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辽东战事终结


小说:明末求生记   作者:名剑山庄   类别:历史军事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0721/ 为您提供明末求生记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第二十三章辽东战事终结
  郑成功回到金州卫城之后,立即下令各部全线收缩。
  在辽东半岛上的夏军立即撤退,清军虽然追赶了,断后各部打了几仗,不知道为什么,就此罢手了。
  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退到了金州卫。
  郑成功清点人马,各部伤亡过半,最少有四万士卒折损在牛庄,与辽河之上。
  郑成功征召朝鲜民夫,在金州卫这一线上修建城堡十余,直接将辽东半岛截断。
  并从水师之中,卸下了不少火炮。
  这一道宽十里左右的防线,后面有金州卫支撑,两边都是大海,清军不敢轻易触犯。
  随后又在大连岛上设立屯田所。
  将收揽的辽东百姓,全部安置在这里。
  以做长久相持。
  同时梁化凤也退兵,退出连山关,在鸭绿江西岸,安营扎寨。做长久之计。
  从鸭绿江到金州卫,千山以东的狭长土地,也为夏军所占据。
  郑成功非常担心,清军会趁势进攻。
  牛庄之败,夏军兵员,武器损失之多,几乎不可计数,不知道多少建制,只剩下一个架子了,需要从后方征兵,才能补充完,而跟随马三宝抵抗的两个营,更是成建制的全部阵亡。
  没有一个活下来。
  损失之大,不下于碧蹄馆之战。
  更不要说火炮了。
  最少有百余门大炮,数以百计的小炮,一两万杆火铳,至于冷兵器数量就不用说了,甲胄,粮草都不在计量之中。还有自己战损的武器数量,足够广东制造局忙活几个月了。
  大败之余,更是人心惶惶。
  不仅仅是士卒心神不定。
  很多士卒都已经破胆了。
  在牛庄的时候,逼得紧,还显露不出来,而此刻,很多士卒都不愿意继续作战了。毕竟以夏军的兵役制度,这些人很多之前,都是百姓。这样残酷的战事,很多人都不能承受不来。
  明末虽然是乱世。
  但是总体上来说,北方百姓与南方百姓承受的伤害是不一样的。
  所以相当一批士卒需要更换。
  军官之中,也是人心浮动。
  倒不是说,这些军官承受不住这样的伤亡。
  开国之初,就讲武堂的选拔,都是选有战功的士卒,也就是说,这些士卒很多都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牛庄之战虽然惨,但是比起他们之前打得大战,如果襄阳之战,未必惨烈到什么地
  方去。
  只是他们人心浮动的,却是上层将领的人事调动。
  事情有再一再二,郑成功碧蹄馆一战,打得就很糟糕,而今牛庄之战,打得更是糟糕。几乎所有军官都一直认为,此战之后,辽东必然易帅。甚至要追究牛庄之败的责任。
  马三宝是张轩爱将,嫡系。在辽东未必没有监军的意思。
  而今马三宝战死,难道他们不该给一个说法吗?
  如此一来,这些将领的心思有一半不在眼前的战事之上。
  士卒匮乏,后勤缺少,人心溃散,面对这样的情况,郑成功即便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又能如何啊?
  郑成功自忖,如果这个时候,清军进攻的。他固然觉得金州卫这里可以称作固若金汤,但是鸭绿江以西这一片地方,却有些立足不稳,很容易清军拿下来,切断金州卫与鸭绿江之间的陆地联系。
  只是清军居然没有反攻。
  让郑成功无论如何想不明白。
  但是不管怎么不明白。
  郑成功也没有心思多想了。
  就在郑成功稳定金州卫,鸭绿江一线阵势之后,南京召郑成功入京。
  此去南京,郑成功心中也是没底的。
  如果说张轩当初请郑成功出山,主持朝鲜战局的时候,郑成功还有些犹豫,但是而今,他在朝鲜辽东战局之中,耗费了太多的心力,已经到了不能放弃的地步,他不惜一切代价,都要保住总领朝鲜辽东战事的权力。
  否则这一口气,他出不了。
  郑成功自己或许没有发现,其实他对大位的窥视之心,早就慢慢的散去了。
  在战场之上,他越发清楚的知道,夏军的实力。
  或者说不仅仅是夏军军力,还想大夏朝廷的实力。
  就如牛庄之败,折军数万,丢失武器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在短短一个月左右,各种物资人员,就从南京运到了金州卫,或许不能与战前相比,但是防守却搓搓有余了。
  这种兵员的补给能力,物资补充能力。
  郑家远远不能比的。
  郑家水师大炮虽然多,在千门以上,但是损失百余门大炮,想要补充,最少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清军北京炮厂远远不能与,广东制造局,南京制造局相比。而满清八旗的兵员补给,更是笑话一般。
  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纵然手握亚洲最强大的水师力量,如果真与南京翻脸的话。纵然能一时间占上风,但是战事持续下去,失败一定是郑家。
  郑成功来到南京之后,先问了南京舆情如
  何。
  却发现,情况与他所想的情况不大一样。
  在他看来,碧蹄馆之战后,枢密院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将领看着朝鲜主将的位置。牛庄之败,比碧蹄馆之战,败得更惨,怎么没有人出头。反而枢密院中,见鬼一般的寂静。
  枢密院各司主官,都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连度支部等,从户部分出来的部,都忙活起来。南京大营,江北大营的将领频频入京。
  这动向让他看来有些不明白。
  如果说为了夺辽东主将之位,却有一点动静太大了,毕竟即便郑成功丢了辽东主将之位,也不过派一员大将去辽东而已,哪里能闹出如此大的动静,而牛庄之战后。
  南京之中,似乎除却民间对牛庄之战有些闲言碎语之外,官方似乎集体失声了。
  让郑成功迷惑之极。
  郑成功去见张轩的时候,心中做了很多准备。
  只是坐在乾清宫外的长廊之上,等了一个多时辰,等到了掌灯时分,才有了见张轩的机会。
  刚刚开始的时候,郑成功还以为是张轩有意晾他。只是等得时间长了,就发现并非如此。
  郑成功等待的时候,看见枢密院与户部的官员,来去匆匆,就好像是流水一般,这一个时辰之内,张轩最少见了好几十个人。
  等见了张轩,却见张轩满眼通红,衣服也有些皱了。一看就是熬夜了,甚至熬得时间不短,郑成功甚至猜测,张轩是不是昨夜一夜都没有合眼。
  不过,等张轩问起辽东战事,郑成功立即将心思收回来,按早就打过数遍的腹稿,一五一十的将牛庄之战的前后因果,说了出来,并没有一点隐瞒的地方。因为他知道,他决计是瞒不过张轩了。
  张轩听了之后,点点头说道:“辽东是东虏老巢,卿能将仗打成这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这一句话,虽然有安慰的意思,但是张轩并没有觉得他所的是假话。
  不管最后牛庄之战打成了什么样子,在此之前,郑成功收复开城,平壤,金州卫,将控制范围超过了鸭绿江,将千山以东的沿海地带都控制在手中,这是大功。
  即便牛庄之战,清军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不说牛庄之战,清军与夏军血战,杀敌一千,战损八百,清军损失决计不少。这样的大战,清军八旗不可能不上场,虽然说起来有些残酷。
  但是张轩宁肯用四万士卒,换八旗士卒四千战损。
  因为对张轩来说,只有给一点恢复时间,四十万都损失得起,但是清军八旗又能损失多少?
  牛庄这样的胜战,清军打不了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