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罪己


小说:这个书生有点凶   作者:轻轻亲卿   类别:历史军事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31259/ 为您提供这个书生有点凶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陈安晏却淡淡说道:“草民因为身染重疾,自幼通读古籍,这样的局面,也是有史可引、有据可依的!”
  李文栋将信将疑的看着陈安晏。
  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一阵鼓声,百官纷纷列队,准备进宫上朝!
  平日里,大梁上朝的王公并不多,所以相比左侧门的拥挤,右侧门显得清闲不少。
  陈安晏并无官职在身,所以只能排在队伍之末,不过他也并不在意。
  他是奉诏入宫,所以守卫的侍卫也没有为难。
  与昨日进宫不同,今日他先是被侍卫领到了乾清门旁边的一处班房等候通传。
  陈安晏到的时候已经有个太监在这里候着,见到陈安晏到了,便教了些上殿面君的礼仪。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有个侍卫前来通传,说是皇上唤他上殿面君!
  到了殿上,陈安晏依礼参拜之后,便站立一旁。
  而他的身边,正是杨雄!
  他注意到,如今的李彧虽说并没有太多实权,但依旧坐在主位龙椅之上,左右分别是摄政王李文栋以及齐太后!
  而文武大臣的战位也有些奇怪!
  按照常理来说,文官站东、武官站西。
  可后来,文官越来越多,一直站到了殿外,而武官却常年只有七八人上朝!
  所以就让文官站成两排。
  但是又觉得三排看起来不雅,便直接让文官站成三排。
  所以如此每日上朝,大殿之上都是四排官员,但文官有三排,武官却只有一排!
  这时候李彧站了出来。
  按照平时来说,李彧很少会直接站出来发号施令!
  一般来说,都是群臣议事之后,由李文栋象征性的询问一下李彧的意见!
  但是,不管李彧的意见如何,他们都会用自己已经商定好的结果作为最后的定夺,这也是李彧觉得意兴阑珊的理由之一!
  但是大家都知道,李彧此番是从江南死里逃生回到京城,所以这个时候他站出来,大家倒也没有觉得意外!
  李彧看着下面的这些臣子,心中却有些不是滋味!
  自己明明是大梁皇帝,但这些人却对自己虚以委蛇!
  往常的时候,在龙椅下方还会有赵公公为自己撑腰!
  赵公公虽说只是一个宦官,但毕竟武艺高强,在皇宫里,鲜有敌手!
  可如今,一趟江南之行之后,赵公公却没能回来!
  想到此处,李彧又看了看下面的陈安晏,心中也渐渐生起了一丝底气!
  这股底气甚至要比赵公公在的时候还要强烈一些!
  因为一直以来,赵公公给他带来的都是绝对的人身安全。
  但陈安晏不一样,虽说此人的武功相去赵公公甚远,而且还身患重疾。
  他曾在来京的途中,亲耳听到陈安晏寒症发作时所受的折磨!
  但是让他觉得陈安晏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寒症除了让陈安晏更加憔悴之外,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本质上的改变!
  如果说,从赵公公让他将陈安晏带到京城起,他就开始无条件的信任陈安晏,那么从看到陈安晏寒症发作时,李彧便开始敬佩陈安晏。
  而让李彧真正生起了反抗之心的,正是回京之后,陈安晏在为他处理高丽使臣以及分析太后所为的细节之上!
  在此之前,从未有人与他说过这些!
  这也是他第一次,对于这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产生了如此的渴望!
  李彧的紧张突然一扫而光!
  他回想着这些天跟陈安晏商议的所有细节,深吸一口气后,看着面前的百官缓缓说道:“想必诸位大臣都知道,朕今日要说的,乃是朕数月之前的江南之行……”
  可他这番话还未说完,下面就有一个官员站出来说道:“启奏皇上,关于此事,臣有本要奏!”
  杨雄立刻在陈安晏耳边说道:“此人正是刑部尚书崔时敏崔大人!”
  这其实是陈安晏的特意安排。
  关于李彧的江南之行,陈安晏和杨雄都救驾有功,所以将他二人传到殿上也没人怀疑!
  但是陈安晏却早就料到此次李彧的一些提议定会遭到部分大臣的反对,所以便特意安排杨雄站到自己身边,也好为自己介绍这些官员。
  而李彧听到崔时敏这么说,似乎并不意外!
  他好像早就料到了会有官员趁这个时候奏本。
  李彧似笑非笑的看着崔时敏说道:“有本奏来!”
  而他的这个反应,似乎让不少官员都有些意外!
  因为以往一旦有官员打断李彧说话,李彧都会突然变得紧张,甚至连话都无法完整的说完,但今天的李彧却给人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
  崔大人却并未多想,朗声说道:“皇上乃一国之君,虽正值年少,但亦是学习治理朝政之时,却撇下国事,远下江南,导致太监总管赵公公和近二十位大内侍卫惨死……”
  陈安晏听到此处,也不禁暗中冷笑!
  所有人都知道,李彧这次回京,必然会因为赵公公之死大发雷霆,虽说他如今并没有太多实权,但怎么说也都是大梁名义上的皇帝!
  其他势力就算实力再强,也都不能直接挑战他的皇权!
  但是这位崔大人却反其道而行之,竟然在李彧发怒之前,先参了他一本!
  其实这也是崔大人钻了空子!
  若是李彧已经正式掌权,若有大臣要参皇上的本,必然不能如此草率!
  刑部乃六部之一,所辖制政事受内阁监管,所以就算崔大人要参皇上的本,也必须经内阁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若皇上所行之事,确实有违天理,再由内阁大学士直言进谏,绝非崔大人今日之举如此草率!
  不过,李彧似乎并未生气,不过在听到崔大人所说“导致太监总管赵公公和近二十位大内侍卫惨死”之时,却忍不住说道:“崔大人是认为,是朕的原因,才让赵公公和这么多侍卫送命,所以要参朕的本?”
  崔时敏毫不犹豫的回道:“正是!”
  若是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这位崔大人还真可能算得上是一位直言敢谏的忠臣,但陈安晏却早就看出了他与那吏部尚书多次“眉来眼去”,显然有所勾结!
  李彧听了冷笑着从袖中取出了一份诏书,对着李文栋说道:“这是朕的罪己诏,还请八皇叔代为宣读!”
  李文栋听了大惊!
  这罪己诏可不是普通的诏书!
  一般来说,只有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皇帝通过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如今虽说涉及近二十条人命,但远远没有到需要下罪己诏的地步!
  李文栋大致一看。
  “朕以凉德承嗣丕基,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皇考宾天时,朕止两岁,虽行丧三年,终天抱恨。行至十岁有二,却以顽劣心性,不顾朝政,妄下江南,以至数十名臣子命丧苏府。朕心难安,特下诏罪己!”
  虽说只有短短百字,而且行文略显稚嫩,但李文栋却知道此事必定不是李彧一人能做的决定!
  他立刻看向了陈安晏。
  相比于其他文武官员听说李彧下了罪己诏之后的震惊,陈安晏似乎十分淡定!
  李文栋从他的脸上根本没有看出什么波澜!
  而崔尚书似乎也没料到李彧会如此直接的下了罪己诏!
  下面的那些文武百官在骚乱之后也都看向了李文栋,似乎想看李文栋会如何处理此事!
  李文栋的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他看了看百官又看了看陈安晏,突然说道:“皇上的江南之行,杨副指挥使相比知之甚详,不知对崔尚书的奏本有何看法?”
  杨雄显然没想到李文栋会问他,不过他反应也是极快,立刻上前回道:“回王爷,下官身为大内侍卫,职责就是护卫皇上,其他下官一概不知!”
  杨雄这么说倒也没什么问题!
  为官最忌讳的就是僭越!
  大内侍卫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负责皇上的安全,而杨雄在皇宫也是出了名的孤僻,对于朝廷的党争从不过问,所以他这么说也没人怀疑。
  李文栋没有办法,接着问道:“不知陈公子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陈安晏连忙回道:“既然那位大人参了皇上的本,而皇上也已下诏罪己,不如将这份罪己诏给那位大人看看是否满意!”
  崔时敏听了之后,心中立刻对陈安晏生起了万分怨恨,却又不得不马上跪下,连道不敢!
  其实他的本意只是让大家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让百官都觉得此事都是由皇上引起!
  崔大人自然知道以他的奏本,对于皇上来说,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只是为了之后皇上在处理此事时,能有一个缓冲的余地。
  却没想到李彧会直接下诏罪己!
  这在旁人看来,这大梁的臣子,竟然逼的一位十二岁的皇帝下诏罪己,这无疑是权臣的行为!
  他一个刑部尚书自然不可能有这样的魄力!
  细究起来,还可能涉及结党营私。
  这都不是崔大人能抗下的罪名。
  他为官多年,听到陈安晏这么说了之后,自然马上就想到了这些后果,所以才会有如此举动!
  而这个时候,吏部尚书单文柏站了出来:“皇上,此事不如稍后再议,还是先说说皇上的江南之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