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臭味相投


小说:逆水行周   作者:米糕羊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2461/ 为您提供逆水行周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老友重逢,自当举杯庆贺,宇文温和郑译一别将近六年,虽然相互间没有断过联系,但在两河口一别,如今是第一次见面。?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几轮酒下来,气氛开始热络,宇文温摆摆手,陪酒的小娘子退下,房中只剩他和郑译两人。
  “沛公在城中如何?”
  “多亏邾公事前在尚书令那里打了招呼,如今郑某一家老小得以保全。”
  “如今长安初定,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沛公世子颇有才干,不知愿意为朝廷效力?”
  郑译闻言大喜:“犬子自然是愿意的!”
  “啊,是小弟记错了,尚书令如今缺人,不知归昌县公有无报国之心?”
  “有的,有的!”
  郑译的长子郑元璹、次子归昌县公郑善愿,如今算是有了着落,能为朝廷效力意味着至少不会被晾着,当然能有此待遇,缺不了宇文温的操作。
  “先前递交的条陈,尚书令已经看过并准备实行,沛公的报国之心跃然纸上,不过呢,朝廷那边的态度谁也说不准,所以沛公还得继续努力啊。”
  “自然,自然。”
  “来,喝酒!”
  郑译心中稍定,正所谓收钱办事,他一向如此,而旁边的这位老友亦是如此,为了保住郑家上下,这段时间郑通可是绞尽脑汁想办法,只是一直没有底。
  周军入城之后,他一直在奔走帮忙,以表明“为国效力”的忠心,但直到宇文温来到长安,并且收了“意思意思”,郑译才确定先前的待遇不是缓兵之计。
  作为天元皇帝宇文赟的幸臣,郑译和刘昉十分符合佞幸小人的称呼,原先历史里宇文赟忽然生病,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这两位就勾结杨坚伪造遗旨。
  杨坚能够第一时间卡位成功,绕过宗室藩王掌握禁军,“沛、黄”功不可没。
  如果说杨坚是恶,那么沛国公郑译还有黄国公刘昉就是最大的帮凶,没有这两位帮忙,杨坚没能力捷足先登。
  郑译和刘昉的所作所为,一如集团董事长的机要秘书隔绝内外,篡改董事长遗嘱,直接将董事长家族的股权转让给另一位董事,导致集团易主。
  这个时代的历史轨迹出现偏差,但“沛、黄”的表现依旧给力,是为杨坚夺权的最大助力。
  正常来说,周国收复失地后,此二人必须斩以儆效尤,不过刘昉在起事策应周军入长安时已经身亡,而郑译也第一时间“反正”,这么一来就有了说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为了父亲日后向朝廷的上奏温可是花了许多口舌,毕竟招降纳叛为重,当年汉高祖刘邦为了稳定人心,封仇人雍齿为候,所以郑译就是新的雍齿。
  连郑译这种恶小人都能原谅、给机会“反正”,其他人呢?自然不在话下。
  当然还有例外,拥护杨坚登基称帝的李家、于家,必须血洗,这两家的家主本是太祖宇文泰的佐命元从,却在关键时刻投靠杨坚,甚至更进一步劝进。
  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为了家族做出如此选择,那么如今也该认赌服输,被斩草除根也怪不得谁!
  郑译知道雍齿的故事,但过了一关还有一关,宇文亮可以不追究,可朝廷那边的意思还不明确,万一丞相尉迟迥要来个秋后算账,那么宇文亮未必肯接着保。
  所以关键在于宇文温,有宇文温“活动”,那么宇文亮必然愿意继续帮忙,那么保全性命的几率大很多,高官厚禄是不用想了,能安度余生足矣。
  “沛公,待得尘埃落定后,爵位能否保住还两说,但官职大概也就是闲职,可曾想清楚了?”
  “此是自然,想清楚了。”
  “平日里有何仇家?或者和谁人结怨?这些人日后免不得在丞相或者天子面前旁敲侧击。”
  “仇家防不胜防,邾公的意思?”
  “若得见天子,小弟自然会将沛公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事迹禀明。”
  说到这里,宇文温不忘留补充:“至于丞相那边,实不相瞒小弟并无把握,日后无论还都与否,沛公不可轻易前往京城,免得事突然,小弟想保都保不了。”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外出保命是郑译所想,不过如今他的行踪可由不得自己。
  “沛公想不想到山南走走?江南景色,别有一番风味,就是多雨潮湿,也不知沛公住不住得惯。”
  “住得惯,住得惯!”
  话都说到这份上,郑译已经没什么疑虑了,宇文温的人品值得信赖,既然说了要在天子面前提起,那就一定会提。
  丞相尉迟迥那边,宇文温是说不上话的,尉迟迥真要算账,那就只能说是天意如此,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郑译的眉头总算是舒展开来。
  “世事多变,待得朝廷收复失地,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知沛公的亲朋...”
  “自然以尚书令马是瞻!”
  话说到这份上,交易已经完成,多年的“合作伙伴”,有时候不需要把话说得太直白,郑译的年纪,和宇文温之父宇文亮差不多,不过这对忘年交可谓是臭味相投:收费服务。
  郑译拍拍手,乐师、歌姬、舞姬鱼贯而入,歌舞开始,欢乐继续。
  今日宇文温包下乐坊,定金是自掏腰包,不过方才便已退了回来,全部费用自然是老友全额承担,这也是郑译的“意思意思”,宇文温没有再多收一文。
  郑译有才无德,而且“才”也不是治国治军之才,不过宇文温无所谓,他一向自力更生,所以能拿到什么工具就用什么工具。
  保郑译需要花费资源,不过实际上花得不多,收效却是很好的,虽然郑译的名声差,宇文温出头保下来会连带着名声有些下降,但依旧值得。
  他要让大家知道,邾国公不是有道德洁癖的人,谁有才能想要向上爬,尽管来投靠。
  宇文温要想办法招纳人才,可那些世家、门阀子弟或饱学之士未必看得上他,他也不会厚着脸皮上门“三顾茅庐”,因为世间的人才,并不仅限于此。
  寒门或者百姓之中依旧有人才,这些人出身贫寒,多多少少都有些俗不可耐的“欲求”,一如秦汉之际盗嫂受金的陈平,只要有真才实学能为他所用,些许品行污点又算得了什么?
  为了所谓的名声,把自己变成不粘锅,结果高端人才不屑于顾,草莽英雄不敢投靠,高不成低不就,这要有多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