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夹河之战


小说:明末求生记   作者:名剑山庄   类别:历史军事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0721/ 为您提供明末求生记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第八十一章夹河之战
  如果说洪承畴而今才与曹宗瑜交上手。是错误的。
  只是之前,洪承畴借助绝对的骑兵优势,将夏军压制住。有了从容撤退的本钱。
  洪承畴撤退的军队,并没有因为北上而减少,反而更加多了一起来。
  原因很简单。
  山东河北终于清廷的各种军队,都汇聚在洪承畴军中。
  这样的情况,让洪承畴进退两难。
  以洪承畴的想法,他并不愿意,将这些人带上。但是而今的局势,容不得他拒绝了。大清到了这一步,每一分力量都是很重要的。
  人越聚越多,各种辎重汇集。行军的速度越慢,以至于清军为停滞夏军的追击。不得不让大队骑兵在尼堪的带领之下,从彰德府北上以来,与夏军骑兵不知道多少次交锋。
  不过,这样的局面在这一刻得到了扭转。
  夏军大营在清军大营百里之外。
  数支骑兵在营中聚集。
  来自李定国所部的张勇部,来这洛阳的高元爵部,还有曹宗瑜本身金声桓部。除却郑成功那边的骑兵之外,夏军几乎所有骑兵都汇集在这里了。
  曹宗瑜大喜之余,也有一丝烦恼。
  这些骑兵到这里自然是要集中使用的。
  但是由谁统领这将近四万骑。
  要知道这四万骑之中,夹杂了太多降军。原来夏军骑兵不过不到两万而已。所以能镇得住这数万骑兵的,要在夏军之中有资历,本身也有能力。
  但是大夏军中这样的骑将,却是没有。
  罗岱,杨绳祖,乃至后面马三宝,这样的将领,一个接着一个战死沙场。让曹宗瑜权衡来说,其实金声桓比高元爵更适合当主将。
  只是高元爵身上毕竟有一个国公的爵位,而且掌控最大一支骑兵。
  最后,曹宗瑜还是做了妥协。
  令高元爵为主将,金声桓与张勇为副将,统领骑兵集团。
  曹宗瑜迎接两军的接风宴刚刚结束,曹宗瑜召见所有骑兵将领,宣布了这个决定,对高元爵说道:“这一战,高将军只要能牵制清军骑兵,则洪承畴无处可逃,就是首功。”
  高元爵大喜说道:“末将遵命。”
  随即高元爵召集各位将领。比起金声桓来说,张勇倒是老实多了。
  其实如果张勇不是贺虎头爱将,他不可能在短短时间之内,就爬到而今这个位置上。比起资历来说,他还是有所欠缺的。
  高元爵再怎么说,也是高杰的儿子,高杰为大夏战死,从张轩
  到下面的普通将领,都给他几分面子。手中还有一些高杰留下来的将领,比如说李本深。又在讲武堂待了好几年。如今也能归为张轩的嫡系之中。
  再加上当初攻南京,杀李成栋之功,那是要功劳有功劳,要背景有背景。
  张勇自然老实听命。
  不过,金声桓却也不怕高元爵。
  金声桓投奔曹营的时候,高杰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他虽然不是张轩的嫡系,但却是卫王袁时中的班底。
  资历老,战功也不少。
  如果高杰在,金声桓自然一句话,也不敢说。但是高元爵到底不是高杰。
  而今高元爵陡然成为金声桓的上司,金声桓自然也有不服之处。不过,有曹宗瑜压阵,下面这些将领也不敢闹出什么事情。
  高元爵与两人商议之后,索性兵分三路,高元爵所部为中军,张勇与金声桓为左右两翼。为大军开路,阻挡清军骑兵。
  一时间,在华北平原之上,双方近十万骑兵全部展开了。
  就在真定府南边。双方列开阵势,大战在即。
  清军所有骑兵都在尼堪的统领之下。
  济尔哈朗一去,宗室之中可以领兵的人才,也没有几个了,而尼堪就是其中一个。他自然是分清轻重缓急,他无意与夏军在这里大战一场。
  这样的想法,之前还是有的。
  但是在曹宗瑜还没有支援许都之前,清军近十万人马,将许都团团围在卫河北岸,一连攻了两三日,折损士卒不少。
  却在夏军层层叠叠的火器之下,根本没有寸进。
  卫河之战,让尼堪深刻知道了什么叫做不动如山。
  在没有重炮支援之下,先要攻破夏军营地,根本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洪承畴再三交代,这一战,就是让夏军不得北上,也没有一定要胜利。
  尼堪自然要保全麾下子弟。
  大战到了而今,夏军很多军队,都换了一茬,特别是洛阳之战的主力。但是夏军有补充,清军却没有补充。
  故而尼堪将骑兵拆成了十几个千人队,遇见夏军骑兵就躲。如果遇不见,就直插夏军后军。
  对行进之中的夏军进行骚扰。
  不求能大破夏军,想来清军骑兵来往出没,就是借夏军一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大大方方的追击。
  更有可能是,在夏军骑兵回转之前,就地扎营。
  不管步兵训练多好,面对骑兵的时候,总是有先天的缺陷。尼堪这一手段,也掐在夏军骑兵的死穴之上了。
  夏军骑兵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员
  太杂乱了。降军太多。大军出动,有夏军本部骑兵压阵,这些降兵自然是老老实实的。
  但是如果分出去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高元爵真不知道,也真不敢。
  说不定就有人带队去投清军了,将军中虚实全部告诉清军。
  所以高元爵倒是遇见几队骑兵。只是清军骑兵见了夏军骑兵转身就逃,高元爵立即奋起直追。
  只是还没有追上两里,就被李本深立即叫做了。
  李本深的经验可比高元爵丰富多了。从后面赶上来,一把拉住高元爵的缰绳,说道:“将军不能追了,这是清军的饵?”
  高元爵对李本深还是很信任的,一听这话,顿时心中打了一个激灵。他立即站在马鞍之上,抽开千里镜,环视一圈,似乎并没有看到什么?
  忽然听见侧后方向似乎有隆隆的雷声。
  这不是雷声,而是马蹄的声音。
  高元爵见状,哪里不知道李本深说的对,清军骑兵想要断高元爵后路。
  高元爵知道事不宜迟,立即前队转后队,正在追击的夏军骑兵,掉头就走,却见清军骑兵虽然分得很散,但是大致方向却是没有错的。
  各自配合之下,兜出一个圈子来,似乎想将高元爵所部给牢牢的罩在里面。
  高元爵真觉得这一战避免不了的时候,却有一支骑兵从后方杀来,想侧后方向的清军骑兵死死的缠住。
  不是别人,正是张勇。
  张勇在战阵之上,从来是身先士卒,的确当得一个勇字。只见他带五百亲兵,就好像是一把利刃。硬生生的在清军骑兵之中犁出一道血肉之路。
  张勇杀透敌阵,调转马头,再杀了回来。
  如此三番,张勇麾下的将士,虽然多有降兵,但也为张勇的勇猛所折服,一时间高喊万胜,排山倒海的冲了上去。
  清军本来不大坚固的包围圈,硬生生的被他打出一个口子。
  高元爵见状大喜过望,从缺口之中杀了出来。
  杀出来之后,高元爵调转马头,与张勇所部汇合在一起。不退反进,与清军骑兵大战在一起。
  尼堪虽然不想决战,但也要考虑,气可鼓而不可泄的道理。
  夏军骑兵的分量,总要试一试。
  于是乎,就在苏添村左右,一场骑兵大战。终于爆发了。
  这一场战事,也表明了夏军与清军的作战方式的改变。最少夏军自己的骑兵,已经形成了规模。
  只是这一场大战,双方都不想打到底,不过是一场双方浅尝辄止的前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