗?
  当然啦,立竿见影!
  4月8日迎佛骨,7月16日唐懿宗病危,7月18日赶紧立下遗诏、交代后事,7月19日就急匆匆驾崩了。享年41岁,过早的离开了我们。
  从迎佛骨到驾崩,正正好好一百天。
  唐懿宗遗诏:普王李俨为皇太子,继承皇位;韦保衡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