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 神上使


小说:我在三国觅长生   作者:九years   类别:幻想修仙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0815/ 为您提供我在三国觅长生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信都之中,张角疲惫的坐于一角。
  他的身形高大,眼睛深邃,初春时节穿着宽大麻袍,无惧寒暑。
  “报天公将军,人公将军传来军报,已攻克堂阳,欲向阜城方向进军,请准许。”士卒上报道。
  张角点点头,拄着玉制九节杖支撑身体站起来,蹒跚着走向挂有地图的墙壁前。
  他没有望向冀州安平国的阜城,而是先在幽州上找到良乡。
  手指按在良乡上,下移之涿县、方城,最后一路向西南,点在青州之上。
  “青州太平道,是张饶、卞喜两位渠帅统领吧?”
  他扭头,向身边的道师问道。
  道师:“是,张饶任大渠帅,卞喜为小渠帅。”
  张角点点头,目光在青州六郡上一一扫过,猜测着初一会选择哪里为根据地。
  “良乡初一,你还有印象么?”张角道。
  道师点点头,他因为记忆力好,又能出谋划策,常年被张角带在身边,大小事他脑中都记得。
  “是姜道师推荐的,有生财之道,善于整合各方势力。”
  张角点点头,凝目思索。
  道师:“天公将军,人公将军的请求您还有没有处置。”
  张角恍然,抱歉的对着等在厅堂中的士卒微笑一下,终于把目光投在冀州上。
  “可以,让他取下阜城后北上下博,东进武邑、观津,过弓高取渤海郡。”张角道。
  “诺。”
  士卒应下,便要起身离去,却被道师拦住。
  “等等,天公将军,按照计划,人公将军应该北上河间国,如何改道渤海郡了?”道师问道。
  河间国在如今张角大军所在的安平国东北方向,渤海郡与安平国之间隔着一个河间国,取下来也是治地之外,意义不大。
  按照计划,天、地、人三将军是先要扫平冀州,如今突然改变计划,道师疑惑。
  “稍后再说,去传令吧。”
  张角没有解释,而是摆摆手,让士卒去传军令。
  道师这次没有阻拦,任由士卒离去。
  “我欲大力开发青州,你觉得如何?”张角开口道。
  道师眉头一皱,望向地图。
  “青州太平道众甚多,但地处极东,与天公将军取洛阳的方向相反,意义不大。”
  道师说着,抬头望向张角。
  “莫非天公将军改变主意了?”
  张角点点头,目光再次扫向幽州良乡,那是让他改变想法之人的出处。
  “自从唐周告密,马元义身死之后,你我都知道,洛阳拿不下来了,只是我心中执念作祟,才坚持南下而已。”
  张角有些疲惫的席地而坐,望向道师。
  道师也坐下,望着张角,静听他的想法。
  “如今太平道起事已让大汉遍地狼烟,但想要一举夺得天下,你我能力不足,这乾坤,还颠覆不得。”
  张角摇摇头,眼中带着疲惫、无奈。
  道师:“可天公将军身体每况愈下,若不取传国玉玺,恐天寿不久。”
  张角怅然一笑,道:“哼哼,天意如此,我能奈何?”
  道师沉默,当初在洛阳诸多布置,甚至派去张角最得力的道徒马元义,结果还是功亏于溃。
  天命如此,徒呼奈何。
  道师:“天公将军如此,恐怕离得身死道消不远了。”
  张角点点头,眼中没有挣扎、不舍,只有坦然。
  “你觉得青州如何?”张角问道。
  道师抬头望向地图,缓缓开口。
  “青州太平道发展的很好,有这个基础,若是开发不难。”
  “地处极东,接壤冀、衮、徐三州,东、北、南大面积临海,不失为易守难攻之地,安身立命之所。”
  张角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此地不是我先想到的,你猜猜是谁选的。”张角道。
  道师:“莫非是天公将军刚刚提到的良乡初一初渠帅?”
  “正是此人。”
  张角把玉制九节杖放在腿上,拍手道。
  “我越看此地越好,如今大汉气数未尽,我等受限于形势所迫,贸然起事,如今事未必成功,正应选一龟缩之所,以谋后续。”
  道师眉头皱起,眼露担忧。
  “天公将军的寿元……”
  张角摇头,按住他的话语:“此事不再考虑之内。”
  道师沉默,只是眼中担忧更甚。
  “我欲举初一为神上使,地位……仅次于我,你觉得如何?”张角再次说道。
  道师诧异,瞪大双眼望向张角。
  地位若仅次于张角,岂不是张角身死,初一便要扛起太平道大旗?
  他初一何德何能,得到张角如此重视。
  “不妥不妥。”
  不等道师反对,张角自己先摇起头来。
  “提携过猛,必然引起诸多不满,此事还要徐徐图之。”
  道师心中更惊,听这意思,是死心把太平道交给那初一了。
  “天公将军……为何如此?”他忍不住心中疑惑,问了出来。
  张角微微沉默,道:“事关成神之道,不可细说。”
  道师微惊,猛然闭嘴不再询问。
  成神之道,是张角最大的秘密,也是他的依仗,道师知道一些,但也只是涉及传国玉玺、寿元的一些事情,其余的,所知不多。
  “若天公将军想要成全他,不若给他神上使的身份,同时让他领青州众,地位低于三位将军,与卜已、张曼成、波才等同,如此一来,方才稳妥。”
  道师压下心中惊讶,给出自己的建议。
  张角思索一番,只觉得这个安排最是稳妥,虽然依旧略显突兀,但却不会引起太多不满,又让他经营作为太平道未来的大本营青州,正适合最后一步提携。
  “如此,三日后摆祭坛、封神上使。”
  张角说完这话,仿佛耗尽了全身精力,深邃的眼中满是疲惫,摆摆手,让道师退下。
  道师惊讶于摆祭坛,因为太平道摆祭坛的事情一共才做过四次。
  第一次是祭拜中黄太一神邸,设立太平道,第二次封天公将军,第三次封地公将军,最后一次是册封人公将军。
  如今,封初一神上使的身份,居然要摆祭坛,这如何不让他惊讶。
  虽然惊讶,但见天公将军疲惫的姿态,最后只得领命离去,没有过多追问。
  …………
  对于张角的安排,初一全然不知道,他这一晚在被窝中翻来覆去想了很多,却没有摸到任何头绪,直至三更才睡去。
  第二天,初一早早的整肃大军,准备南下。
  在此之前,他自然见了邓茂一面,询问他是否要跟随自己南下,得到的结果是否定的。
  邓茂选择北上广阳,与广阳黄巾汇合。
  虽然两人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但对于初一粮草、钱财的要求他都满足。
  一是打不过初一怕初一用强,二是他的士卒最后只收拢三千余人,粮草钱财太多他也带不走。
  他不是没想过学程志远,屠方城裹夹民众北上,但有初一在侧,他怎么敢这么做。
  两人把方城粮草、钱财分割完毕,初一没有任何留恋,直接领军东去泉州。
  方城至泉州二百余里,若是快马一两日便到,若是成年大汉独行两三日也到了。
  可初一不止有八千大军,还有四万老弱,这行走的速度,一天四十里已经是极限。
  这还是因为他做了准备。
  首先是车马,初记车马行中的马车,早早便让他收回聚集在良乡,就等着这一次使用。
  其次是千余名学子,早早让学子们野外训练,便是为了这一次长途准备。
  四万老弱,由千余学子带领,每个学子领着四十余人,相当于一个班。
  他们的区域划分,也是以班级、学号命名,这样便于寻找和查询。
  总之,这场蓄谋已久的长途奔袭,日行四十里已是极限。
  第一天,队伍走满四十里,当晚休息时,营地中已哀鸿遍野。
  初一不得不四处游走,为各个炉灶增加神力,便于老弱恢复。
  然而人员太多,即便每个炉灶只用0.001,1神力也只够一千份。
  四万八千余人,炉灶远远多于一千个,没办法,初一只能选择性使用,专找那些疲惫的添加。
  八千士卒,自然不在此列。
  一通忙活下来,初一疲惫不堪,然而他还要安排守营,避免意外。
  如此忙忙碌碌,到第二天赶路时,他的精力都有些不足。
  而第二天,四十里的目标根本没有达到,中途出现各种问题。
  车坏了、人病了、马惊了、走错路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反馈到初一这里,让他疲于应对。
  不得已初一开始分权,除了留下两千士卒守备,其余军士全部下到老弱中去帮忙,包括他们的首领,也各自负责一些人。
  如此一来,初一的压力终于减轻不少,晚上算了算,这一天走了三十五里,距离目的地还有百多里地。
  第三天,初一早早起来,他决定这一天在早上使用神力,看看起到的效果会不会好一点。
  四万八千人同时就餐,炉灶遍地,初一一一施加神力,忙的脚不沾地。
  等他终于全部忙完,大军已经开拔,他只能骑在马上吃饭。
  便在他拿着馒头猛咬之时,眼角红芒突然闪烁,眼神触碰,红雾蒙在眼前。
  眼前天地猛然一变,随后天上仿佛有无数黄色灵光闪烁,奔着自己扑来,吓得吃了一半的馒头惊落在地,初一兀自瞪大双眼望着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