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洪武六百年后?


小说:我的农家乐通古代   作者:一月的雨季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212/ 为您提供我的农家乐通古代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朱标见张泊有些垂头丧气地回来,于是上前询问道。
  “店家,你莫不是要找之前离开的三个人。”
  “哦?太子殿下与他们碰面了吗。”
  “确实有所接触,但是并未多言,不知店家追寻他们为何,莫非是因为他们没有付钱?”
  张泊苦笑着摆了摆手。
  他只是想让汉与明见上一面,然后让刘据将朱标带去西汉,这样他也就不需要多费口舌向朱标解释前因后果。
  “太子殿下,这倒不是有没有付钱的关系,而是……算了,太子殿下,此事说来话长,我们前往石桌慢慢说。”
  张泊说完,便欲将朱标引向石桌方向。
  “店家,等等,我有一个问题,不知是否可以为我解惑。”
  张泊回过头,好奇地望向朱标。
  “不知太子殿下有何疑问?”
  朱标左手一指,指向了挂着好几颗番茄的番茄藤。
  “店家,不知此物为何。”
  难道朱标没有见过番茄。
  张泊只一瞬间的思考,就想到他之前在查询玉米番茄土豆的时候所看到的信息,番茄是与那些作物一道由西方传教士在万历年间左右传入明朝的,因此,身在洪武年间的朱标没见过实属正常。
  “太子殿下,此物名为番茄,亦或者可以叫西红柿。”
  番茄?西红柿?
  朱标微微皱着眉头,双眼注视着番茄藤上挂着的番茄,面露思索的神色。
  他脑海中在搜寻着以往看过的典籍中有关番茄和西红柿的记载。
  但是这注定徒劳无功。
  “店家,不知此物从哪里获得。”
  “太子殿下,此事说来话长,不如我们前往石桌坐下,再与太子殿下慢慢说来。”
  朱标微微颔首,算是同意了张泊的提议。
  一刻钟后,张泊与朱标分坐在石桌的两侧,两人的面前放着一个不锈钢洗脸盆,盆中盛放的是张泊刚刚采摘下的纯天然无污染的黄瓜,香瓜以及番茄。
  朱标的手中抓着一只切开的香瓜在那里啃着,他的面前,还有着一只黄瓜蒂,显然,朱标已经消灭了一根黄瓜。
  此刻的朱标,眉宇间都流露出赞赏的神情。
  因为这食肆的黄瓜和香瓜,带给了他了与以往不一样的体验。
  黄瓜,不仅是清脆爽口,味道鲜美,而且水分充足,仿佛与应天府的黄瓜不是一个品种一般。
  香瓜,光是个头,就有他之前见过的两三個那么大,吃进嘴里,脆嫩多汁,极为香甜,这是一种不会腻味,只会让人身心愉悦的甜,应天府的甜瓜与之相比,显然有些相形见绌。
  吃完香瓜后,朱标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番茄之上,他没有忘记他之前提出的问题。
  “店家,不知这番茄是从哪里获得,而且为何这黄瓜与香瓜如此鲜美。”
  面对着如同十万个为什么的朱标,张泊咽下了口中咀嚼的香瓜说道。
  “太子殿下,目前的大明是洪武十五年是吧。”
  朱标有些不明所以,在他的记忆中,他应该告知过眼前的这位店家具体年份,怎么如今又问了一遍?
  “是的,没错。”
  “那太子殿下是不是认为,我这也是洪武十五年。”
  朱标此刻有些懵,他有些听不懂张泊的意思。
  “难道不是吗?”
  “事实上,太子殿下,我这是洪武十五年的六百余年后。”
  朱标在听到张泊口中蹦出的这几个字后,一度怀疑是不是他听错了。
  洪武十五年的六百年后?
  怎么可能。
  “店家既然说这是洪武十五年的六百余年后,那为何洪武十五年的我会来到此地?”
  张泊双手交叉,抱于胸前,无奈地摇了摇头。
  说实话,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为什么西汉的刘据,东汉的刘备以及现在的朱标都能够来到此地。
  而且看这情况,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人来。
  看来,只有量子力学能够解释了。
  “太子殿下,我知道你一时可能无法接受,但是这就是事实,实际上,你并不是第一个来到我这的古人,还有西汉的刘据与东汉的刘备也来到此地。”
  “刘据!刘备!”
  作为后世之人的朱标,自然对于这两人的名字如雷贯耳。
  戾太子刘据,昭烈皇帝刘备。
  一个生活在距离大明一千四百年前,一个生活在距离大明一千一百年前。
  怎么可能会来到此?
  朱标深深地看了张波一眼。
  虽然眼前的这位店家说的煞有其事,并且又是雄英的救命恩人。
  但是朱标可是执政了五年的大明太子,又怎么可能因为如此简单的一番话就轻易相信他人。
  “这……店家可有凭证。”
  “这番茄就是凭证,当然,光是这一个番茄恐怕无法令太子殿下信服,还请太子殿下稍等片刻,我去去就回。”
  张泊说完,便从石桌旁离开。
  朱标则是望着不锈钢洗脸盆中的番茄,一时陷入沉思。
  很快,张泊手捧着半册书从屋子中走了出来。
  走至桌前,将书轻轻地放置于石桌之上。
  朱标的目光看向书封面的名字,这次的字他倒是全都认得。
  明实录!
  对于朱标来说,实录这两个字并不陌生,一般是后人以皇帝的庙号或者谥号命名,用来记录皇帝统治时期所发生的大事。
  例如南朝的《梁皇帝实录》,唐朝的《太宗实录》,《顺宗实录》。
  但是,这明实录是什么意思。
  莫非……
  朱标顿时生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明实录中的“明”难道指大明。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先不说之前就完全没有以国号命名的实录,况且现在大明才刚刚开国,何来实录?
  但是联想到刚才店家的话语,朱标还是咽了口唾沫,向张泊问询道。
  “店家,这是何书?”
  “太子殿下,想来应该能够从书册的名字上就能够看出,这是一本记录大明的实录。”
  大明的实录?
  怎么可能!
  见朱标似乎不信,张泊并不答话,而是直接从《明实录》中抽出第一本书递给朱标。
  朱标虽有疑问,但还是接过书籍。
  但是,在看到书籍上的名字后,这位大明太子就仿佛被雷电击中一般,整个人就这么直挺挺地愣在原地,那双瞪圆的眼睛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因为朱标在书的封面上看到几个大字。
  太祖高皇帝实录。