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莽夫杨再兴


小说:大夏十三太保   作者:李奉先字孔明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1590/ 为您提供大夏十三太保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杨再兴更不怕自己会腹背受敌,因为自己的身后可是有着一千名手持夏弩的大夏士兵帮自己掠阵呢。
  魏军可不会缺心眼到用自己的后背对着夏弩,因为那是在找死。
  都说张飞莽,但若真的论起莽来,杨再兴怕是并不会输给他。
  杨再兴倒提着龙魂枪,一步步向着魏军走了过去。
  而魏军还真就没怎么怕他,人家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精锐,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
  双方很快便战在了一起,现在的情况是一VS一千九百余人,大夏方只有杨再兴一人,而魏国一方则是有着一千九百余名身穿重装盔甲的精锐步兵。
  双方甫一交手,杨再兴便给魏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他的枪法走的是霸道至极的路子,所以他的招式大多以抽,砸为主,挑,刺为辅。
  他是竟往人家的头上砸,往人家的脸上抽,往人家的脖颈处挑,搞得魏军好不狼狈。
  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拿他无可奈何。
  曾经有人总结出一套对付猛将的方式方法,就是一个字,“耗”,将他们的体力耗光,在他们力有不逮之时,再群起而攻之,届时定能将其一举击杀。
  再有就是放冷箭,但此等方法成功率并不高,对那些绝世猛将来说,这种方法的作用并不明显,当然了,也有个别成功的案例存在,只是比较少而已。
  若是放冷箭的一不小心射中的是敌将的眼睛,然后那名敌将再亲手将其拔出,大吼一句:“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若是这样的话,那放冷箭的人最好是赶快逃跑,因为被射中之人下一刻怕就要吃眼珠子了,然后再下一刻估计便要纵马挺枪,前来报一箭之仇了。
  杨再兴的战斗特点为杀法凶猛,且持久力强,因为他的武器较轻,所以他的体力消耗的自然也就慢一些。
  一些魏军将领见这么多人堆在这里也不是个事儿,于是有人站出来提议分兵。
  众人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决定采纳那人的意见,分出一千名士兵自城墙之上,向北门门楼处发起冲击。
  众人在心里不约而同的想着:“若是能够一举擒获李思这条大鱼的话,怕是后半辈子也不愁了!”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正当他们准备分兵后退之时,那一千名为杨再兴掠阵的大夏士兵却是动了。
  大夏士兵将夏弩对准了正在脱离人群的魏兵,给他们来了一波无差别射击。
  呵呵,也活该他们倒霉,若是他们不脱离人群的话,大夏士兵们或许还会担心会误伤到杨再兴,而投鼠忌器,可当他们脱离出大部队之时,他们却是成了活靶子。
  双方间距只有不到一百步,这个距离对于射程高达三四百步的夏弩来说,简直不要太近。
  俗话说的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正当魏军进退维谷之时,李思很贴心的为他们送上了一份大礼:一张地狱N日游的单程票。
  李思在得知了杨再兴在西北角楼处的“英雄事迹”之后,他叹口气,十分无奈的嘀咕了一句:“真是一个死脑筋啊!”
  无奈归无奈,但事儿还得办,活儿还得干,于是李思命人率领一千名手持夏弩的大夏士兵,前去西北角楼处支援杨再兴。
  被杨再兴杀的只剩不到一千八百人的魏军重装步兵,在遭受到了大夏将士们的双面夹击之后,终于崩溃了。
  夏弩射得他们是顾头不顾腚的,他们是想追追不上,盔甲太重,根本就跑不起来。
  想躲却又没处躲,城墙上的空间太小,根本就无处可躲。
  他们甚至还尝试了一下龟壳战术,操作方法很简单,就是用盾牌将自己的周身完全罩住。
  结果他们却更悲剧了,虽然龟壳战术防得了弩矢刀枪,但它却不能防火。
  当大夏士兵将装满火油的酒坛点燃,并抛向他们时,他们的龟壳战术当即便被破了。
  在付出了五六百条鲜活的生命之后,剩余的一千两百余名魏国重装步兵终于放弃了抵抗,他们选择了投降。
  他们是人,不是神,他们并没有经历过系统化的洗脑,
  他们在达到如此高的战损比之后才选择投降,这就已经称得上是一支精锐部队了。
  在古代战争中。
  当一支普通军队的战损达到一成时,他们基本也就崩溃了,这个伤亡比例差不多是一支普通军队所能承受的极限。
  而相比于普通军队来说,精锐部队则能够做到,战损达到两成以上才会崩溃。
  若是有一支军队能够做到在战斗中,战损达到三成,却依然还没崩溃的,那这支军队绝对算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而这样的军队却是少之又少的。
  杨再兴面前这一千二百多名魏国重装步兵,却是当得精锐强兵这几个字的。
  他们的战损早已超过了五成,他们之所以会选择投降,是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出战胜对方的方法,以这支军队的军事素养来说,若是有一丝战胜大夏军队的可能性,他们也一定会选择死战到底。
  他们的崩盘来源于内心之中产生的的绝望,当绝望达到顶点之时,他们紧绷着的神经终于崩溃了,这种负面情绪,一个传染一个,最终导致他们选择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向大夏投降。
  杨再兴见状笑着点头说了句:“算你们识时务!”
  接着杨再兴便命他们放下手中的兵器,并卸去重甲。
  一千两百名魏兵在脱下身上所穿重甲之后,杨再兴又命人将他们好似捆蚂蚱似的给绑了个结结实实,他们双手被捆在了身后,双脚也被绑了起来,并且每个人之间的麻绳都是连着呢,一千两百名魏兵,现在是蹦不了你也跑不了我。
  杨再兴应李思的要求,分出三百名手持夏弩的大夏士兵看押俘虏,其余人则是哪来回哪去。
  这还是看在李思的面子上了呢,若是依着杨再兴的性子来的话,估计他只会留下一百人来看押俘虏。
  相比于年轻的杨再兴来说,李思就要沉稳老辣得多了,人老精鬼老灵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在李思看来,不过就是多派几百名看守而已,这种事情还是有备无患为好,毕竟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魏军精锐,哪怕是成了俘虏,他也依然是精锐,被绑起来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